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曾強烈反對語言多元化


/酒井亨(日籍自由作家)


 作風強勢的泛藍副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十年前左右針對鄉土母語教育等促進語言多元化的政策,曾以「黎巴嫩化」的比喻來反對。

 「黎巴嫩化」是一個政治學的概念,在此宋楚瑜以「黎巴嫩化」欲表達的意涵應該為「語言多元化必須導致黎巴嫩那樣的內戰」,而以內戰的聯想來嚇人。但如此的比喻與結論有諸多錯誤。

 第一,語言多元化本身並不會導致什麼混亂或內戰。依據諸多海外著名的社會語言學者如Joshua Fishman、Tove Skutnabb-Kangas等的研究結果,與該位政客的講法完全相反,語言多元化並不可能導致社會動亂,反而在多語言的現實中無理地實行單語主義的國家卻引起族群之間嚴重的仇恨或衝突。

 具體的例子是:芬蘭、加拿大與瑞士等施行多語政策國家並未發生過嚴重的流血衝突,相反地採取無理的單語政策之中國(在西藏、維吾爾地區等)、北愛爾蘭、法國科西嘉島陸續發生嚴重的族群衝突,甚至導致恐怖行動等。由此可知,該位泛藍政客過去擔任政府高官時所採取的無理壓抑「方言」才是造成台灣族群矛盾。

 何況政治學、社會學與社會語言學上已經有常識,某個國家內部發生嚴重的族群衝突等社會不安的最大原因在於社會、經濟結構,或是社會、政治資源分配的不公平,並不在於多元族群、文化與語言本身。具有美國政治學博士學位的宋楚瑜卻不懂此些政治學的常識,實在令人驚訝。

 第二,黎巴嫩並不是「語言多元化」的國家;儘管那裡有來自阿拉伯各地的國民,均以阿拉伯語為母語,雖然都市中產階級會講流利的法語,但到底是作為第二語言、溝通語言,法語不是母語。黎巴嫩的內戰(1975-1991年)並不是來自語言的問題,就是出於不同宗教(尤其是屬於天主教的瑪隆派教徒與伊斯蘭教什葉派教徒)之間的矛盾,但宗教本身也只是表面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在於貧富差距等社會分配的不公平,而且週邊軍事強國的介入使得愈加複雜。

 因此針對語言多元化的議題,曾提起「黎巴嫩化」的比喻,表示宋楚瑜對黎巴嫩那個小國抱有嚴重的無知與歧視、或傲慢與偏見。難怪他過去面對台灣母語一直予以打壓,證明出來他對於弱勢者文化抱有一貫的歧視心態。

 本人在此引用有關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阿拉伯文詩(由本人譯成中文),不曉得一直打壓台灣本土文化的泛藍政客們看得懂。

 詩的題名為「喔,世界的淑女,喔,貝魯特」就是出身於敘利亞,特別欣賞黎巴嫩的現代阿拉伯世界最有人氣的詩人Nizar Qabbani(倪札.卡芭禰)的詩:

 貝魯特,世界的淑女。
 我們在唯一神前面坦白地告白,
 我們那麼嫉妒妳,
 而妳的美麗是我們苦惱。
 我們在此告白,
 我們虐待妳,我們不了解妳,
 而我們沒有一點的慈悲心,並沒有覺得抱歉,
 我們卻給妳一支匕首,放在花上!
 我們在唯一神前面坦白地告白,
 我們傷害妳,使妳損耗,
 而使妳煩惱,使妳痛哭,
 我們強暴妳。
 假使世界上沒有妳,我們永遠不會覺得滿意,
 現在才知道妳在我們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現在才知道我們犯了什麼樣的罪。
 (中略)
 喔,世界的淑女,喔,貝魯特。
 起來!從瓦礫中,像是四月的杏仁花。
 起來!從悲傷中。
 因為革命是出於悲痛的子宮。
 起來!為了森林、河川和所有的人類。
 喔!貝魯特!
 

( 2004.03.15 )

 (http://www.southnews.com.tw)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