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耶穌之國


/劉見林


《美國耶穌:上帝之子是如何成為國家偶像的》
(AMERICAN JESUS How the Son of God Became a National Icon.)

斯蒂芬•普羅特勞(Stephen Prothero)著,
精裝本 376頁,
由法拉、斯特勞斯及吉洛克斯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3年12月28日出版,定價25美元。
 



 在1804年1月20日,時任美國總統的托馬斯•傑斐遜訂購了兩本詹姆士王版本《新約聖經》(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New Testament),利用職務餘暇對之進行斧削,凡是與耶穌「神跡」有關的段落,比如「童貞女之子」和「復活」的事跡,皆予以刪除。

 幾天之後,這本名為《拿撒勒(Nazareth)的耶穌之哲學》的傑斐遜版「聖經」誕生了,其篇幅只有原文的十分之一。在該書中,耶穌僅是一位終其一生在加利利(Galilee)地區傳播寓言和格言的智者。

 這意味著「美國耶穌」自那一刻起誕生了,執教於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宗教學者普羅特勞在其書中這樣寫道,他具有啟蒙主義色彩,是位世俗化的耶穌。而受此影響,普羅特勞指出,在此後兩個多世紀裡,「上帝之子」耶穌成了具有多種面貌的「普通人」,不斷地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換形象。

 正如許多人都指出的那樣,美國是世界上基督教色彩最為濃厚的國家之一。這不單是指大多數美國人信仰這派或那派的基督教,更指的是在世俗中,耶穌基督也一樣是無處不在,文學、音樂、電影……,甚至連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等其它宗教也開始接受他。

 耶穌在美國之所以能如此繁榮,無疑與他的世俗化有著很大的關係。在普羅特勞看來,耶穌在美國已不再只是宗教,而成為美國文化和哲學的一部分;通過分析不同時代的耶穌形象,可以了解美國文化變遷史。出於此,他的《美國耶穌》一書在選材上不僅注重挖掘佈道詞和神學著作,還大量採用了小說、傳記、歌詞和電影之類的材料。

 普羅特勞認為,傑斐遜之斧削《聖經》,對耶穌的世俗化來說是開創性的。傑斐遜之前的清教徒時代,耶穌只是那些「上帝選民」心目中的救世主,冷漠而嚴峻,與不信神的人則全然無關。在傑斐遜之後,人們開始創建自己的耶穌形象,或視之為民間英雄,或視之為商業偶像,耶穌開始從一個抽象的符號轉變為世俗化的名人和偶像。

 《美國耶穌》一書詳細地檢測了從那時以來的種種「美國耶穌」形象。如,在1830年代福音主義的影響下,衛理公會(Methodist)和浸信會(Baptist)成為美國最大的兩個教派,清教徒思想開始衰落,耶穌的形象日益變得溫遜、謙卑、富有同情心,就如一個慈善的牧羊人,一個能傾聽講述的良友。

 至19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社會達爾文主義「適者生存」思想的沖擊下,之前的耶穌被認為過於消極和柔弱,一個強健的耶穌形象開始形成了。

 比如,左派的神學家沃爾特•羅森伯格(Walter Rauschenberg)認為耶穌既然將那些金錢交易者從神殿中逐出,那就表示他一點也不柔弱;右派作家布魯斯•巴頓(Bruce Barton)在暢銷書《無人知曉之人》(The Man Nobody Knows)中提出,耶穌能從下層商販中挑選出12人,並將他們組織成一個征服了整個世界的教會,這表明他是一名偉大的首席行政官(CEO);而在主張「回到非洲去」的黑人領袖馬庫斯•加維(Marcus Garvey)的話語裡,耶穌則成了一名富有戰鬥精神的黑色基督。

 到了盛行搖滾樂和迷幻藥的1960年代,對於生活在海特•亞許柏裡(Haight-Ashbury,舊金山的一個街區)和好萊塢的嬉皮士們來說,耶穌甚至比搖頭丸更能讓他們興奮。

 當時有一支知名的搖滾樂隊即叫做「超級巨星耶穌基督」(Jesus Christ Superstar)。普羅特勞指出,當若干年後,這些嬉皮士們剪去頭髮,穿起西服,成為社會中堅,不可避免對現今的基督教產生巨大影響,其中包括培育了一個每年高達40億美元的基督教零售業。

 更讓人驚奇的是,耶穌甚至在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中也開始出現。比如在1925年,猶太教拉比(rabbi)斯蒂芬•懷斯(Stephen S. Wise)在卡內基會堂一場面對3000多人進行的演講中公然宣稱,耶穌是猶太人,猶太人應該接受他。雖然懷斯的話法在當時引發了極大的憤怒,但不久後,「耶穌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拉比之一」的說法卻被猶太教和基督教雙雙接受了。

 普羅特勞認為,美國作為一個耶穌國家(Jesus nation)的事實,並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Christian nation),但耶穌的廣泛被接受,卻導致出現了一種文化意義上的耶穌權威,這無疑有助於在這個國土上促成一個普遍的基督教傳統。

 當然,對於普羅特勞的耶穌形象在美國世俗化的觀點,也有不少專家和學者持不同看法。

 《哥倫比亞新聞學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前執行主編邁克爾•梅森(Michael Massing)在對該書的批評中就表示,《美國耶穌》一書幾乎沒有提及美國天主教的情況,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它的說服力。此外,梅森還認為,美國目前正處於福音派復興時期,有35%的基督教徒認為他們得到了重生。

 美國最大的兩個教派浸信會和衛理公會分別擁有3400萬和1400萬的信徒(美國現任總統布什就是衛理公會的一員),他們對耶穌的看法比較傳統,比如相信耶穌將會復活等等。(Washington Observer weekly 2004/1/14)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