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媒體修理站 電子媒體亂亂報 1

電視台公共化是必走之路

/陳乃菁

 

 華視與台視未來經營方向是要走向公共化或是民營化,引起眾多爭辯討論,贊成兩台走向私營解決財務窘境與沉重人事包袱者有,也有眾多傳播學者堅持公共化路線。近日行政院在處理台視與華視股權上終於有了明確方向,華視百分之七十五官股與台視百分之四十七的官股,可望直接捐贈公視基金會,依照「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草案的精神,未來華視走向公共化的可能性較高,而近年來在經營上已小有成績的台視,則繼續民營化的目標方向,形成兩台「一公一民」的結果。

 然而,近日來對於電視台公共化的議題,卻在媒體刻意製造兩方對立衝突的情況下,喪失較多討論空間。究竟台灣為何還需要更多公共媒體空間?電視公共化的理想在哪?華視公共化後未來走向應有何想像?

八卦當道•社會向下沉淪

 政治大學廣電系講師、媒體改造學社成員之一的郭力昕認為,會如此力主無線電視公共化的目標,起因在於台灣急需有更優質的媒體廣電環境,而現在正是建立這個制度的關鍵時期。

 台灣電視環境的惡質已是不爭的事實,現有看似眾多繽紛的財團私營電視系統,不但無法帶給台灣多元豐富的收視環境,許純美現象、灌票事件、「唱衰台灣」卻又包裝成「替天行道」的香港八卦週刊報紙成為電視媒體爭相抄襲的對象、新聞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疲勞轟炸、企圖誘導左右視聽而非提供公眾討論空間的政治 call in節目,股票分析、購物頻道、0204....。

 「台灣電視環境從來就沒多元過,按照現況,即使未來數位化之後,財團私有的電視集團唯一增加的也只有頻道,做的卻是一樣劣質的東西,觀眾也只會被稀釋掉。」郭力昕說。

業績掛帥•集體歇斯底里

 郭力昕也曾在一篇社論中不客氣地批評,為財團私有的電視集團,在過去幾個星期、或過去幾年裡,把台灣社會折騰得夠慘。商人只看業績,無祖國,當然更不在乎特定的意識形態。如果看到哪個電視台偏藍、偏綠,或雖然看起來有綠有藍、但拚命製造藍綠兩極衝突,並不見得表示他們有堅定立場。主要因為他們知道,按照這種邏輯炒作,可以吸引並創造讓業績不致難看的死忠收視部隊。因而,他們偏綠或偏藍,也會看風向調整。但集體地,他們替台灣製造出一個人心惶惶、充滿怨恨與挫敗的環境與氣氛。「我們需要一個真正提供公共服務的電視環境。」郭力昕說。

 郭力昕語重心長表示,公共廣電集團的產生,即有可能是改善台灣惡質電視環境的唯一機會,何不現在給它一個建立起來的機會,給它一段時間接受考驗。

大眾文化•不代表要低俗

 「我們必須承認,現有的公共電視台做得並不是很好,實質上它可能並不具有太多『公共』精神,甚至產生許多官僚文化等弊病,這讓許多人對於未來設公共電視產生疑慮,但這並不表示我們要因噎廢食,更不表示台灣未來就不能出現既有公共精神又有健全企業經營的電視文化。」郭力昕說,「至少我們得試一次,建立起制度,讓它有機會去操作,再決定是否要從此悲觀。若證明台灣終究無資格擁有公共媒介,過幾年再拍賣給財團並不困難。」

 郭力昕認為,所謂的公共電視,並不是指它就是小眾媒體,那是完全錯誤而偏狹的觀念,公共電視在經費有限經費之下,找出它朝向「優質藝文」發展的特色走向,但事實上公共電視也可以製作或購買更多叫好又叫座的大眾娛樂節目,大眾並不代表就一定要低俗,觀眾不是不需要優質的綜藝節目或更多元的戲劇選擇,但首先就必須要打造出那樣的環境出來。郭力昕表示,制度是可以決定內容的,沒有那樣的制度就根本不可能創造它能有的可能性,而財團私營的電視系統,在收視率絕對掛帥的情況下,根本就不可能有再細緻的討論。

 「如果公視的特色是那樣,那麼未來公共化的無線電視,則應找出更符合現代經營管理的走向,與原來的公視作區別分工但也可同享資源。」郭力昕更指出,未來公共電視在廣告上的營收,不應回到董事股東的口袋,而更要回餽到製作更多優質節目的投資中。

人才回流•綠色種籽遍地

 有人對於台灣電視人才的缺乏感到悲觀,郭力昕則認為這與過去十幾年台灣電視環境有關。「我們培養出的廣電人才,學到了專業後,經常在了解電視生態後放棄所學而朝其他方面發展,如果有一個良好的公共電視環境,不但讓這些人才可以回流,更可以進而培養出更多好的人才出來。」郭力昕表示,那是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而華視過去浮濫的人事問題,我們相信在公共集團的制度下,會有一個監督透明的機制。」

 郭力昕建言,何不讓台灣的自信能藉由這次的衝撞建立起來,一個擁有永續與寬廣眼界、能夠推動公共媒體的執政黨,所獲得的將不僅是它的歷史名聲,也立即會翻轉成它的現實政治資產,成為長期執政的優勢。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06.26 )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