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媒體修理站

《媒體修理站》

畫地自限的兩「大」報


/葉知秋


 最近,我戒掉了一個十幾年來的陋習。

 過去十幾年,不管酷寒或是溽暑,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總是衝到門口去拿塞在門縫下的兩大報,然後就著報紙配早餐度過每一個清晨。

 儘管報紙的內容越來越爛,我也還是照看不誤,只因為不看的話,永遠也不知道在你之外的世界有些什麼,和你不同的另一群人又在想些什麼…

 不過,最近似乎有點不同了。

 家裡停掉了報紙以後,我發現,其實世界並沒有什麼改變;電視上亂罵的人還是照罵,台灣媒體跑的新聞還是國際上永遠管不著的阿貓阿狗生小孩之類雞零狗碎的事情。那麼,我不禁開始懷疑,既然我不用報紙也可以了解社會的現狀,那麼現在的報紙到底功用在哪裡?

 就傳達社會訊息而言,現在台灣整個媒體界的新聞都是跟著蘋果日報在跑的;就新知、生活資訊而言,多如牛毛的生活情報誌,任舉一家都比「浮世繪」來得品質優良。那麼,在資訊爆炸的這個時代,過去戒嚴下的報業巨人,現在到底還剩下些什麼?

 翻開今天的中國時報,我找到了答案。

 自稱「質報」的中國時報,最近每周要連載五篇所謂「文化大師」南方朔的作品,今天南大師討論的題目是「葛林史班、媚俗、火星文」,在文章中,南大師一如慣例的引了一堆有的沒有的例子來指證「網路火星文是一種來自美國的媚俗、市場文化」,他說「[火星文] 正如同稍早前台灣校園也跟著流行,但被禁止的「阿魯巴」,是來自美國青少年電影《老師不是人》一樣。」

 看到這裡,我不爭氣的笑了。

 拿起書架上一本1990年出版的【延平青年】,裡面的校園漫畫主題正是「阿魯巴」,而伊萊亞伍德演的「老師不是人」是哪一年上演的呢?答案是1998年!照南大師的說法,難不成台灣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以,能比伊萊亞伍德早八年發明「阿魯巴」嗎?

 當然,延平高中的學生絕對沒有預言能力,所以答案很明顯,不是「老師不是人」發明了阿魯巴,而是自詡為「文化大師」的南方朔,又一次替別人「發明」了他們沒有發明過的東西。

 讓虛妄錯謬的文章一連五天刊在報紙的重要版面,這代表了一個報紙的品質已經低劣到不忍卒睹的地步;然而,這樣的文章能夠繼續生存在報紙上,其實背後的意義不只「品質」這麼簡單。從某個角度來說,南方朔的文章是一面鏡子,映出了台灣媒體高層虛榮、無知,且偏執的一面。

 在這些高層的眼裡,只有跟他們一樣虛榮無知的人,才是值得滿足的對象;只有那些自命高尚──如果手裡面抱著白毛蓬鬆的狗狗會更高尚──的名人雅士,才是他們吹捧與討好的目標。於是,我們看見,一種極度嚴重的自戀與精神自淫,日復一日的在兩大報的版面上出現。

 然而,台灣人不是傻子,這種自戀是騙不了人的。所以,媒體越趨發達,自淫言論的市場卻越來越小;為了牢牢抓住一小撮的顧客,兩大報的虛榮文越刊越多,結果顧客越抓越少,便利商店的生意倒是增加不少(受不了兩大報的人多半跑便利商店看免錢報紙去了)。

 自淫吸引不了人,而深陷自淫言論不可自拔的媒體,所造出來的言論也只不過是徒務虛言,而非理解世界的最好途徑。

 所以,我不再看報紙,對於自爽的言論也敬而遠之。或許我喪失了一點罵人的稿酬,不過,至少我還保留了每天早上清爽過日子的自由…

 是為記。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