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媒體修理站

回首頁

歡迎影印廣為散發,你只要花幾塊錢,即可將正確資訊讓更多人知道。

媒體公然造假 渲染油污事件

/方原


 媒體不顧新聞本質,自費購死魚再沾污油拍攝,這樣的手法嚴重玷污了新聞專業(辛台元翻攝自電視)

 喧騰一時的希臘籍阿瑪斯號在墾丁外海的漏油事件,在媒體大肆炒作下,這些污油成了新政府的「污點」,也造成環保署長林俊義丟官下台。但事實上,這件已漸被淡忘的新聞,幕後卻大有文章,據了解,竟有媒體「造假」,以購買死魚沾油污的方式,製造視覺效果,此舉不但凸顯媒體罔顧新聞的惡質面,也使得油污面在媒體不斷放送下,讓新政府的「罪過」擴大。


目擊者雜誌 揭發醜聞


 根據最新一期出版的《目擊者》雜誌報導,媒體在墾丁大打污油新聞戰,但有媒體卻不顧新聞本質,自費購買死魚再沾污油拍攝,這樣的手法嚴重玷污了新聞專業。該文以「污油染指新聞專業」為題,詳細內容如下:

 二月七日環保署水保處長阮國棟南下與屏東縣長蘇嘉全等人在墾管處開會,媒體幾乎全員到齊,有媒體竟然為了凸顯油污嚴重性,託人到魚市場買死魚,再拿到龍坑油污區沾油污拍畫面,這種「做」新聞的手法,不但許多同業聽聞後都搖頭嘆息,忙著除污的環保人員更無奈地說:「我現在都不看新聞了。」

 根據瞭解此一事件的記者表示,此次油污污染範圍在龍坑海域約二十公頃,因東北季風關係,災情並未擴大,事發二十幾天,新聞越鬧越大,由於許多媒體沒有辦法赴實地拍攝,因此有人提議赴市場買魚,再拍攝受污染情形,許多同業不但沒有阻止,還附和這種行為,因此參與這次「造假」新聞的媒體有好幾家,平面及電子媒體都有。

 也由於許多媒體都是共犯結構,因此不論閱聽人選擇何種媒體,都還是看到無辜的魚遭污油吞噬的畫面。

 媒體集體「創作」假新聞,渲染了油污事件的嚴重性,看在隨媒體採訪的官員眼裡,實在很諷刺。難怪一位官員表示,再也不看媒體的報導了。


媒體搶畫面 欺瞞大眾


 據了解,此次油污事件到底污染了什麼魚類,連墾管處也沒有做出調查,到底受污染海域聚集那些海生動物,也沒人搞得清楚。但媒體為了拚畫面,竟可堂而皇之以假新聞愚弄大眾、恐嚇政府,專業沈淪莫此為甚。

 據當地漁民表示,油污事件對他們生計影響不大,因為污染區是在可控制範圍內,扣除污染區外,他們仍有無垠大海可捕魚,況且台北專業人員也到當地做過海水檢測,證實龍坑之外海域,的確沒有受到污染。

 事實上,《目擊者》揭露的惡質現象,只不過媒體造假或套招文化的冰山一角,而墾丁油污事件的假畫面,只不過是媒體墮落的極致現象之一罷了。在油污事件之前,被媒體及政客刻意炒作的「餿水新聞」,最後被證實是子虛烏有,但類似新聞仍能不斷充斥各大媒體,其背後意義,無非是在唱衰新政府。

 類似的例子,其實不勝枚舉,但缺乏反省能力的台灣新聞界,反成了見怪不怪的現象,堪稱是奇特而畸形的媒體文化。

 在這種嗜血又不尊重專業的媒體操作下,許多新聞經常被刻意「放大」或「縮小」,於是乎,在油污畫面不斷放送下,新政府的應變與施政能力,成了眾矢之的,無怪乎民眾在媒體強勢「洗腦」下,喪失對政府的信心。


媒體不思查證 專業沈淪


 由於台灣電子媒體競爭激烈,畫面走向越趨聳動、煽情。據了解,在年初開放小三通時,滯留在廈門的金門人得以返鄉,這當然是個新聞,返回金門的鄉親,也會有一定的感情流露,當時許多電視台都守住重要位置想捕捉畫面,但也許這些鄉親的動作還不夠感人,當時竟有電子媒體百般要求當事人作出「親吻土地」的動作,以利記者拍攝,這些記者為了炒作新聞,竟扭曲人性至此,實在可悲。

 台灣媒體不思查證,一旦有一家媒體率先發出訊息,經常帶動媒體一窩蜂跟進,但缺乏求證精神,以致常讓不精確消息以訛傳訛,最後電子媒體再以這些片段的事件,大作扣應文章,繼續凌辱台灣人民的視聽,新政府一年來就在這樣地媒體氛圍下,被塑造出無能錯亂的形象。

 此次《目擊者》雜誌本於記者的專業良知,勇於揭發此事讓人肯定與喝采,某種程度上也有替新政府及林俊義平反的意味,可惜台灣類似有反省能力的記者太少,多數媒體習於接收固定的資訊,而且勇於批判別人,吝於檢討自己,所以形成千錯萬錯卻不是媒體的錯,都是新政府的錯的現象。

 《目擊者》雜誌係台灣記協發行之專業刊物,內容多在探討媒體專業議題,雖在新聞圈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一般大眾若未看到該篇報導,仍將繼續被不肖媒體誤導,污油新聞的畫面也將永遠纏繞在一般民眾腦海中,新政府的污名也永難洗刷。


(本文轉載自新台灣週刊第261期

【台灣立場、南部觀點的政治新聞與評論:南方快報】除了需要您的全力支持之外,也希望您把它介紹給理念相同的朋友。讓我們共同來經營它。●轉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