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區 回首頁

中國經濟其實很慘──中共政府的誤算

/三橋貴明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9年5月下旬到6月時,中國「發電量」的問題成為注目的焦點。簡單說,就是中國的發電量和電力消費量明明比去年減少,但是,中國的GDP和工業生產竟然呈現成長情形。

 《日經產業新聞》在5月27日也曾有一篇分析指出,中國的景氣不能靠經濟成長率來判斷,應該以發電量及物價來測量。

 的確,中國的擴大公共投資的景氣對策的確活絡了內陸的景氣經濟,但是,砸在公共投資的錢,卻很難惠及到沿海的製造業者。

 中國的發電量自2008年以後,便開始下滑。上次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便刊載一篇報導指出,國際能源署(IEA)對中國GDP成長率和中國能源需要量不符而感到懷疑。

 中國國家統計局對於中國產業構造變化的解釋,實在讓人噴飯。說什麼結構改變成不怎麼用電的產業。反正不是發電量是假的,就是工業生產是假的。

 底下的圖是2007年時,中國GDP的產業構造。2007年時,工業(製造業)占中國GDP的55%,超過一半。換句話說,中國一方面是世界的工廠,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國過度依賴製造業。同時,我們也可以知道,世界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世界外需減少,將對中國帶來的衝擊有多大。

 中國經濟今後應該會減少製造業、擴大服務業的比率。但是,這絕非一年、兩年可以做到的。

 而且就中國五月的工業生產數據來看,中國大幅成長的為交通運輸設備(12.8%)、水泥(13.5%)、及汽車業(29%)。這些都不是中國所謂「不怎麼用電」的產業。

 自從世界各國對中國所發表的電力消費量和工業工產量的乖離表示懷疑後,2009年四月後便沒有再提供電力消費量。而發電量卻一改過去一個月一次的發表,改成上旬、中旬、下旬。當然,六月的發電量還是比去年同月增加了3.6%。電力工司的幹部表示,這是因為六月比較熱,大家吹冷氣。

 中國幹麼不説,工業生產增加,但用電消費量負成長,是因為中國人民突然開始覺得環保很重要呢?

 中國人民銀行「下令」要擴大融資。但是,借錢的銀行當然怕會變成為呆帳。錢都是借給大企業,而不是給最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結果,銀行借錢給大企業,資金經大企業底下金融子公司流入股票、房地產市場。

 09年6月28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的經濟節目説,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中國4200萬間中小企業中,已經有四成破產,另外還有四成面臨破產,而其絕大部份的問題都是,「資金週轉不臨」。(詳情參見:http://www.southnews.com.tw/China/02/00471.htm)

 中國中小企業不但數量多,而且是佔中國GDP六成的一大經濟柱石。換句話說,創造出中國六成GDP的中小企業中,有八成面臨危機。但是,由於銀行不願意借錢給中小企業,剛好陷入惡性循環。

 中小企業八成面臨危機,失業率達到日本的二倍,還能達到6%的經濟成長。真是有夠神。

 中國中小企業所雖然痛苦呻吟,可是,房地產及股票市場卻順利發展。

 首先是房地產。根據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五月所發表的數字顯示,中國主要的70個城市的房地產價格都上昇了0.6%。

 在全世界不動產市場面臨崩盤的此時,不動產價格不跌就很厲害了,中國竟然還漲了。可見相當巨額的錢投入了這個市場。

 不過,我覺得有意思的,是我國媒體最近寫中國經濟是一定不會忘記加上這麼一句話:「中國人民銀行擴大融資的結果」。中國這次的泡沫經濟可以說是「中國人民銀行主導」。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中國銀行擴大了融資。光2009年的最初四個月,就已經達到了貸款額的九成。之後,中國銀行彷彿發了「貸款燒」地貸款。2009年5月,銀行的貸款便比去年同月整整增加了108.6%。

 換句話說,跟去年同期相比,有兩倍的錢流入市場,股票、房地產當然會跟著漲。照這個「衝勁」來看,2009年這一年的總貸款額可能會超過十兆人民幣。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魏加寧也説「銀行貸款的錢,一半流進股票市場。」

 中國的股票市場,上海加深圳,其時價總額約為二十兆人民幣。如果照魏加寧的說法來計算,便是有3.5兆人民幣流入股票市場。那不漲才有鬼咧。

 中國政府在六月也對這種【銀行】→【大企業】→【股票市場】的資金流向表示了擔憂。

 結果,6月25日,擴大融資才半年,中國的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開始要求嚴格審查對企業的貸款。

 半年前擴大貸款,半年後金融管制,換個說法,中國政府對國內金融缺乏長期的眼光,怎麼看都只能說是「走一步算一步」。

 普通資本主義國家根本沒辨法「命令」銀行要擴大企業貸款,頂多只能以調降利率等方法「促進」而已。銀行如果照政府的指示擴大融資貸款,結果變成一堆呆帳,那麼,銀行將自身不保。

 不過,從國家經濟來看,銀行如果只顧自己,不願意借錢,也可能產生中小企業倒光光的結果。最好就是:銀行不必怕自己會倒,可以一直散錢給週轉不靈的中小企業,這麼一來,GDP才會跟著成長。

 於是,中國一聲令下,但資金卻沒有惠及中小企業,反而是進了股票及不動產市場。這種情形可以稱之為「中國式的合成謬誤」。

 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式的合成謬誤」的例子可多著了。

 現在中國政府不但有實體經濟惡化的面題,還有股票及房地產泡沫化的問題。萬一加強金融管制,股票、房地產崩盤,那真是雪上加霜。

 最近又還有國內各地暴動及少數民族的問題。簡直是坐上針氈又有芒刺在背。

 由於中國的國民所得不高,因此,若擴大投資,人民所得增加的話,也應該會提高消費才對。但是,問題是公共的投資並沒有波及到個人消費。中國人民銀行的周小川總裁在今年7月3日的演講中也承認了這一點。

 歐美國家普遍認為中國的個人消費市場之所以沒有爆發,是因為貯蓄率很高。的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行6月12日所發表的消費者意識調查顯示,有錢便拿來存的人高達47%。

 而有錢便拿來存的不只人民,企業也是。換句話說,就是錢沒在轉,人民存錢,企業也不花錢。

 簡單説,「消費增加儲蓄率就會下降,消費減少儲蓄率就會增加」。美國之所以這一年儲蓄率突然提高,便是因為控制了消費。

 那麼,美國家庭為何減少消費?當然是為了要「還債」。

 90年的日本泡沫經濟後,也發生了類似的情形。不過,當時儲蓄率提昇的主角是日本的企業。而美國和日本不一樣的地方是:家庭儲蓄率的提昇。

 美國國民的消費就佔該國GDP的七成。而中國2007年GDP的7%來自對美國的貿易黑字。因此,中國最大顧客的美國人開始控制消費來還債,使得中國對美出口減少,這麼一來,中小企業四成倒閉,還有四成瀕臨破產就一點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中國的經濟成長率。

 媒體最喜歡歌頌中國政府的擴大支出政策。如果我們政府也說要擴大支出,那肯定馬上被罵成「買票」。

 當然,就企業來看,這麼大的市場就在隔壁,企業會想去賺,會去投資也是當然。真正的當頭棒喝是6月中旬時發現,中國政府竟然秘密要求地方政府得「買中國貨」。

 實際上,在5月底,中國25座風力發電的設備的競標中,沒有半家歐美公司得標。

 過去,美國為了恢復自己的景氣,本來想要加入「BUY AMERICAN」條款時,罵得最大聲的就是中國。今年2月,中國商務部官員還宣稱,「中國絕對不幹這種BUY CHINESE的事」。

 表面上反對保護主義,實際上徹底實施BUY CHINESE。

 這就是中國。

 日本人真的得銘刻在心裡。

 不只BUY CHINESE,中國肯定會越來越保護主義、本國優先主義。譬如,中國對稀土金屬、稀少金屬的的出口限制。(請參閱http://www.southnews.com.tw/China/02/00478.htm)

 中國絕對不是資本主義國家,是「披著資本主義的共產國家。」

 就算中國政府撤錢在公共投資,由於BUY CHINESE的政策,日本企業不會分到半杯羹的。

 7月5日,東突厥斯坦發生大規模暴動。中國政府遮斷烏魯木齊市內的網路及國際電話線。中國政府這樣說:「這是為了防止犯罪份子和外界連絡。」

 這就是中國。也是中國共產黨之所是中國共產黨的原因。(三橋貴明/作家、經濟評論家,摘譯自日本《VOICE》•陳悅文翻譯)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