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李登輝首頁

李登輝與馬丁路德的仇恨晚年


/蘇明陽

 概述

 近一年來,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對現執政的民進黨,尤其是現任陳水扁總統,公開惡評,越來越利害,幾乎達到白熱化的地步。關愛臺灣的各界人士對此事也已著墨不少。這些評論分析大都著重于政治爭權得失方面,也有少數幾篇提及李登輝先生信仰基督教,長期以來所呈現相當強烈的政教觀。本人也發表了兩篇拙文:「李登輝前總統的政教觀分析」及「兩位『受委屈』的『臺灣罪人』」。(臺灣日報2006-12-10、11、12及2006-12-15)

 許多人現在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是:「爲什麽李登輝憎恨阿扁及民進黨的情勢,竟會發展到如此可怕的程度?」李先生最近的作爲言論委實太離譜了!幾十年來,世上沒有一位民主國家的卸任總統對現任總統作了那麼多露骨惡性攻擊。彭明敏先生,在其近文「什麽是台獨」也表露此意。

 名政論家曹長青先生,在二、三年前對李前總統的政治成就及基督教信仰讚頌備至,但是,近二個月來,卻成爲反對李前總統最力之一。二月十六日的「長青論壇」裡,曹先生花了38分鐘,做了題爲「我為什麽改變對李登輝的看法」演説。其中要點之一是李登輝現在對任何人的評語,完全聼不進去。其二是曹先生列舉了自2005年以來九項事實以證明李登輝先生確實變了。最後他再提出五項造成此變化的可能原因。明顯地,這些事証與原因是綜合了諸家之說,而非曹先生之獨見。他的演講分析很踏實、有力,值得大家去聆聽。

 儘管已有那麼多報章及講壇等,對此事探討及分析,但本人總覺得還尚未觸及李登輝先生仇恨心態的根本發展過程,此為本文嘗試要提出其動機做進一步的解説。

 在去年研讀基督教史時,本人無意中注意到十六世紀德國馬丁路德晚年極度仇恨猶太教徒(或簡稱為猶太人)的記載。細讀之下,覺得路德的遭遇與李登輝晚年之言行,有不少類似之處。這兩位時隔四百餘年的基督徒,在完成各自的偉業後,卻在晚年陷入極度違反耶穌基督「愛」的精神,發表令人難於致信的仇恨言論,報復作爲。

 利用實人實事,無獨有偶的對照,或可增進我們對李登輝幾十年來政教混濁的後半生,多一點了解。

 馬丁路德仇恨猶太人的晚年

 馬丁路德生於1483年,死於1546年,是德國最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家、教授。他對羅馬教廷的「贖罪券」等腐敗教規的公開反抗,引發了耶穌信仰的重大改革,終於造成了羅馬正教(天主教)與基督教(新教)的大分裂。

 路德獨自把拉丁文(原為希臘文)的「新約」譯成德文。過後,再與他人合作,譯「舊約」為德文。這一切對德國的宗教、語言、社會文化都有深遠的貢獻。他在世時,德高望重,著作等身,已得德國人極高的敬愛。
但他的一生,有一件大憾事,就是信同一上帝的猶太教徒,完全拒絕接受馬丁路德所創新教教義。

 他對此事的反感逐年增高,終於在他近60歲,去世前三年,出版了一冊書,書名《猶太人及其謊言》( On Jews and Their Lies)。此書中,一而再,再而三,用如下的形容詞,來侮辱謾駡猶太人:「惡毒的野獸」、「奸妄、陰險之徒」、「令人厭惡的糟粕」、「社會的癌」、「魔鬼的化身」、「説謊者」等等。

 路德並聲稱:猶太人必招致「上帝的憤怒」、「受永世的詛咒」、「打下地獄」等等。他甚至鼓勵德國基督徒去燒毀猶太人的集會所,把猶太人趕出德國等等。

 有些西方學者,推想馬丁路德這本「恨書」,加深了以後四百年間,德國人排猶、反猶的民族仇恨,甚至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黨與希特勒殘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慘史。

 我們姑且不全信此「恨書」的後世影響,單想想一位德國最著名,貢獻宏大的基督教領袖,新教的創始者,竟會寫出並出版如此充滿深仇大恨,置猶太人於死地而後快的書,這真是令人驚訝不已,難以相信的事。因爲此書原版尚存,所以,是無法否定的史實。

 在一般中外基督教史冊裡,當然不提此事。教會的牧師若知此事,也不會向教友宣揚。故現代絕大多數讚賞馬丁路德新教義的信徒也不諳此「教醜」。關心的讀者可上google網站,查「Martin Luther and the Jews」與「The Jews and their Lies」兩條,可以找到更多詳情細述及此書的摘錄。

 李登輝對民進黨態度的轉變

 本人認爲,李登輝對民進黨態度的大轉變過程,可從2000年作爲分水嶺。在此年,連戰與宋楚瑜敗選給阿扁總統,連戰怪罪於李登輝,所以,在李登輝卸任總統後,很快被迫辭去中國國民黨主席,更被迫出中國國民黨外。

 2000年5月,「新臺灣新聞周刊」第216期之專題封面:「李登輝時代總評——從總統到『國父』」。其十篇文章綜述了李先生自臺北市長、臺灣省長、中華民國副總統至12年的總統,一連串的光輝政績。此正是李先生一生登峰造極,光耀滿目的時候。

 但在該期文章中,沒有討論到其負面;近二十年官運亨通,受盡千萬臺灣人民不斷日夜稱許及獻媚,同時造就了李先生無限的自我膨脹,自視頂天,官大學問大,目空一切的品性。再者,李先生近四十餘年信仰基督教,常引新、舊約的故事比喻時事,故被喻為「臺灣的摩西」。他也常引德國歌德所著「浮士德」以自許。(參考:李登輝著:《臺灣的主張》1999 年,46-53頁)。幾十年長期不停的政治與宗教信仰密切的結合,使他在下意識中,覺得是當前臺灣第一人。

 自2000年中期以後,李前總統從榮譽的頂峰,逐漸下滑。儘管他不甘寂寞,特意創設臺綜院、群策會、李登輝學校、臺聯黨等,一連串的作勢及號召已非昔日可比。但做爲執政的民進黨及現任總統的陳水扁,不需要也不可能事事都遵從李前總統的意願。這種相互排擠,原是政治上很常見的現象,但每況愈下的發展,在「新臺灣新聞周刊」第537期(2005年7月)的專題,成爲「扁李裂縫,恐難彌補」,其三篇文章有簡要綜述。

 同期的「新臺灣」另有兩篇文:「黨產殘害民生,影響越來越大」及「追討老 K黨產,政府應負全責」。試想李登輝當12年中國國民黨的總統,後四年是民選的,但前8年是在中國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威權總統。同時,他也當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他對中國國民黨千百億的違法不義取得的黨產及其濫用能沒有關聯嗎?

 對於民進黨追討此黨產,李先生不會有被迫害、有苦說不出的感受嗎?在内心中,李先生對民進黨不停地挖掘中國國民黨(也就是自己當主席的政黨)見不得人的瘡疤,不會產生懷恨嗎?這些民進黨的「反動」,遲早都會大大損害到李先生既得的光輝。阿扁這個不信基督教、不守「上帝的公義」、不聽話的「臺灣之子」,首當其衝,怎能對抗已80餘歲,心中自認「有神」的「臺灣教父」、「臺灣國父」、「臺灣的摩西」等等呢?

 可惜,甚至可說可恨的,是李登輝在隨心所欲、不負責任的謾駡阿扁,破壞阻礙民進黨選舉等事,實際上嚴重地殘害了臺灣本土意識的發展。這正是關愛臺灣人士所以不能原諒他最近作爲的根本所在。

 李登輝與馬丁路德的對照

 現代平均人壽比四百年前要多二十歲,故馬丁路德60歲,約當李登輝先生80歲。在外圍困境下,他們兩人都經歷長期奮鬥,方才獲得空前的成就,從而獲得本國人的敬仰。一位成為歐美史上基督教新教的創始者,另一位成為臺灣民主化的第一位民選總統。在國際上,李先生甚至被譽為「民主先生」。這些偉業廣受世人稱讚,也將永垂青史。

 遺憾的是他們兩人的強烈個性,自負過高,在登上一生頂峰之後,未能展現虛懷,靜靜地享受應得的榮耀,而犯了「拿得起,放不下」弊病,繼續干預政治或教務。堅持己見,自認為是最好的、最對的、最愛國愛民的、最為民生經濟着想的....不一而足。他們絕對不能接受異見,隨興謾駡不順從己意的所有人。

 正如猶太人(或教徒)成了馬丁路德必要消滅的仇族,民進黨也變成了李登輝不共戴天的仇黨,都要置之死地方才甘心罷休!無獨有偶的古今兩位偉大人物不幸可悲的結局,怎能不令人感慨嘆息再三呢?

 結語

 李前總統最近在「壹周刊」專訪時透露:去年倒扁風潮正起時,部分長老教會獨派牧師公開挺扁,他(指李前總統)曾在一次家庭禮拜後告訴他們,「在神的眼中,牧師和信者是一樣的,在世時到底有沒有真正維持公義的精神,死前都要受到審判。」

 在下晚生斗膽,敢仿李前總統所言:「在民主國家,當了十二年的總統,終究也和一個草民沒有兩樣。面臨困惑的激流,回首是岸!」(蘇明陽/美國海軍研究所退休海洋學家)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