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媒體修理站

《媒體修理站》

國民黨有誠意退出媒體嗎?


/楊士仁


 中國國民黨26日宣布,已經跟中時集團完成「三中」轉讓的簽約。此事引起不小的爭議,楊士仁這篇文章以翔實的資料揭露了中國黨黨產「五中」股權的內幕,而且在媒體尚不知中國黨街洽的轉讓對象時,就已經獨家指出該對象就是中時集團。
 本文原刊於上週四出版的《TaiwnaNews》週刊,經作者授權轉載,附圖為該刊記者所攝。



 根據廣播電視法等法律的規定,黨政軍必須在本月二十六日以前退出廣電媒體。但是,至本刊截稿為止,黨政軍的行動尚未明朗,尤其最受關切的中國國民黨,仍是撲朔迷離。

華夏投資向國民黨調頭寸

 中國國民黨兩大控股公司中央投資及華夏投資,財務情況越來越差。主管黨營文化事業的華夏投資公司,掌控五家子公司及一家孫公司;子公司是中國電視、中國廣播、中央日報、台灣中華日報、中央電影等,孫公司為台灣新生報。華夏投資旗下文化事業虧損累累,以今年上半年而言,中視虧損二億六二四八萬多元,中廣約虧一億六千萬元,中央日報虧損六七七○萬多元,中華日報虧損四○八四萬多元,中影大虧七億七九九九萬多元,只有中華日報轉投資的新生報小賺一九六萬多元;子公司、孫公司財務日趨惡化,母公司的華夏投資公司更是捉襟見肘。這幾年,華夏投資連續虧損,每當資金調度困難,就把腦筋動到中廣及中影等子公司,因而引起中廣、中影工會的不滿,導致中影董事長涂德錡去職。

 華夏並把中國國民黨若干黨營事業當作金主,頻頻向它們大調頭寸。例如今年十二月八日拿中影的股票三二三萬六千股作擔保,向光華投資調了一筆資金,累積擔保股數已達持股比例的93.36%;今年十二月十二日,華夏又拿中廣的股票十八萬七千股設定質權,向光華投資借錢;累積質押股數達到持股的87.08%;如此舉債度日,寅吃卯糧,終究不是辦法。

 俗話說,賭徒拿刀砍自己的手指頭,怎下得了手,唯有假手他人,才能完成;搬家時,整理家當,捨不得丟棄,需要朋友幫忙,才得出清舊物。同樣道理,華夏過著「跑三點半」的苦日子,肩負尾大不掉的沉重包袱,不知如何是好,所幸廣電三法強迫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使中國國民黨不得不狠心自我了斷,索性將華夏併同子孫公司出售;更幸運的是有人願意承接。

中時報系有意承接

 有意承接華夏投資的集團,幾經波折,變化多端,直至瀕臨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大限」,冒出一個以中國時報為首的集團,最為積極,也最為可能。中時報系經營平面媒體五十多年,至大約十年前的一九九六年尚能穩健經營。但不久營運隨即急劇下滑,在二○○○年至二○○二年落至低潮,三年之間虧掉一個資本額,二○○一年就虧十二億多元。中時報系看壞平面媒體前景,幾年前另組榮麗投資公司,投資中天電視,嘗試轉型,初步獲得績效,因而增強跨足電子媒體的信心,同時在今年關掉中時晚報。

 而今,進一步主導接手華夏投資,將匯聚寶來集團旗下華僑銀行、元大、富邦及日月光的資金,共同投資。投資金額依據華夏公司的淨值估算,大約八○億元。這些財團各有盤算,包括擁有中視的無線電視稀有頻道、開發中廣及中影的龐大資產、擴大電視購物頻導等;中視、中廣及中影因有價值不菲的資產,受到財團垂青,唯有中央日報、中華日報及新生報等平面媒體是燙手山芋。中華日報營運重心偏重南部,擁有一定市場,尚可一搏;新生報為中華日報轉投資,小本經營,勉可維持;唯有中央日報,長期成為中國國民黨的宣傳工具,然因時代及環境轉變,營運每下愈況,難脫困境,雖有進軍中國的計畫,變數仍多。在這種情況之下,外界才傳說中央日報及中華日報不會一併出售。

 另有一說:由於中國國民黨黨產來源招致質疑,中廣及中影現有一些資產令人訾議,執政的民進黨因而呼籲有意承購中國國民黨黨產的各界人士,務必考量交易風險,以免吃虧。有意購買華夏投資、進而取得「五中」公司的財團,把中時報系拱上檯面,就是著眼中時的輿論力量,期在必要時能夠抵擋行政壓力。

 

迂迴方式換股 其間充滿玄機

 另一方面,觀察「大限」前中國國民黨的舉動,除前述華夏向子公司調度資金以外,尚有若干轉讓股權的行為,即由中國國民黨將它持有的華夏股權轉給控股公司中央投資及中投底下的光華投資。中央投資公司在今年三月二十四日從中國國民黨手中取得華夏投資股權九五六二萬五千股,每股十六元,交易總金額十五億三千萬元;今年五月十九日,光華投資接下中國國民黨持有的華夏股票八二五○萬股,每股十六元,交易總金額十三億二千萬元;七月十二日,光華投資經由議價,取得中國國民黨的華夏股票四三七○萬股,每股十六元,交易總金額六億九九二○萬元。統計中投及光投持有的華夏股票比例,分別為39.98%及52.65%,合計92.63%;這與經濟部在十月三日登記的資料出入甚大。經濟部公開揭露的華夏投資董監持股,中國國民黨占71.73%,如此則與中投、光投名下的92.63%比例,不免衝突;難道中投及光投取得中國國民黨的華夏股權後又轉回中國國民黨?如果如此,何以中投及光投並未依據規定公告,教人諱莫如深。

 如果中國國民黨比照聯意製作(TVBS)的迂迴方式,拘泥於公司名義的遊戲,只願讓出中國國民黨持有的華夏股票,不含中投及光投的持股,則不免讓人懷疑中國國民黨退出廣電媒體的誠意;再者,中投及光投自從去年總統大選後,財務快速惡化,資金缺口越捅越大,何以有能力投入總共三十五億餘元的資金,接下中國國民黨的華夏持股?如為槓桿操作,其間充滿玄機,疑點甚多。

 另外,華夏及旗下子孫公司股權結構,除中廣公司及中央日報股權幾乎全為華夏持有外,其他公司並非中國國民黨百分之百掌控,例如中國國民黨持有中視股權35.86%、中華日報66.73%、新生報46.62%、中影65.49%,其間尚有政府掌控的銀行官股及部分私人股權;這些官股及民股是否一併出售,尚待協調。各家公司股權釋出,只有華夏在中國國民黨轉讓時出現每股十六元的交易價格,其他公司較難計算。按照以前中國國民黨與亞太梧桐協商過程,曾採淨值計價,可作為參考。華夏是母公司,只要商妥華夏的交易價格,則華夏的子孫公司,不論嫁妝也罷,拖油瓶也罷,採用包裹交易,比較簡便。

 在中國國民黨求售華夏投資公司時,傳說香港李嘉誠集團也有興趣。如果確有其事,必須注意會不會類似TVBS,利用海外子公司及在台灣設籍公司,分進合擊,取巧參與投資。有線電視准許一半以下股權由外資持有;無線電視不准外資投資。但如果外資成港資迂迴轉進,介入台灣電視頻道,則可能扭曲輿論的功能,事態嚴重。華夏投資公司求售,雖為中國國民黨的家務事,卻因涉及外人投資政策,政府相關部門仍得處處關心、事事留意。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