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馬非白專欄馬非白反核專題

台灣人民不要逃!──核電廠禍國殃民圖解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這是馬非白早期的作品,本文發表於1985.02.08 《亞洲人》雜誌4,1987年4月並被收錄於新環境出版社新環境叢書《天火備忘錄》一書中。

 有關核能發電的問題,最近因為監察院表現了高度的關心,而再度被輿論界炒熱起來了。

 結果跟過去完全一樣,儘管各界一致要求必須暫停核四廠的興建計畫,並重新審慎評估核電政策,但是,國民黨當局依舊採取獨斷獨行的態度,置學者專家的意見、民意代表的壓力及輿論反映於不顧,尤有甚者,更昧著事實與良心一味堅持核能電廠「絕對安全論」。

 觀諸經濟部長徐立德、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陳蘭臬與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閻振興等三位官員,分別向監察院提出的「核能四廠電源開發計劃報告」、「核能四廠發電計畫簡報」及「核能四廠安全管制措施」等三份資料,洋洋灑灑自說自話,從成本估算到生態環境,將核能發電的必要性與可靠性說得天花亂墜,但是,竟然唯獨遺漏了最重要的「國家安全」的問題。

 在這三位官員所謂的核電安全問題中,並未包括「國家安全」,充分顯示了國民黨當局蠻幹的作風。

 事實上,國內的有關討論也較偏重於經濟效益、安全技術與生態環境三個層面,而較少觸及「國家安全」這個大問題。及至清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黃堤源,一月二十五日在自立晚報發表「台灣最大的隱藏性危機:核能電廠」一文,以及民眾日報記者邱國禎的「核能電廠危機四伏」專題,於二月四日刊載的「一座核電廠──一顆核子彈」一文,才真正討論到這個問題。

 黃堤源說:「法國賣給伊拉克之反應器在一九七九年出廠前被破壞,即為一具體例子。政治不安定地區核能電廠被轟炸的可能性更大,一九八一年六月七日以色列炸毀伊拉克核子中心,設於南非開普敦北方十八哩之核電廠,於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亦遭游擊隊破壞,都是可怕的例子。」

 他還說:「台灣對岸有一個擁有中、長程飛彈的敵人,核能電廠還會安全嗎?」

 一座核電廠等於一顆核子彈,除了有科學依據之外,蘇俄外長葛羅米柯一九八三年在聯合國演講時,也曾要求聯合國大會向全世界宣告:「以傳統武器摧毀和平用途的核子設施時,與以核子武器攻擊所造成的後果是一樣的」。

 根據專家的估計,以一個百萬噸級的核彈攻擊一個十億瓦的核子反應爐,所造成的劇毒區面積會超過五百平方哩,一個月內輻射劑量高達二侖目的地區,是單獨核彈所造成的三倍,而一年內輻射劑量在二侖目以上的地區,則是單獨核彈的二十倍。如果以飛彈攻擊台灣現有的核電廠,可能造成的傷害則超過以一個五百萬噸核彈的直接攻擊,其可怕不言可喻。

 以核一、二、三廠及依目前情況顯然非建不可的核四廠為例,設想以這幾個廠作為落彈地點(我們的敵人絕對會毫不客氣地做這樣的戰略計劃,再笨的敵人都會),本人根據美、日等國的研究結果,假設一個五百萬噸級核彈引爆的情形繪製成圖,並繪出不同程度的受害範圍,每幅圖上都有七個圓環,以七個阿拉伯數字表示﹔第一圈的半徑是十一點三公里,此範圍內的人、物都會遭到完全破壞﹔第二圈十六點一公里,會造成大破壞及三度橈傷﹔第三圈十九點三公里,是第一次火災;第四圈二十五點七公里,將引致一度燒傷;第五圈三十五公里,核爆熱線會引起火災;第六圈四十公里,人員輕度燒傷,木造房屋輕微損壞﹔第七圈八十公里,爆震和爆風仍會造成玻璃破損。



 請大家參考一下實際的情況。一個五百萬噸核彈爆炸會產生四千五百公尺直徑的火球,以及以光速向四周放射的熱射線,爆炸的同時也會產生巨大爆風,這三種現象是一起發生的,像世界未日似地造成無與倫比的傷害,然後就是籠罩在廣闊天空的放射性落塵會降到地面,一樣會帶給人們致命的傷害。

 完全性的破壞會將地面上的一切摧毀無遺,大破壞也會摧毀所有建物與設施,三度燒傷則使人員致命﹔在第一次火災中,易燃物凡是被熱射線照射到的都會引燃;受到一度燒傷後,皮膚會出現燒腫現象。四十公里至八十公里之間的範圍內,由於建築物倒塌及碎片、玻璃橫飛仍會造成對人員的第二次傷害。

 從前述的繪圖原則與實際情況來看,以核一廠為落彈地點的受害範圍,遠達台北縣大坑村、台北市竹仔湖、基隆大竿林等的半徑內,均將遭到全毀,這個區域內的人口約有九萬五千人之譜,無一可以生還。

 第二環中,只包含小部份台北縣區域,卻包含了基隆市的精華區,以及台北市北東北的大部份區域,此區域人口大約五十二萬餘人,將有百分之五十仍難逃致命輻射的傷害。

 第三環中也有約四十九萬左右的人口,傷亡率減至百分之二十五,其餘的百分之七十五,將受到火災與大量輻射的傷害。

 第四環則涵蓋了台北市的精華區,以及淡水河下游絕大部份人口密集的城市,此區域範圍內的人口達到一百三十餘萬人,按照現有核子防護設施與常識的缺乏情況,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人會受到嚴重灼傷而不能行動。

 第五環都是台北縣的主要城市,台北市只有公館以南的一小部份地區,不過,此範圍內的人口比第四環多,高達一百五十萬人左右,建物將受到較重的破壞,人員如防護不佳,約有百分之五十受到較重的灼傷,但可行動。

 第六環的建物輕微破壞,人員如曝露於室外,會有皮膚紅腫的輕微灼傷現象,此區域居住人口較少,只有大約三十萬人光景。

 第七環包括了桃園縣全部,新竹縣和宜蘭縣則各約三分之二,合計人口一百八十萬上下,其中包含新竹市東北方居民約在四萬至五萬之間,如果風向不對,此區域人員將遭放射性幅射之害。

 核二廠是在核一廠的東南方,其受害範圍所涵蓋的區域也隨之向東南方偏移,較明顯的如基隆市,原來只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地區在完全破壞範圍,第一環偏移後便涵蓋了二分之一個基隆市,而原來在受害半徑八十公里外的宜蘭東岳村,此時也會受害。

 將來的核四廠如果建成,台北市在受害範圍中,便退移到第五環以外,新竹市也完全脫離爆風、爆震威脅,但宜蘭縣將被涵蓋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核一、二、四等三個廠所交織成的區域──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在三廠都遭破壞的情況下,必然會成為一片焦土,萬劫不復。

 至於核三廠,因為地處偏僻,可能受害的總人口數約在七十萬至八十萬之間,第一環中會被完全毀滅的人口不會少於五萬人,恆春鎮肯定不會再有春天,而受害範圍最遠將達到高雄市的苓雅區、屏東市等地區。

 可以想像的一個事實:假如國民黨當局仍然只知蠻橫地壟斷決策,將國家安全當作賭注,正如現有的計畫準備在全台灣設立十座核電廠、二十六機組,那麼,台灣必然永遠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空間。同時,由於國民黨當局這麼熱衷於興建核電廠,任何低能的敵人都可以輕易地毀台灣於一旦。

 

http://www.southnews.com.tw

 198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