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修理站

《媒體修理站》

《天下雜誌》可恥的「面對中國」

/朱立熙

 平常,我是不看「《天下》雜誌」的。免費送我,我都不會看,在書店翻都懶得翻。因為我很清楚他們辦這份雜誌,就是為了服務他們的意識型態與政治目的,說得更白一點,就是要用他們的大中國意識型態來給台灣人洗腦,甚至根本就是北京的宣傳品,替中國在當傳聲筒。

 因為寫了兩篇北京奧運後中國將遭到民主化衝擊與經濟蕭條的文章之後,我才意外發現上一期的《天下》雜誌,就是以「面對中國」為主題,做了整本的專題報導。我很不甘願地掏錢買了一本,讀完整本之後,我只能以「想吐」來形容(這算得上我說的「花錢買罪受」的愚蠢事,但為了工作所需不得不買,實在無奈)。

 這是一份比聯合報更惡毒的媒體。聯合報毫不掩飾它的意識型態,在新聞報導與評論的行文之間,讀者很清楚就可以讀出它想要傳達的意識型態。但是,《天下》雜誌不一樣,它是以精緻的編採設計與文字幻術的包裝,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之間被洗腦,中了它包藏的禍心毒素。

 我讀完第一篇類似「總論」的文章之後,大約就已經知道他們在這個專輯裡想要傳達什麼樣的東西了。引幾個例子給大家看:

 「盛唐心態油然生起,覺得中國又回到世界的中心。」(頁30,引述一位北京雜誌編輯的話);「顯示中國期望由『大國』,重返『強國』的世界定位和歷史情結」、「帶動長江三角洲下一輪的經濟盛世」(頁30,《天下》記者自己的囈語)。

 不到半頁之間,它用了多少次誇大的形容詞,在禮讚這個強國、盛世、世界中心。我真的很好奇,《天下》的記者面對中國這個巨人,怎麼會這麼的渺小,只差沒有卑賤到五體膜拜,甚或跪著寫這篇稿了。

 然後,在「數字看中國」的圖表中,表六的標題「購買力平減後,中國人其實沒那麼窮,平均每人GDP已超過6000美元」(頁35)。它沒有說明購買力是如何「平減」的,而資料來源之一是「中國國家統計局」,他們的數據可信嗎?

 但是,從《天下》其他的報導中,讀者會發現,其實中國的人均所得只有一千美元而已,《天下》把六千美元「暗槓」在圖表裡,作假的手段也太拙劣了。我們應該疾呼大西北的中國人,年薪不到六千美元的,都到台北來跟《天下》雜誌領錢。

 接著,就是依主題分類的系列報導。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幫它們放的「中國香屁」仔細做氣體分析。但是,整本專輯越看越噁心,他們的採訪群對中國正在編織的「強國夢」,根本就像是替北京的新聞局在撰寫國際宣傳用的「說帖」,然後用來麻醉沒有判斷力的台灣讀者。連中共中央黨校都可以被美化成培養黨國菁英的搖籃,似乎想要引誘台灣學子去那裡就讀。

 整個專輯中所出現的人物,只有前毛澤東秘書李銳、香港的評論家李怡,以及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辜朝明(台獨大老辜寬敏的兒子)這三個人講出了真話。李銳說,他不喜歡「崛起」的講法,因為中國步人家的後塵,真的談不上「崛起」。李怡則在自撰的文章中,痛批中國至今仍不願面對文革浩劫的歷史真相,他指責「忘記過去,意味背叛」。

 全書中唯一講足真話而值得一讀的,就是辜朝明的專訪。他直言指出,「經濟的重要性永遠不該超過國家安全。認為兩者其實不相干的企業家,是胡說八道。」一語道破了台灣目前的虛假與盲點。他並建議台灣人,應該保持自己的核心認同,因為「我是台灣人」才讓中國在乎台灣。同時,應該趕緊做任何可以跟中國區隔的事情,並掌握自己的關鍵科技。

 但是,《天下》雜誌刻意把辜朝明的觀點,放在整本雜誌最後的封底前,難道這是「好酒沈甕底」的壓軸嗎?還是故意放在最後一篇來冷落它?

 一直以來,中國知識份子都說,中國的媒體必須「倒過來看」(或「反過來看」),才能知道事實真相。今天台灣的《天下》雜誌跟中國的媒體一樣,必須從後面倒過來看,才知道最真實的、重要的好文章是哪一篇。把雜誌辦成跟中國媒體一樣必須倒過來看,也讓人不能不佩服《天下》雜誌的用心了。

 然後,《天下》最近大肆吹捧在日本已經過氣的大前研一,幫他謬誤的預言在圓謊,只差沒有把他捧成「國師」。大前建議台灣領導人應該到中國去訪問,而且應該從地方走起。他還畫了一條路線圖,希望台灣領導人照著他的路線走。大前研一可曾想過,北京當局會讓台灣領導人去中國訪問嗎?

 大前研一對中國不僅懷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所觀察的中國地方狀況,竟然與我最近聽到的達賴喇嘛的親信深入走訪中國基層之後的解讀完全不同,顯示這位日本大師看中國還是有根本的盲點。

 達賴的這位親信,不久前去過中國深入地方觀察之後,發現跟過去的情況不一樣,他說,從來沒見過地方基層官員與民眾對這個中央政府如此反感,而且反對北京政府的聲勢與力道到處都一樣。

 他回去印度後跟達賴報告,建議他停止跟北京政府繼續接觸,因為「從地方基層反政府的情勢研判,這個政府的壽命不會太久了」。達賴最近沒有跟北京有所往來,並非無跡可循,而這位說出真話的親信,自然就被北京列為拒絕往來戶了。

 最後,還值得一提的是,《天下》雜誌的老闆殷允芃接受中時電子報的專訪,大力促銷面對中國專輯時,一樣是用「否定台灣、肯定中國」的調性在解讀。她說,中國現在已經是「人才強國」(這也是專輯的主調,大小標題出現過無數次),台灣應該吸引、留住中國的人才。問題是,台商去大陸投資,產業大量的外移,已經造成台灣的高失業率,這樣還不夠嗎?《天下》還強力鼓吹吸收大陸人才來台,台灣人的就業權益誰來保障呢?

 既然《天下》雜誌認為中國優秀人才應該吸納到台灣,它何不以自己的雜誌做示範呢?殷老闆果真能夠提供一百名記者與編輯的工作機會給復旦大學新聞系的高材生嗎?十三億的人才,看《天下》雜誌能夠養得起多少?既然真的那麼便宜,就請大量雇用吧。如果來自中國的編採人才真能從台灣的角度撰寫《天下》所需要的稿件的話,聘請越多越好啊!如果《天下》雜誌做不到的話,印證了它真的只是在睜眼說瞎話,極盡能事地在出賣台灣人民的生存與權益了。

 《天下》雜誌的同仁都知道,殷老闆辦雜誌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不反。」她不反政府、也不反當權派,是表面說的,骨子裡根本就是永遠的「趨炎附勢」,永遠的「西瓜偎大邊」。當年靠著大邊的國民黨而壯大,今天又算計著要選擇投靠大邊的對岸。永遠政治正確地跟隨大邊,這豈只是「不反」而已,根本就是「利益是尚」的算盤。

 《天下》這種專題報導,很明顯是看好未來兩年的奧運榮景所帶來的商機,想要大賺北京奧運的廣告財。我想奉勸殷老闆:「賺錢有數,人格要顧」,最起碼做個有尊嚴、有骨氣、讓中國人看得起的台灣雜誌商吧!面對人民幣,也不需要把自己的腰彎到如此卑下的地步。

 我絕對相信,再過不久,中國給《天下》這個傳聲筒的回報,就是奧運相關的廣告會大舉刊登在《天下》雜誌上。不過,台灣的各行各業也先不要高興太早,北京奧運的榮景也只剩下這兩年而已,2009年之後,將是中國動盪與蕭條的開始。我們且拭目以待吧!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