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

回首頁 回鬥陣目錄

全民開講,全民幹譙

 

傳播學生鬥陣


 以公共論壇自許的2100全民開講,對外總承諾要讓當事人發聲,然而從陳進興到老少配,該節目與主持人所引發的爭議,卻總比它所承諾的要多得多。而5月25日於成大舉行「關心台灣,傾聽成大人的聲音」的戶外叩應,則是近來全民開講另一樁值得全民幹譙的事證。

 在「見證媒體壟斷民意的真相──給李濤先生的公開信」一文(詳見本期來稿)與自救會網路發言人陳晨於電子佈告欄上的言論中,我們看到,2100公共論域的承諾,成為刺激當事人做為道具的幌子。製作單位先是片面造成學生錯信以引發動員效果,接著則是於現場粗暴地控制節目的進行。此舉不僅令當事人錯愕,也讓全國各家各戶即時收看了這場台上台下各說各話的荒謬劇。

 回首台灣叩應節目的發展,曾經還被視做是民主化的成果,然而近幾年來,類似節目固然越做越多,但品質卻不見提升。特別在商業體制再封建化後,節目為了增加與電話公司拆帳所得的盈餘、或是收視率帶來的廣告收益,不僅題材上,有情感動員的傾向,與談人的選擇,也往往不問意見、只看立場,而內容遂充滿了刻意發掘的語病以及設定安排的衝突。

 而除了商業力量在結構上對發言的限制形成另類的言論控制外,節目主持人做為節奏的控制者及協調者,則似乎更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與素養。也因此在主持人問句後包裝的,是欲強加於參與者的價值判斷,而其態度下隱藏的,則是欲推銷於閱聽人的觀點。最後,不但公共論壇的理想沒有達成,就連起碼的溝通理性的有效性聲稱也都只剩下形式的意義。

 也因此叩應雖然成為某種層面的全民運動,但節目卻始終只能提供參與者口水論戰及叩應者發洩情緒的管道而已。而在成大的案例中,更值得注意的則是主持人與來賓的共謀。成大學生在現場就像是活生生的道具任人擺弄,不但發言管道被箝制,情感上也受到相當的傷害。以此案為例,要說商業結構保留給參與主體多少邊緣反抗的可能,則無疑是勉強的。

 做為同性質節目的代表,一路走來,全民開講為台灣做了最糟糕的示範。即便我們能夠理解節目需經守門的過程,但公共論壇卻絕非只是一個漂亮的口號,特別是當將公益做為手段而非目的,公共之名只是為了刺激更多的營收,全民幹譙全民開講的時候就到了。

2001.06.01


【南方快報】除了需要您的支持外,也希望您把它介紹給理念相同的朋友。讓我們共同來經營它。●轉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