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馬非白專欄冷眼看新聞

抗議鮑爾談話與自我反省

 

 美國國務卿鮑爾在北京接受媒體訪問,談話中明確觸及台灣主權的問題,不但已經破壞了美國原先模糊的政策,而且嚴重傷害了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我國絕對不能緘默或只作無力的回應。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雖然「認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美台之間的默契是不就內涵作明確的宣示,面對中國的要求及壓力,美國基於戰略上的利益,也都僅止於強調「一個中國」政策,近一年來增加了以「不支持台獨」回應中國日益增強的壓力。

 鮑爾這一次在中國的談話,除了重申美國的一貫政策包括「一個中國」及三個公報之外,也強調了「台灣關係法」有關防衛台灣及軍售的立場,令人意外的是他又說了:「尋找改善兩岸對話的方式,向我們終將見到和平統一的那一天前進。」「中國只有一個,台灣並非獨立。它並未享有國家應有的主權。」其中涉及最終的處理方向,這已經逾越了美國一貫堅持「和平解決」的界線,因此,才引起美台之間的震撼。

 所謂「一個中國」政策,原本就是不承認台灣有獨立主權,而且台灣是中國的一個部分,這也是台灣之所以絕不能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因,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無論內涵及精神跟「一個中國」有實質上的矛盾與衝突,美台關係就是建立在這種矛盾的模糊之中,鮑爾的談話無異衝擊了這個模糊空間。

 鮑爾選擇在美國大選前訪中,這次出訪也可能是他的最後一次,時機上,國際觀察家普遍認為,鮑爾行前宣稱的幾個議題除了促請中國積極推動北韓問題之外,幾無迫切到要在此時出訪的必要,因此,鮑爾這次出訪是為了布希的選情的成分最大,準此以觀,既然誠如鮑爾所承認的訪中之行並不如預期,則其拿「一個中國」進行涉及內涵的闡釋,似乎也有不得已之處。

 不過,站在台灣的立場,絕不能接受美國這個最重要的友邦如此做法,因為鮑爾的做法形同出賣台灣,當美台之間的模糊空間不再存在時,對台灣的衝擊是既重大又深遠的,最立即的當然是對台灣追求主權獨立的努力已經形成打擊,接著必然會發生外交上的效應,所以,我們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美國大選及台灣立委選舉是觀察此事變化的兩個重要時間點,在此之前,要求布希政府說明並無必要,時間點也不適當,然而,我國政府必須一方面更明確、強硬表明我國的堅定立場,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美外交折衝,充分掌握美國的政策方向,最重要的是要確實防堵中國及在野親中反台勢力的破壞行動。

 鮑爾在訪中之前,接受《遠東經濟評論》專訪時曾很清楚的說,「不時有人試圖打破這項政策內在的、十分有益的模糊性。然而,這種模糊性對我們大家都有益,非常、非常有益;這項政策沒有變化。」他所指出的「有人」,當然就是中國及台灣在野親中反台勢力,同時他在行前明確強調「模糊性」,又在中國打破「模糊性」,除了說明前述提及的訪中之行不順利之外,也說明了「有人試圖打破」的這項行動確實發生了影響,所以,台灣豈能不提高警覺。

 另外,鮑爾在那次專訪提到「不支持台獨」時,特別提及一段話,他說,「你們都知道,很多台灣人在中國經商,人數相當多。大家都很清楚,海峽兩岸之間的經濟活動非常活躍。」然後,他才接著說,「台灣存在著希望走向獨立的勢力。我們不支持這種主張。」

 這很清楚的突顯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美台關係中,不但有人試圖打破模糊性,破壞美台關係,徹底壓縮台灣的外交空間,而且有一點更重要的,台灣本身的態度與作為已經造成了友邦的錯覺,這種錯覺顯然是友邦也樂於打破模糊性的主因。

 當台灣自己都汲汲於進行經濟統合,當台灣內部都無所不用其極地試圖打破美台關係的模糊性,當台灣內部一波又一波的促統聲浪甚囂塵上,當台灣自己都卸除了心防,當台灣自己都拒絕軍購不再做防衛準備,台灣告訴世人說他要追求主權獨立時當然要遭到質疑,因此,鮑爾的談話無疑是對我們的即時棒喝,我們由此來進行內省、剷除親中反台勢力才是當務之急。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10.26 )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TOP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