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漁會改革後續發展HOT新聞 

南方快報首頁  新聞快訊   2002.11.24
 

1123大遊行農民是最大輸家

農民黨主席張銘顯:遊行的最大贏家還是政治人物,其次是農會

 中央社的台東記者表現一向很夠專業水準,經常會有佳作,去年底在台東舉行的國際手球比賽發生國旗事件,就是由該社台東記者盧太城搶得獨家,後續報導也都很精采。24日,該社以「此次大遊行農民是最大輸家」為題的報導,在所有媒體一股熱情報導23日的遊行如何盛大、理性之際,中央社這則報導彷彿是空谷足音般的可貴,值得鼓勵與轉載。

 該報導在導言中指出,農漁民大遊行和平落幕,看著滿身疲憊的農民,農民黨主席張銘顯有些不忍,他今天(24日)表示,如他所料,遊行的最大贏家還是政治人物,其次是農會,真正的主角農民什麼也沒有,只是弄得滿身疲憊。

最近更新目錄

 

 

 報導說,張銘顯極力贊成農會改革,也支持農民走上街頭表達農業的困境,但是,他發現此次大遊行早已變調,因此堅決不加入遊行,不過他仍然很關心農民問題。

 張銘顯說,23日下午一時以後,他就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著現場轉播,當農民愈來愈多時,心情也跟著複雜,看到農民不斷的湧入,自己也會跟著激動,但是看到記者訪問農民為什麼要走上街頭時,有人答不出所以然時,又讓他很心痛,整個活動主軸,正如他所料,已經變了調。

 他告訴中央社說,此次大遊行,有人到現場「割稻尾」(收割),這些政治人物是最大的贏家;其次是農漁會,全台三百四十四個農漁會能有組織的動員數萬人走上街頭,這個實力是很大的談判籌碼,未來,政府要整頓農漁會時,將會遇到很大的壓力,農政單位和政治人物隨時會遭到農漁會的「綁架」、「勒索」。

 至於農民被拱為「上賓」,張銘顯認為,實際上只是贏得面子,事實上,除了一身的疲憊外,什麼也沒有得到,真正的農業問題和農民的需求是什麼,外界根本不知道。

 張銘顯表示,以目前的結構來看,農會的「生財部門」的確只有信用部,信用部沒了,農會當然會滅亡,但是,有人卻利用農會的信用部搞選舉、超貸,更絕的是「殺雞取卵」──掏空信用部。

 他指出,要解決信用部詬病的方法很多,接管不是唯一的方法,例如加強金檢,如有不法事情發生,承辦人員、總幹事等有關人員撤職查辦,追究責任,賠償損失,才能真正的嚇阻超貸和掏空問題。

 報導引述張銘顯的話強調,真正要接管改造的是「農會的供銷部」。農業的困境是在「銷」的問題上,但是農會的供銷部並沒有受到重視和發揮應有的功能。他建議把台灣三百多家農漁會供銷部全部接管,成立單一機構「台灣農業產品產銷聯盟」,由各農會轉投資。農民負責生產,聯盟負責銷售,這樣才能有效的帶領農民突破農業困境,迎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挑戰。

 

 盧太城記者在另一篇報導中,則訪問了數位基層農民,寫出農民心聲說,有農民表示,他們明明知道農漁會以「農漁業問題包裹農會存亡」動員遊行,但是,為了日後還必須靠農漁會申請補助經費,不得不參加,結束了,也鬆了一口氣。

 

 參加這次大遊行的台東縣太麻里大王釋迦產銷班成員范多默,接受訪問時表示,農會在一個多月前就不斷的告訴他們,如果沒有配合遊行,將來就沒有農委會的補助經費,一旦農會信用部沒有了,農民就會沒有人照顧,也借不到資金週轉,還有,太麻里鄉農會如湊不足四部遊覽車,未來也沒有補助經費。

 種植荖葉和釋迦的顏進杉告訴中央社表示,他這次並沒有參加集體行動,而是以旁觀者的身分參加遊行,他發現很多農民真的是不知道為什麼走上街頭,好像是被農會「看管」似的,顏進杉表示,這次的遊行和前兩次的「520」大遊行有很大的區別,雖然都是農漁民,但這次就是少了那種「內心的激動」。

 盧太城另外訪問了台灣農權會理事黃茂祥,黃茂雄表示,這次農漁民大遊行,喊出的口號是「支持改革,反對消滅農會」,很明顯的是,農會藉著農民的心聲包裹農會的私心。農會職員每天都會詢問農民是否參加,就算是農民已經允諾了,農會職員還是不放心,讓不少農民備感壓力,結束了,總算鬆了一口氣。

(http//www.southnews.com.tw)

©Copyright 2000.08 - Southnews.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