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櫥窗首頁

中美貿易戰,台、墨、歐盟、越漁翁得利


/轉載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中美貿易戰自2018年開打至今已一年多,至今中美到底損失了多少貿易?誰是更大受害者?又有誰從中受益?讓聯合國經濟學家為你一一解答。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組織11月5日發佈《美國關稅對中國的貿易及貿易轉移造成的影響》報告,通過新出爐的外貿資料分析美中彼此加征關稅的衝擊,以及一些從中美對壘中獲得了最多好處的國家和地區。

 這份17頁報告得出的結論是,中美在這貿易戰中「兩敗俱傷」。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貿易糾紛使雙邊貿易成本增加,其中三大後果是:貿易額下降、消費者價格提高、貿易轉移。

①加征關稅 兩國出口下降

 報告主筆尼西塔(Alessandro Nicita)指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可徵稅商品從2018年上半年的1300億美元(約1766億新元)跌至今年同期的950億美元,足足降了25%。

 美國對華出口方面,由於缺乏詳細資料,聯合國經濟學家並未分析具體影響,但表示情況可能類似,即「中國消費者付出更高價格,美國出口商蒙受損失,使其他國家在貿易上受益」。

 報告是根據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的資料撰寫,未納入貿易戰的最新發展,包括美國自9月1日起對125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的影響。報告中預料,新一輪關稅會加劇兩國貿易上的損失。

 其中,受衝擊最大的是中國製造的電腦和其他辦公設備和通訊器材,出口額下跌約150億美元。中國化學品、家具、精密儀器等對美出口也顯著下降。

②貿易成本提高 美國消費者衝擊最大

 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以減少中美貿易逆差為由發起貿易戰。這場戰開打了一年,貿易協定仍未談攏,但消費者已開始感受到貿易成本提高所造成的打擊。

 尼西塔說,中美貿易戰對美國消費者的衝擊力度最大,因為關稅增加導致的商品價格上漲,而絕大部分被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美國的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價格來購買商品,承擔了主要的代價。同時,從中國進口中間商品和零部件的美國公司也承受了一部分代價。」

 儘管中國企業開始通過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吸收關稅帶來的部分額外成本,使2019年第二季度的出口價下跌了8%,但這只稍微減緩了美國消費者商品價格的增長率,該季其餘17%的加征關稅仍落在美國消費者上。

 其中,受中美貿易戰衝擊最大的行業包括中國的化工、家具製造業和電子機械製造行業。

③貿易轉移 臺灣墨西哥歐盟漁翁得利

 隨著中國對美出口下降,其他國家和地區紛紛填補缺口,向美國出口不同領域的産品。

 臺灣是貿易轉移最為顯著的地區。今年上半年,臺灣對美出口增加了逾42億美元,是這場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其中,辦公和通訊器材分別增加了28.3億美元和4.91億美元,佔據了臺灣貿易轉移額的78%。

 墨西哥對美國出口則增加35億美元,主要是農業,運輸和電機設備。歐盟對美出口增加27億美元,當中以機械為主。

 越南是在中美貿易戰貿易轉移中受益最多的東南亞國家。該國對美國的出口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逾26億美元,包括11億美元通訊器材,以及近7億美元家具。

 尼西塔說,貿易戰持續越久,這些損失和獲利就越可能變成永久性。她也指出,中國出口損失並沒有由其他經濟體完全補上,這意味著有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貿易額因此蒸發。

初步協定將達成 休戰在望?

 中美兩方官員上周開始發出有關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信號,讓外界猜疑兩國的貿易糾紛是否即將告一段落。

 若要達成協定,雙方須接受彼此開出的先決條件。中方認為,兩國必須以同步、等比率取消已加征關稅;美國則要求中方承諾向美國企業開放金融服務市場,推進知識産權、技術轉讓和人民幣匯率的新措施。

 兩國目前未有公佈更多細節,兩國最終是否會化干戈為玉帛,只有兩國代表在貿易協議書上簽了字,才算塵埃落定。

 在那之前,全球經濟只會繼續被拖累。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美貿易戰若持續,2020年全球GDP將減少0.8%,約7000億美元,相當於瑞士整個國家的經濟規模。

 

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