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亞洲首頁

中國軍事擴張將邁向異形「帝國」?


/野口裕之

 推到 Plurk  Facebook分享

 武器充滿了秘密,對手國都會想盡辦法知道對方的武器裝備。有時只要能知道其性能,就大概可以從數字推算出其戰略目的。

 中國率先開發「射程1500公里」的地上發射型反艦飛彈便是一個例子。若以中國海南島的海軍基地為起點,1500公里大概就是麻六甲海峽的位置。每年通過麻六甲海峽的船舶超過五萬艘。特別是日本所使用的原油中,80%會經過這裡,對日本來說,這裡主導了日本經濟的生殺大權。

 對美軍來說,這裡也是戰略要衝。只要能控制這裡,台灣海峽和朝鮮半島一旦發生事情時,就掌握了從印度洋進入南海──太平洋的入口。

 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是在1995∼96年台灣海峽危機時開發的。當時台灣正要舉行總統大選,根據預測李登輝很有可能當選,於是,中國假裝演習,朝台灣附近的海上射擊飛彈。此時,美國海軍緊急派遣太平洋艦隊的艦空母艦及在波斯灣的護衛艦到台灣海峽,向中國示威。結果,中國軍不得不停止「演習」,事後因而開始開發反艦飛彈。

 反艦飛彈的配備,使得中國∼台灣∼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環繞的南海及麻六甲海峽的近海都在其射程之內。由於反艦飛彈是移動式的,因此,其配備場所可以包含麻六甲海峽,甚至更遠的地方。

 不論如何,如果「再度發生台灣海峽危機」時,美國的航空母艦及潛水艦便很有可能無法從印度洋進入南海。中國目前正逐漸想要將南海收為內海。

 中國打的算盤不只這樣。美國專家分析,「南海之於中國,等於加勒比海之於美國。中國想要以南海為立足點,擴大其「sea power」。

 美國海軍少將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曾說,所謂的海洋,並不單指海軍力。還有大商船隊,保護商船隊的大艦隊,補給艦隊活動的基地群。有了這完整的一套以後,才能稱之為「sea power」。

 美國根據Mahan少將的理論,將加勒比海視為斷絕歐洲宗主國列強干涉的防波堤。之後,又將地中海視作歐洲的「港」,巴拿馬運河為其「港口」。海戰史研究家的老羅斯福總統顯然聽從了馬漢少將的計策。順便一提的是,法國的公司在1878年時,便向哥倫比亞取得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建設權。1903年,不但讓巴拿馬獨立,還掌握了建設權。過去,美國也在關島、菲律賓、夏威夷等地擴展版圖。

 無論如何,為了獲得「sea power」,美國需要一個如加勒比的「港」及如巴拿馬運河的「港口」。正如丹佛海峽、直布羅陀海峽之於英國,地中海西部之於西班牙般。

 話說回來。1950年代後,中國海軍開始研究馬漢理論。對中國海軍來說,南海是台灣有事時的對美防波堤。但是,現在中國企業把防波堤擴展為包括南海、印度洋的「港」。那麼,麻六甲海峽想必就是「港口」。中國為了確保能源、貿易,已經完成了和非洲、中東相連的「中華海上通路」。占領南海的西、南沙群島便是其下一步棋。

 馬漢曾說:不論怎樣的國家都不可能同時是大陸國家又是海洋國家。因為大陸國家光應付鄰國防衛便需要費盡許多努力,將會沒有能力在海上佔優勢。

 中國和俄國、印度、越南的國境紛爭好不容易才告一段落。大陸國家中國正朝海洋國家發展,朝馬漢也未能預知的異形「帝國」邁進。(野口裕之/產經新聞,陳悅文譯)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