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目錄

戒嚴後第一件報紙被停刊案


 二二八事變期間,國民黨政權的陳儀政府曾經野蠻地搗毀、封閉報館,直接受害的報紙至少有6家以上;事變後又有22家報紙遭遇停刊命運。

 國民黨政權實施戒嚴之前,雖有新報紙獲得有限度的核准登記,以及自中國遷台避難的報紙,但是,戒嚴之後,在報禁、限制增加張數等等政策之下,台灣報業經歷了漫長的灰暗時代。

 1949年5月19日,國民黨政權宣告戒嚴令,才經過3天,也就是同年的5月22日,就迫不及待地向當時民營報紙中銷路最好、言論最尖銳的『公論報』開刀,勒令停刊3天,創下戒嚴後政治迫害新聞自由的第一件案例。

 當時連所謂的《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雜誌圖書管理辦法》都還沒有公佈,該辦法是在同年5月28日才發佈施行,有關迫害新聞自由的條文是:「凡詆毀政府或首長記載、違背三民主義、挑撥政府與人民感情、散布失敗投機之言論及失實之報導、意圖惑亂人民視聽、妨害戡亂軍事進行及影響社會人心秩序者,均在查禁之列」,其中也沒有停刊的規定。

 『公論報』被停刊的原因,也很荒謬。原來該報在5月22日,報導5月1日戶口總檢查後全台灣人口數發生錯誤,當時集黨政軍特大權於一身的陳誠立即抓住這次機會,對該報採取停刊處分,藉以報復、懲戒該報對國民黨政權的諸多評論。

 停刊命令在5月24日送達該報,勒令從25日起停刊,該報根本都來不及向讀者預告。

 當時的『全民日報』(由軍統局出身的林頂立擔任發行人,後來與民族報、經濟時報合併為聯合報)曾經刊出「公論報刊載失實,被罰停刊三天」的消息。

 『台灣新聞通訊社(台新社)』也報導:「本市公論報,於本月22日第三版刊載本省現有人口統計一欄,誇大統計數字,與本省現有人口之實際數字相距甚遠,顯係有意捏造新聞,聳動視聽,省府以該報此種不實不確之記載,應予以相當處分,以示儆戒云。」

 『公論報』是直到28日復刊,才在以《向讀者致歉》為題的社論中說明:

 「22日本報關於五一戶口總檢查後全省現有人口數的一項報導,因重複列載台南縣人口數字三次,致統計結果,將全省(除台北縣外)人口總數載為一千一百餘萬人,較其後警務當局統計所得之全省人口七百餘萬人,多出四百餘萬人。」

 「雖然我們一經發覺,即於次日本報自動訂正,這畢竟是我們一個重大的疏忽和錯誤。本報一向以在新聞方面力謀為正確的報導,在言論方面提供公正的意見自勉,對於這次的疏忽和錯誤,深深感到不安。」

 針對報導錯誤作了說明後,社論即將筆鋒指向政治干預:

 「報紙在今日已被普遍地視為一種政治工具。我們也承認報紙之政治功能,然而,我們不認為報紙只能是宣傳的工具。我們辦這張報,一開始就以促成地方的進步為主旨。一個地方的進步,要從政致、教育、文化、社會各方面去促成,而不能單從政治一方面著眼。」

 國民黨政權對該報開了第一刀之後,各種加強箝制新聞自由的措施即一一出籠,台灣報界在停止申請登記及違規處分最高可以撤銷登記的威嚇下,只好提心弔膽辦報;即使如此,當年與『公論報』同享立論公正美譽的『自立晚報』,不久也遭到停刊處分。

 『自立晚報』在1950年代總共被停刊過三次。第一次是『公論報』被停刊的次年,因副刊登載《草山衰翁》一文,而被迫停刊二年,這次是台灣報業史上停刊時間最長的記錄。

 1952年10月14日,該報報導錢財政部長孔祥熙短期內將攜眷返國的新聞,再遭停刊,但當時的台灣省主席吳國楨拒不執行,拖到1953年才協調該報從4月8日起「自動休刊七天」了事。

 1953年10月10日,該報又因報導閱兵大典花絮,被指污辱蔣介石,又遭停刊三個月。

 此後三十年間,國民黨政權迫害新聞自由的手段,由粗鹵進入精緻化時期;1985年的『民眾日報』停刊事件,則是解除戒嚴之前的最後一次停刊事件。

TOP

 這個檔案是由邱國禎在1998年花費一年時間蒐集資料所寫成,並逐日刊登於民眾日報,總計近280篇,總字數約50萬字,最近騰出時間重新整理,擬覓出版社結集付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