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如何爆發的

/2004.06.26


 90年過去了。1914年6月8日星期天,20歲的高中生普林西普在莎拉熱窩刺殺了奧地利王位繼承人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歐洲各國首都對此謀殺事件的回應不一。事件發生的當天,作家茨韋格正在維也納近郊的巴登度假。他坐在公園裡,一邊看書,一邊聽著公園音樂會演奏的音樂。

 在「一個歐洲人的回憶」這本書中,茨韋格描寫了當他得知暗殺王儲事件時的情景︰「音樂突然中斷了,我不由自主地停止了看書,心想,一定出了什麼事。是一份緊急電報︰前往波斯尼亞視察軍事演習的斐迪南王儲夫婦遇刺身亡。大伙兒互相傳遞著這個驚人的消息。不過老實說,人們臉上並沒顯出什麼悲憤的表情。王儲生前不得人心,因此遇刺身亡的消息,也沒引起大伙兒深切的哀痛。人們議論紛紛,繼續談笑。晚上的歌肆酒館兒裡,又響起了樂曲歌聲。」

 「全德協會」組織領導人,以筆名「弗萊曼」發表文章的克拉斯,是從電話中獲知王儲遇刺的消息。他在「反潮流」這本書中描述道,1914年6月28日,當他坐在在鄉間別墅的陽台上,聽到電話鈴聲響起︰

 「我一時啞口無言,沈默了一會兒之後,我只說了一句︰這是世界大戰。侄子問我,真相信嗎?我又重複了一句︰這是世界大戰。」

 斐迪南大公為什麼訪問莎拉熱窩?因為他去視察在波斯尼亞舉行的軍事演習,然後於6月28日順道訪問莎拉熱窩。這天剛巧是「聖法伊芳特節」。

 對大部份塞爾維亞人來說,斐迪南大公選擇這天到訪是蓄意挑釁,因為歷史上的1389年6月28日「聖法伊芳特節」這一天,塞爾維亞軍隊在阿姆塞費爾德,被入侵的土耳其人擊潰。此一戰役之後,巴爾幹半島被土耳其人統治了500年之久。斐迪南王儲多次被告誡,不要選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這一天訪問莎拉熱窩。奧地利祕密警察也曾接獲多起情報,透露斐迪南王儲夫婦處境危險的消息。然而,斐迪南王儲對這些警告置若罔聞,他著重的是威權政治的考量。

 因此,至今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王儲訪問行程中的安全防衛工作,為何如此鬆懈。柏林歷史學教授宋德豪森說,奧匈帝國在王儲出訪前的準備工作上,曾作了多項錯誤決定。他說︰「任何一位有責任感的政治家,都不可能選擇6月28日作為王儲出訪莎拉熱窩的日期。另外,有關方面是否已於事前接獲一些包括塞爾維亞政府在內所提的或多或少的預警?人們是否曾嚴肅看待這些警告?在王儲訪問莎拉熱窩前,預作準備的保安工作,是否曾出現重大疏失?」

 普林西普及另外6名刺客是「青年波斯尼亞運動」組織的成員。這個組織的成員,是一群來自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及波斯尼亞穆民的青少年學生、大學生及文學工作者,其中包括後來獲得諾貝拉文學獎的安德裡奇。他們都熱烈憧憬著解放生活在奧匈帝國及土耳其奧斯曼王朝統治下的所有南斯拉夫民族。此外,類似的運動,在歐洲比比皆是。宋德豪森教授說,這些組織都有一個以「民族解放」為訴求的最終目標,但其中部份極可能也具有民族主義的性質。

 「青年波斯尼亞運動」認為,塞爾維亞政府的奧匈帝國政策過份小心謹慎,太重視「平衡」問題。雖然如此,他們從未中斷過與貝爾格勒及塞爾維亞祕密組織「黑手社」的聯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份子,負責訓練包括普林西普在內的三名莎拉熱窩刺客使用槍械武器。

 夜晚時分,普林西普和他的同班同學秉燭閱讀俄羅斯作家的文學書籍,其中最主要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高爾基、及巴枯寧的作品。學生們對於1905年第一次「俄羅斯大革命」中,虛無主義者進行的謀殺襲擊印象深刻。

 普林西普16歲時,聽說了大學生舍拉濟奇刺殺波斯尼亞奧地利省長事件,謀殺行動失敗,舍拉濟奇自殺死亡。稚氣未脫的普林西普在舍拉濟奇的墓前發願,將仿效他的英勇行為。

 宋德豪森教授介紹了普林西普其人其事︰「普林西普出身貧苦農家,但是他力爭上游,首先進入莎拉熱窩的文理中學,後來在貝爾格勒念高中。許多報導材料指出,由於他的身材矮小、瘦弱,而沒有被塞爾維亞民兵組織錄取吸收,是令他難以釋懷的隱痛,因此,他渴望製造引人矚目事件的傾向越來越明顯。至於這種說法具有多少真實性就很難說了。不過我認為,心理原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人們無法否定的一個事實是,事件發生的當時,他還少不更事,人格發育不成熟,又正好遇上了那股民族解放運動的風潮。」

 1914年6月28日上午,當斐迪南大公乘坐的火車抵達莎拉熱窩火車站時,碧空如洗,陽光普照。數百民眾在車站興高采烈的迎接這位遠道而來的貴賓。與此同時,混雜在人群中的七名刺客也正在伺機而行。斐迪南大公伉儷坐上了一輛敞蓬禮車。禮車車隊由車站駛向市政府。

 突然間,刺客之一的排字學徒查布林諾維奇,朝斐迪南大公夫婦乘坐的敞蓬禮車投擲了一枚手榴彈。大公本能的舉手一揮,手榴彈就順勢掉到禮車後面的街道上,並立刻爆炸。王儲夫婦沒有受傷。查布林諾維奇立即被制服、逮捕。其他同伙看到刺殺行動沒有成功,都喪膽逃逸,只有一人留了下來,他就是普林西普。

 襲擊事件平息後,禮車車隊繼續前往市政府的行程。莎拉熱窩市長雖然以盛大儀式歡迎王儲夫婦,但現場難掩沉重氣氛。

 斐迪南大公臨時改變預定行程,決定到醫院探視襲擊事件中一名受輕傷的副官。但遺憾的是,隨從人員忘了將王儲改變行程的計畫,通知前面領頭帶隊的車輛。因此車隊還是按照原先路線繼續行駛。

 作家馮烏特曼在他寫的「暗殺」一書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本來應該向前直走回到阿佩爾凱街的車隊,卻依照原先計畫,右轉朝拉丁大橋駛去,剛好經過普林西普站立的街角。當車隊忽然在他面前停下,準備退回到阿佩爾凱街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斐迪南王儲夫婦就在離他不到兩米的地方。普林西普迅速考慮,應該投擲手榴彈還是開槍行刺。然後他舉起手槍,側頭瞄準,射出了兩發子彈。王儲夫婦雙雙中彈死亡。事件發生的時間是上午10點50分,他們抵達莎拉熱窩還不到一個小時。」

 一個月以後,也就是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如果維也納沒有德皇的支援承諾,不可能向貝爾格勒宣戰。塞爾維亞的幕後撐腰者是俄國。而俄國又擁有法蘭西及英國的協防承諾。

 德皇威廉二世及其政府接受來自維也納的求助請求,於1914年7月5日及6日為該國攻打塞爾維亞開出了一張為世詬病的「空白支票」,從而承諾支持維也納政府制裁這個南邊弱小鄰國的所有措施及行動。俄國則向塞爾維亞提供援助。英國從中的調停努力,終究宣告失敗。

 緊接發生的是一系列災難性的連鎖回應︰首先是維也納向塞爾維亞發出了最後通牒。出人意料的是,塞爾維亞竟接受了其中大部份的要求。但維也納仍然向塞爾維亞發動攻擊,導致俄國宣佈總動員。於是德國於8月1日向俄國宣戰,兩天以後再向法蘭西宣戰。當德國繞過法蘭西防線,入侵中立的比利時後,英國基於對比利時的中立承擔義務,於4日對德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正式爆發。

 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就當時情況指出,「歐洲的黑暗時期」來臨了,「事情怎麼會發展到如此地步?20世紀伊始,世界竟陷入了可能同時發生數起戰爭的危機。而令局勢始終處於戰爭邊緣的原因之一,是法蘭西加緊擴張其在北非的影響力。其他如︰博斯普魯斯海峽病入膏肓的土耳其「奧斯曼王朝」的分崩離析已勢不可擋,從而導致所有強國虎視眈眈,等著瓜分利益。」

 1908年,奧匈帝國違反國際法入侵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引起了俄國、塞爾維亞及波斯尼亞民眾的群情激憤。還好在德國及英國出面協調之下,才平息了一場一觸即發的戰爭。1912及1913年,柏林及維也納政府眼看著貝爾格勒在所謂的「巴爾幹戰爭」中,將版圖面積翻了一番,卻束手無策。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疑慮由此日益加深。

 奧匈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奧地利及匈牙利人以外,還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斯拉夫、克羅地亞、烏克蘭及塞爾維亞等民族。在維也納擁有發言權的,僅只奧地利及匈牙利人。其他民族長期以來,不斷要求給於他們自主的權利。然而,老態龍鐘的弗蘭茨二世皇帝不予理會,因為他有足夠理由擔心帝國將因此而步上瓦解之途。

 德國布來梅大學歷史教授蓋斯撰文寫道,奧匈帝國1914年的瓦解潰散已成定局︰「奧匈帝國成為當時歐洲排名第二的衰落帝國,它僅靠著老國王弗蘭茨二世的支撐,維持著帝國的表面完整。全世界就等著帝國因老國王的崩逝而瓦解後,透過戰爭,瓜分遺產。」

 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眾多︰一方面,柏林與維也納締盟協防,而另一方面,莫斯科、巴黎和倫敦也結成同盟;再加上民族主義意識高漲,其擴散範圍早已越過巴爾幹半島及奧匈帝國。此外,各國對戰略及威權政治的考量,也是其中重要原素,例如︰俄國意圖征服伊史丹布爾,這也是沙皇力阻奧匈帝國在南歐擴展勢力,並全力支持塞爾維亞的原因。

 總的來說,德國與英國的軍備競賽,是助長戰爭發生的直接誘因。蓋斯教授記述了1912年12月8日,德皇威廉二世在所謂的「戰爭理事會」中,與屬下高級軍事顧問劃定了戰略方針,其主要目標是︰加強國內軍備,以及針對向俄、法發動內陸戰爭一事,作好德國的外交及思想準備。不過首先需要強化的,是能抵禦英國海軍攻勢的海軍艦隊武裝設備。德意志帝國海軍上將提爾皮茨回憶指出。

 德國原則上已作好戰爭準備的指標性日期,是建設霍爾戈蘭島潛水艇港口,及拓寬威廉皇帝運河河道。兩個工程項目都於1914年6月中旬竣工,也就是「莎拉熱窩暗殺事件」發生前的兩個星期。(德國之音)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