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修理站

《媒體修理站》

黨國體制不容本省人染指媒體

/綜合報導

 從各種民調來看,台灣人民公認當下的兩個政治性「亂源」,一是國會,一是媒體。這兩者都是中國黨統治台灣五十年積累下的餘緒,是「黨國體制」下的產物。而「黨國體制」的真正核心在「外省族群」,政論家金恆煒指出,其呈現的真義就是,本省人不能染指媒體,台灣人可以做生意不能經營媒體。

 目前是《當代》月刊總編輯的金恆煒說,「黨國體制」的內在結構,有兩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族群屬性;一是黨籍。對於媒體,他則用「省籍十黨籍=黨國媒體」非常簡明地作了解析。

 他是在最新一期《當代》月刊中,以「台灣媒體的結構性分析」為題,從黨國體制溯源探究媒體生態,作了這項深入透徹的分析指出,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推動「全國皆黨」運動,並以此建立少數外省族群的統治基礎。

 他說,在這種基礎上,媒體自不能逃出中國黨的掌握。他引述曾任《中國時報》記者的陳婉真記述說,陳婉真在1978年要參加第六屆省議員選舉,受到「黨內壓力」,當時的老闆余紀忠派她出國來解決問題。

 陳婉真記述:「那時,我心存僥倖,以為只要在競選前回國,照樣可參加競選。我告訴採訪主任周天瑞,打算把黨證退還給黨部,因為我對這個黨很失望;而且新聞記者基於公正報導的職責,他不宜有黨派觀念。周先生卻以不要讓黨難堪為由,勸阻了我。」

 金恆煒寫道,可見記者與黨關係如「利之於刀」,連採訪主任都形同黨的代表可知。不只記者如此,總編輯當然非「外省十黨員」不可。《中時》唯一任用過的「黨外」總編輯常勝君,籍屬社民黨,任內發生某政治事件,蔣經國找《中時》創辦人余紀忠去問話,闢頭就問:「他是不是黨員?」常勝君因此下台,鬱鬱而終。

 台灣戒嚴時期只造就「兩大報」,一是《中國時報》,一是《聯合報》,兩報可以說獨步當年媒體界,其關鍵就在「戒嚴法」上。金恆煒說,國民黨政府當時並未正式用「報禁」之名,援引的是《出版法》施行細則與《戰時新聞紙節約辦法》,以此限制登記,也限制紙張的使用。

 金恆煒表示,所謂民營報紙的「兩大報」遂而與「黨」成為──說得好聽──「利益共同體」,說得難聽是「共犯結構」。在此形勢下,兩大報的老闆成為國民黨中常委也就不足為奇了。黨掌握了中常委也就掌握了「兩大報」,而「兩大報」因為戒嚴法而成為寡頭壟斷。故而從媒體生態也可看國民黨的媒體政策,推而廣之,就是呈現「黨國體制」的本質。

 他說,「黨國體制」的真正核心在「外省族群」,黨、政、軍、特、司法、與媒體,基本上掌控在1949年到台灣的外省人手中。做為「意識形態黨國機器」,台灣媒體採用外省人,也不足奇。以「兩大報」而言的媒體成員率由外省人構成,台灣人──不論閩客──都是少數,即使才華出眾如司馬文武(江眷男)都不可能受到重用,最後只能被迫離開之一途。

 他說,即使解嚴後到二○○一年,《聯合報》外省人與本省人之比是80比20,《中國時報》則是65.6比34.4。更重要的是,本省人不能染指媒體,台灣人可以做生意不能經營媒體。

 他強調,媒體暴露「黨國」本色,並非在陳水扁當政之後,只是於今為烈。李登輝繼承蔣經國為總統,同時取得黨主席的位置,最嚴酷的鬥爭,不只在中常會中的黨主席提名上,而是一九九○年「主流」、「非主流」的鬥爭上,這是「黨國」排除台灣人主席李登輝的慘烈鬥爭,而媒體成為非主流的作戰中心。

 他寫道,《聯合報》出身,彼時擔任採訪主任的周玉蔻,事後在《李登輝的一千天》中明確揭露此一內幕。該報政治記者中有人透露,二月政爭,很多報導不是出自他們之手,另有人主寫;當時不少內幕新聞,記者們也都是看了報紙才知道。

 金恆煒指控王惕吾是把《聯合報》當成非主流的「戰報」,難怪新聞界轟傳王惕吾親口說,把《聯合報》辦成只給外省人看的報紙又如何的話,看來不假。

 他說,《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在戒嚴時期是競爭報,互相搶百萬大報的地位,而王惕吾與余紀忠又都是中常委,余紀忠以「自由派」當號召,而王惕吾則屬「保守派」,究其實,代表了國民黨內王昇系與李煥系的兩條路線之爭。

 解嚴後,《聯合》與《中時》優勢不再,面對激烈的競爭,到二○○六年「兩大報」已讓位給《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聯合報》與《中國時報》衰退為「兩小報」,兩報的報份已不堪聞問了。

 金恆煒指出,有趣的是,過去儼成「敵國」的「兩大報」,現在卻有「聯手」之勢,也就是進行「沒有策略的策略連盟」,互為奧援,共同對抗本土政權。

 他在文章中指出,李登輝執政的十三年中,《聯合》與《中時》結成的「非主流」陣線共同「反李」,已到沒有理性的地步。等到政黨輪替,共同推動「罷免案」,不只是放棄媒體「平衡報導」的天職,甚而搖身一變,站在藍營立場,成為「黨的喉舌」,寖寖然回復到戒嚴時期的角色。

 他說,陳總統甫上任不到半年,藍營選輸不甘,非要用罷免將之拉下台,宋楚瑜陣營甚至喊出「二輪投票」;兩報不惜為藍軍助陣,連自家做的民調都置之不顧,陷入瘋狂的「罷扁」之中。

 金恆煒嘲諷說,兩報與藍營之亦步亦趨,若合符節。國民黨「黨國體制」下建構的兩報,果然不負兩蔣的提拔。

 但是,兩報寧願成為藍營的「中央日報」,銷售量直直落,卻不見得能打醒兩報的主事者。金恆煒說,看看兩報大炒特炒有關陳總統女婿趙建銘的「台開案」,原來背後的作手是媒體。兩報之一的總編輯親自打電話要求記者寫特稿,不管記者如何拒絕和解釋,就要強調檢調單位偵辦此案畫有底限,不得已記者勉強交稿,總編輯辦案,再創佳話。

 金恆煒在結論中強調,台灣媒體在國民黨操控之下,已成為「結構性的腐敗」,只有發掘台灣媒體的結構性問題才能夠真正把握今天媒體──尤其「兩大報」──為什麼「逢李必反」、「逢扁必反」,為什麼痛恨「本土政黨」,痛恨「本土思惟」,為什麼赤裸裸與國民黨同一陣線的內在因素才知道成為「亂源」的必然性。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