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區 回首頁

非洲普遍出現仇視中國人的不滿情緒


綜合報導


http://www.southnews.com.tw

 中國的貿易發展已經造成非洲國家原本脆弱的經濟更加惡化,傳統產業紛紛破產、失業率升高、逆差大幅增加,以及中國產品傾銷等等問題,在非洲引發了日益增長的不滿,甚至出現敵視中國人的情形。

 中國迫於這種迅速蔓延的不利情勢,雖然責成他的政府代表在日前的香港世貿組織會議上,宣佈大幅降低非洲產品的進口關稅,但是,顯然已經無法改變這樣的事實: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傾銷既影響了中國同歐美發達國家的關係,更開始改變中國同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傳統合作。

 中國這個以每年9%的經濟成長率快速發展的貿易大國,它的產品最近幾年已經人的速度佔據非洲大陸的市場,給這裡的許多民族工業帶來了沉重壓力,連經濟實力較強的南非都難倖免。

 南非工會聯合會的梅利斯女士說,「人們購買的中國產品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我們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工作機會在流失。更糟糕的是,我們正在經歷一場非工業化。對本地服裝和紡織品的需求越來越少。該行業每個月喪失的工作位置多達二千個。」

 梅利斯認為,那些衰敗的工業現在已經幾乎無法拯救。中國向南非的產品出口遠比南非向中國的出口增長得快,因此,南非需要同中國簽署一項貿易協定,不是對全部產品降低關稅,而要對某些南非工業實行保護。

 同中國進行大規模貿易的還有西非國家迦納。該國的重點出口產品是可可豆,不僅出口原材料,也出口可可脂這樣的製成品。

 迦納議會貿易委員會的阿波達克皮說,「這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鬥爭。過去八年中曾經有過多次高層交涉。最後我們同中共主導層達成了一致,在迦納設立合資企業,加工可可豆。這是我們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遺憾的是,出於種種原因,這些工廠還不能像我們希望的那樣運作。」

 阿波達克皮認為,只有透過加工可可、木材、鋁等原材料獲得「增值」,才能使迦納從純粹的原材料供應國的傳統地位解脫出來,結果,情況並不樂觀。迦納希望透過與中國的貿易能促進迦納本國工業的發展,但迄今為止這方面的進展同樣仍然非常艱難。

 他說,「我們做出了許多努力,但迦納在與中國的貿易中還是出現了逆差。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非工業化的趨勢也已呈現。來自中國的廉價紡織品破壞了我們的紡織業。消費者需求決定了他們只選擇中國的廉價產品。我們必須找到一條平衡的路徑。」

 另一個與中國保持密切貿易關係的非洲國家是穆加貝統治的辛巴威。由於西方的制裁,該國幾乎只能同中國進行貿易,向中國出口肥料、糖和煙草。而中國的廉價紡織品、牛奶和甜食等產品蜂擁而至。

 辛巴威的記者馬拉瓦尼卡表示,官方統計的該國失業率已經高達70%,現在到處都是充斥著中國廉價品的市集,這會使辛巴威的失業率繼續升高。

 馬拉瓦尼卡說,「東方政策並不能給我們的國家帶來好處。短短的時間內,它給我們帶來的弊端比好處要多得多。中國人在這裡開辦公司,不能真正創造就業機會,他們往往帶自己的勞動力來。他們這裡只僱三到四個人,卻從中國帶來15或20個人。」

 馬拉瓦尼卡強調,在辛巴威當地人中已經出現對中國人的敵視。

8

200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