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櫥窗首頁

起薪39K引起的經濟議題討論


/tselu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南方快報《南方論壇》的會員在論壇上,以「起薪39K 5千人擠爆就博會」的新聞開欄,引起熱烈討論;《南方論壇》的版主之一tselu,在討論串中也提出了一些專業見解,本報特予整理刊出,以供讀者參考。



起薪39K 5千人擠爆就博會
2016年05月29日

 【陳思豪╱台北報導】畢業季將屆,因應社會新鮮人求職需求,台北市就業服務處昨舉辦大型就博會,仁寶電腦、大同、鼎泰豐等129家企業釋出超過5400個職缺,就服處宣稱平均薪資39K,創該就博會近兩年新高,昨吸引逾5000人參加;人氣最旺攤位是知名餐飲連鎖店鼎泰豐,科技大廠也都人潮不斷,就服處統計昨整體媒合率近6成。



 這欄主題開得很棒,把多年來台灣薪資問題作一個檢討與辯論,看究竟該用啥樣觀念來看待現今社會。

 開欄新聞內容薪資是好的開始,因為怎麼看完全就是來自於企業主所主動提出的均衡勞動價格,而沒有政府的影子,台北市政府只是提供場地,並沒有去逼迫勞動價格該是多少才允許參加博覽會,這點我覺得很不錯。

 我始終認為勞動需求與勞動供給價格應該由勞資雙方主動提出價碼,雙方自己談判,談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勞動市場均衡價格,此時不管薪資低或高它終究是雙方願意價,市場不會失靈;因此,我反對政府介入去擔任這種價格決定的角色,因為這才是真正產生市場失靈的原因,因為我們永遠不會曉得政府所制訂的價格是否為均衡價,簡單而言,談判是為了釐清雙方「願意」與「能夠」的基準點究竟在那。

 「願意」與「能夠」才是經濟體系運作的真正基本精神,這也是經濟學開宗明義所強調的一組字眼:就算你願意但也必須要能夠。這是不管那一學派都這麼認為。

 由勞資雙方依據自己的能力與意願來制訂自己價錢。例如資方考慮自己有多少企業能力、且願意支付多少價格招聘自己所需要的員工類型,若想要一個精通各國語言、且還具有專業研發製造能力的高手等級員工,就算出價60K也根本聘不到,因為這員工價格超越了企業的預算限制式,企業沒能力買到想要的員工;至於勞方則是依自己能夠達到的能力來領取自己該有的薪資,如果他只是能坐在那裡發呆等下班,那他開10K也不會有人要,這是因為他雖「有意願」接受這價格而工作但卻「不能夠」勝任。

 因此,勞動供需價格是由勞資雙方依據自己能力談判而來,政府若天真去干涉最終價格不見得是好事,22K就是馬政府干涉勞動市場價格最好的前車之鑑。

 別說是站在自由經濟主義角度上,就算是站在Keynes(凱恩斯)的立場,他再怎麼敢、再如何強調財政政策,他也不敢去主張政府應該出手干涉勞資均衡價格,頂多也只強調充份就業,卻沒在就業價格上作出任何建議。

 仁寶、大同、鼎泰豐在台灣都是算頂尖或是老字號品牌的企業,同時,如果有辦法參與大型博覽會的企業都應該會是台灣百大或是五百大,若這些頭臉型的企業平均薪資是39K,相當於1300美金不到,又等於年薪1萬5千6美金,那台灣還真令人擔憂,因為這代表台灣前500大企業獲利能力並沒有辦法養太多員工,相當於「開發中國家」的企業能力,大約是介於烏拉圭、阿曼、智利等國家。

 若是在加上500大以外的平均下來,大部份人實得薪資一年不足1萬美金的恐怕是眾數,其中只要約薪25000台幣那麼一年就是1萬美金所得了,這就跟真主的黎巴嫩、還有非洲模里西斯等級相當。

 因此,我在想究竟有多少企業出得起畢業生就給39K價碼?這比例在台灣究竟有多高?

 便利商店最擔心的是加盟店而不是直營店,企業主說自己會增加10億人事成本根本就是屁話,舉7-11為例,根據7-11自己的網站資料顯示,加盟店比例佔全部店家數86%,所以,把鐘點從120元提升到126元對統一企業根本就不痛不癢,因為直營店才佔了14%,真正被威脅到的是一般民間的加盟業者。

 若以10億人事增加費來算,企業根本只負擔其中的1億4千萬,但其他討生活的加盟業者則是負擔8億6千萬,試問增加6元以後的1億4真的對統一這個企業主有影響?這筆錢從加盟權利金就補過還有剩。我倒覺得是一般民間加盟業者被幹掉還比較快。

 討論串中的Spieler寫到,「剝削勞工到無以復加,然後又到中國,成為優良繳稅廠商!」說到繳稅問題,各位是否有發現報稅時咱們台灣是與「大陸地區」所得報在一起的?

 紙本我不曉得有沒有變,因為已經多年沒用人工報稅,但若是用自然人憑證卡報稅就會出現「大陸地區所得」,但除中國的可以合報以外,剩下國家都不行。

 後來查了一下,才知道從2014年開始,「大陸地區所得」已經是屬於台灣綜合所得稅範圍內,而不算海外(外國)範圍。

 討論串中的寺井洋一也寫到太陽花學生革命的一段插曲:「不過,看到帶頭的那幾個在那裡唱國際歌....」

 唱蘇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國際歌》那件事我也很傻眼,不過,看在他們替台灣拼下那麼多功績,在功過相抵後還是非常肯定以及感謝他們。但若談到經濟或薪資問題,這批聰明且勇敢的學生就不見得能理解多少利害關係及後果,有時拼過頭反而適得其反,其中我們就以台大學生要求擔任助理或工讀必須納勞健保來討論。

 以大學生來說,能夠擔任的「助理」職最高薪大概就是科技部or國科會研究計劃的6000元/月,工作時數則是每個月排40小時,但這種缺是極少數、且還已經是最頂級的異數,只有跟在有研究計劃大老闆的身邊才有。其餘大多數則是工讀or辦公室臨時助理,這種才是絕大部份,而這樣的「職位」薪資每個月並不會超過3000元,工作時數也頂多一次一兩小時,一星期上班兩次,一個月總工時大約15-16小時,整個月下來最多並不會超過20小時。

 至於不管是那種,工作內容則是當老師不在研究室那段時間負責幫忙接電話(但不是每次,而是只有他的工讀時間才需幫忙接電話),或久久時間才幫忙影印一些文件、跑跑腿送公文,自由幾乎完全不受限制。原本這些都是學校為了獎勵學生參與校園生活以及鼓勵學生自己賺零用錢的美意,經過台大學生抗議要將工讀或助理納勞健保,逼得教育部出手發佈行政命令給各大校必須強制執行納保,導致許多工讀助理預算受排擠無法如期放出工讀生缺,最後變成大家連工讀機會也沒有。

 這是因為給一個單純每週只來接兩小時電話的工讀生3000元,你就必須幫他納勞健保最低級距20008元月投保薪資額,大約是600元勞健保費/每月,等於收入5元就必須繳1元(20%),更何況大多都是不及3000元工讀金的一樣也必須依20008元級距來納保,此時納保費用比率則又更高了。所以,最後學校獎助學金不夠,只能縮減校園打工名額。他們的「自作聰明」造成一堆同學在校園裡「失業」,且少了人員做事分擔後,那些少數有得到工讀機會的同學其工作內容負擔量也隨之增加。

 這種結果,我不信他們當初一開始就有想過,要不然不會不衡量這樣的經濟後果。此外,若連這種「超小型」的校園經濟體都無法搞懂並掌握,那未來擴大成國家大型經濟體範圍他們更無法掌握,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事情,因為台大菁英將有很大機率會成為未來主導我們國家的主力群。

 另一位會員玉鶴在討論串中寫到:「是以讓物價回到合理範圍,一樣是一種分配正義;國家要以何種形式介入處理,我認為這是技術問題。」

 一個簡單的對照題組問題:一樣都擁有手機該有的功能(能接、能撥、能上網、能聽音樂、能導航)——

 (一)若i-phone 6S 一支3萬元,ASUS ZenFone 2 一支2萬8000,大部份人會買那一支?
 (二)同樣基準點,i-phone 6S 一支3萬元,ASUS ZenFone 2 一支只3仟元,大部份人消費傾向會怎麼移動?
 (三)第三個問題亦同樣基準點,i-phone 6S 一支35萬元,ASUS ZenFone 2 一支3萬5000元,大家消費傾向又會如何移動?

 上述三個對照組會發現這世間找不到任何合理價格,只有當事者「願不願意」與「能不能夠」的均衡價格問題,所以,此時政府該如何找到合理點來介入?一旦介入,是否全員不管生產者或消費者都會覺得政府所介入的那個價格係為合理?如果沒辦法,還是建議政府不要擔任價格決定者角色,否則不是搞倒消費者就是搞倒生產者,兩個至少要死一個。

 玉鶴回應寫到:「您三個對照組,說明的市場機制與供需原理,毫無疑問;我所指的物價回到合理價格,重點是處理成本端。而即便我們回到物價表端來討論,政府當然不能直接介入或決定價格,但我指的是建立價格漲跌依循的機制,就類似政府可以規範股市的漲跌比例,那麼這應該是可研究也可執行的。」

 第一個討論:成本端也是財貨市場交易的一環,原物料是財貨的基本單元,它同時也是需要有人員來生產製造與消費,因此也是很難處理或制訂它的成本。

 例如鼎泰豐可以賣出好吃的小籠湯包,但在此之前必須要有農民生產小麥,要有人飼養牛、羊、豬、雞,要有人生產油、鹽、醬、醋,而醬醋也是要有人生產農作物原料,一關關、一層層的財貨生產與交易才能形成後來的小籠湯包。

 所以,規範了某財貨項的成本端,就會等於限制了前一環財貨交易市場工作人員收入,依此往前類推。因此受影響的將會農民收入(原料成本端)、各材料環節生產者收入(物料成本端)、鼎泰豐員工薪資壓低(鼎泰豐營運成本端),那麼,政府該介入那一端?不管是何端被介入,它所屬的上下游員工收入都會出事。

 第二個討論:是否可以使用規範股市漲跌比例方式來著手?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一個問題,台灣股市有10%以內的漲跌幅限制,這種幾乎是已開發國家中特立獨行於全球的規矩,是否為正常?且它與貨品市場是否可以同等對待?貨品市場是物流問題,而股市是資金流的問題。

 過去,台股漲跌幅規定7%後來調到10%,如果這是正常,那為何興櫃與初上市櫃一開始就沒有漲跌幅限制,而來讓投資人或購買者於無限制下交易?反倒是股市不行?就是因為怕它還沒成長就先被限制壓死。此外,台股不行是因為幾十年前台灣還處在「開發中國家」的時間點,當時所擁有的散戶太多、國家又在國共冷戰時期風雨飄搖時不得已的作法,再者,那時也比較少全球企業,所以台灣算是個「封閉型」的島嶼經濟體。

 可是,今天的物流、資金流市場早就不是那種型態,而應該繼續放寬,以免它延遲了經濟成長的時間,錯估即時反應國內外狀況的時機點,變成景氣糟糕時跟著糟糕很快,但景氣恢復時我們卻來不及跟著恢復。若間接來看,恢復慢又會壓縮從事某產業工作之員工薪資成長空間,利益少且時間短、但傷害大且時間長。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