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媒體修理站

《媒體修理站》

台灣報業求變圖存面臨考驗


/林高生


 在電視及電腦的競爭之下,全球報業正面臨嚴厲考驗。台灣的電視,特別是有線電視,加上網際網路,同樣侵奪了報紙的讀者,發行及廣告隨著轉移。在此同時,由於《蘋果日報》兩年半前從香港渡海而來,台灣報業也進入雙重競爭之勢,報紙之間不但彼此爭取讀者及廣告,還必須因應其他媒體的挑戰。

報業競爭的大勢,一年來略有變化。大致說來,《聯合報》在閱報率調查中位居第三、《中國時報》穩居第四,排名底定。這兩家威權時代「兩大報」退位的同時,標榜「台灣優先、自由第一」的《自由時報》,在戴上第一大報皇冠十年之後,正面臨《蘋果日報》挑戰。

2OO5年第二季,根據AC尼爾森調查,《蘋果日報》閱報率一度超越《自由時報》。不過,由於《自由時報》採取應變措施,加上《蘋果日報》從九月一日把售價從十元提高為十五元,第三季閱報率的寶座,再度歸於《自由時報》。另外,《中時晚報》吹熄燈號。

儘管如此,《蘋果日報》的衝擊極其明顯。把讀者當成資訊消費者,並極力加以滿足的這家報紙,自2OO3年五月在台灣創報以來,已經讓本地報業,甚至整體新聞界,產生質與量的變化。

《蘋果日報》的促變,大體可從幾個方向說。它體貼讀者,為讀者整埋新聞及生活資訊,並且以輕鬆易讀的方式展現於版面,包括斗大的彩色圖片及標題。它標舉實用可讀,儘量減少看報的沈重,不用長篇累牘,著重揭發新聞,且以社會、影劇、生活資訊為其特色,狗仔八卦清涼圖片是它慣用手法。要言之,這是商人辦報,商業辦報,以足以吸引讀者的各種手法,創造最多讀者及利潤,遊走於社會責任邊緣,也利用了台灣沒有出版法約束報業的漏洞。

如此辦報作風,使得《蘋果日報》在台灣引起相當風潮,也對同業形成壓力。各報從此必須更馮體貼讀者,增加食衣住行娛樂各種資訊,《自由時報》加強消費生活報導,且推出「周末生活報」即為因應對策之一。

《蘋果日報》的步步進逼,也讓台灣報業處理新聞「蘋果化」,亦即側重揭發,對於影劇、社會、名人的新聞走向聳動激情,而且內容庸俗,記者夾敘夾議而武斷,報紙審判極為明顯。這種「蘋果化」的後果,不但顯現於報業,也反映於整天播報的電視新聞台。

由於該報遊走於社會責任及法律邊緣,不但報面上裸體、屍體等「兩體」圖片多,也讓廣電法規所約束的電視台,依樣畫葫蘆,「蘋果化」的結果,不僅製造更多媒體亂象,也常因違法而遭罰款處分。

報業面臨其他媒體競爭,屬於前景看淡的產業,必須變通,由於《蘋果日報》的刺激,台灣報業的求變之勢,更為明顯。特別是閱報率寶座受到《蘋果日報》挑戰的《自由時報》,應變求新的作法最為明顯,也有成效。至於《聯合報》,明顯增加生活資訊,惟該報政治立場過度凸顯於新聞版面,與主流民意不同,前途無亮。《中國時報》更換總編輯,老闆買下國民黨「三中」,政商或政媒之間牽扯,大損其公信力,第四大報的地位大概底定,而且翻身不易。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