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修理站

《媒體修理站》

把「反收買,要新聞」消音?

/王榮霖


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做為新聞、傳播學術工作者,我們有義務提醒社會各界,政府的大量媒體置入行銷,已經嚴重破壞民主社會中媒體傳布正確資訊和監督政府的基本角色;而媒體毫無節制的業配新聞實務,不但污辱了記者的身份和尊嚴,也等於是摧毀了新聞專業賴以維繫的公正、正確、和客觀等基本價值。」
 ──傳播學界「反收買、要新聞」記者會/2010.12.26


 由台灣傳媒學界一百多人發起的「反收買,要新聞」活動,除了下列少數幾家媒體的報導外,明顯被台灣媒體有志一同地「消音」了:

 •公視晚間新聞/2010.12.26:反收買•要新聞! 學者發聲反對置入
 •中央社/2010.12.26:業配新聞掛帥 學者籲政府喊卡
 •自由時報/2010.12.27:政府收買新聞 學界怒吼
 •蘋果日報 /2010.12.27:政府置入行銷 131學者怒吼
 •鳳凰網/2010.12.26:"反收買.要新聞" 傳播學界反對政府置入與業配新聞
 •BBC中文網/2010.12.26: 台灣學者聯署要求媒體「反收買,要新聞」

 「消音」的原因,「專業的判斷」可以是一種說法;不過,根本的原因大概有二個:

 一、不想讓台灣的閱聽大眾知道「真相」:在台灣,媒體沒有刊登的,等於沒有發生。
 二、利益衝突:「反收買、要新聞」是擋媒體財路,尤其「業配」已成為媒體論功行賞的考核標準時,媒體豈能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亂陣腳。

 如果用中國大陸流行的說法形容,「反收買,要新聞」之所以被多數台灣媒體「消音」,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由於「消音」的媒體也是眾所周知,在此就不一一點名。

 只是,在這個「消音」的過程中,突出了一個令人遺憾的訊息,即這些操控「新聞」生殺大權的媒體,從新聞主管到線上記者,絕大數人都是傳播系所教出來的「學生」,如今這些學生用手中的權力,把老師所發出的聲音給集體「消音」了。

 這算是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嗎?!

 下面這個事實無可迴避:台灣的媒體是敗壞的,也是沉淪的!原因除了政客、商人有計劃的介入、收買與運用外,台灣新聞教育的失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為什麼教不出具有批判精神、敢於向錢、權說「不」的記者?

 也許,另一個更讓人絕望的現實是:一般人總以為身為記者或媒體人,原就應該發揮專業良知與「第四權」的力量,然而,主動向錢、權靠攏的記者與媒體人,不是愈來愈少,而是愈來愈多。

 以黃哲斌事件為例,「污辱了記者的身份和尊嚴」、「摧毀了新聞專業賴以維繫的公正、正確、和客觀等基本價值」的人,豈是媒體老闆?絕大數都是那些眼睛向上、用新聞換位置的中高階媒體主管。

 在「置入行銷」、「廣告新聞化」的媒體文化中,「業配」成績第一名的人受到重用、名利雙收;相反的,心存不滿、抗拒「業配」的人,除了臣服、嘴巴啐啐唸之外,真的受不了「出賣靈魂」的苦,就只有選擇離開。

 毫無疑問的,當「置入行銷」、「業配」內化成媒體的存在價值時,註定會走上「劣幣逐良幣」的沉淪之路。

 現在,有一個像謎一樣的問題,盤據在很多人的心頭:

 為什麼以前反對「置入行銷」的馬英九,在上任後,情形反而變本加厲:國民黨政府一手關電視台,一手搞置入收買媒體?

 有不少人仍「寄希望」於馬英九,甚至認為所有這一切都是執政的「必要之惡」,也都與馬英九無關;問題是:真的與馬英九無關嗎?馬英九一路走來的「最高道德標準」,如今安在?

 實在很難想像,台灣「民主化」走到今天,竟然又走回「反收買、要新聞」的原點,甚至連這樣一個卑微的訴求,也會被多數媒體自我集體「消音」。

 總體的感覺是,台灣媒體最壞的時候還沒有到來。也許,終究要等到口袋賺飽的媒體徹底崩壞之後,台灣媒體才有新生的機會。(取材自王榮霖《新聞線上》部落格)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