中國特區 回首頁

中國一黨支配的試練(三)貧富差距急速擴大

/河崎真澄

http://www.southnews.com.tw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9月9日發表了「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與回顧」的報告。根據內容,新中國成立後從1952年到2008年之間,中國經濟成長率年平均為8.1%,國家經濟規模成長了77倍。

 GDP在07年超過德國為世界第三,今年很可能會超過第二的日本。和因為金融危機而經濟疲弊的先進國相比,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還可靠擴大內需來保持成長。世界對中國景氣也投以高度的關注。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部陸銘教授,給最快從金融危機站起來的中國「85分到90分」。陸教授認為保八「還能持續一陣子」。不僅如此,陸教授還說,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還有可能成為下世代的世界標準。

 其實,並非一路平坦。1949年建國後的30年間,中國社會被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所翻弄,經濟原地踏步。真正開始經濟建設是在鄧小平主導改革開放政策之後。

 但是,陸教授斬釘截鐵的表示,「就是因為有毛澤東時代,才有現在的經濟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導入舊蘇聯型計畫經濟,建立經濟基礎便是在毛澤東時代。

 毛澤東晚年的時候,重視革命高於生產的極左思想影響,使得經濟停滯,國民生活陷入困境,但這也讓文革失腳後又復活的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的阻力變小。只是鄧小平仍承襲毛澤東一黨獨裁的政治體制,獨自進行市場經濟化。結果,經濟發展了,卻也激化了矛盾。

 不論是97年的亞洲貸幣危機或這次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國不但都將其對中國的影響減到最小,不如說,還利用其做為發展的轉機。私人企業的發達雖然活性化了經濟,但是,基本產業仍是國營。

 土地國有制在整備基礎建設及都市再開發時也發揮了功能,而之所以能夠同時實現產業發展及外資導入,也是拜毛澤東時代建立的都市及農村的二重戶籍制之賜。

 至於石油及銀行等國營企業,仍在政治的保護之下獨占基本產業,並獲取巨額利益一事,陸教授表示,「如果棄民眾利益而不顧,就會產生衝突與矛盾」。要如何改變這個因成長而帶來貧富差距的體制,目前尚沒有結論。

 但是,只要成長一停,失業大增,必會激化社會不安。政府以保八為政治目標,花四兆人民幣以刺激景氣也是因為就經驗法則來看,每1%的成長才能創造100萬的工作機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擴大了中國的經濟規模,但是,卻未普及民主主義及人權等普世的價值觀。上海社會科學院的楊宇立教授說,「必須先理解中國社會的複雜,及其在文化、思想面上都比美日晚了30年」,因此,現行體制以發展經濟為最優先考量。

 中國能繁榮多久,端看社會能持續安定到何時。但是,中國不安定的原因,年年增加,豈能坐視不管。(河崎真澄/產經新聞記者)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