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市長不要光看表面
2006年06月17日


馬英九市長13日在《蘋果日報》論壇的一文「被媒體忽視的一面」中,極力為自己的施政成績辯護。然而這篇文章,充分表露出馬市長只沉溺於表面效果,對於市政的實質感受可說是遲緩至極,還故作無奈地怪罪媒體只重政治輕市政,以致市政建設並未得到充分的注意。看到市長這樣的反應,我們也只能慶幸這樣不負責任的市長任期就快結束了,台北市民八年來的惡噩夢終於可望解脫。

民調檢視市政待商榷
在文中,馬市長先以民調施政滿意度一直維持7成以上,作為市民對市政的肯定。殊不知,類似民調往往呈現該首長的個人魅力,真要用來檢視市政成績,是有待商榷的。例如在北市遭逢幾次嚴重的水患後,在市府明顯失政下,馬英九個人的施政滿意度仍尚可維持在6成以上。由此可知,施政滿意度只能呈現對於馬英九個人的接受度,無法確實反應市政成效。
馬市長也相當自豪於北市榮獲「2006年度智慧社區」首獎。的確,在今年七月無線寬頻網路就可完成覆蓋90%人口的目標,但是實際使用率卻達不到人口數的1%,市府花了這麼多資源建置一個廣大的無線網路,除了買到一個世界第一的虛名外,有任何實質效益嗎?在自滿於這樣的成果之餘,市府應該想辦法提高無線網路的使用率才有意義。
而馬市長所稱道的《遠見雜誌》縣市競爭力調查北市第3年蟬聯全國第一,這樣的成果不過是建築在犧牲其他縣市所換來的,以九十四年度來說,每位北市民可分到統籌稅款近2萬2千元,北縣民每人只分不到3千元,差距超過7倍,有如此充裕的資源可供揮霍,所有的建設、焦點全部集中在北市,競爭力即便年年第一又有什麼好拿來說嘴?
北市佔盡地利、交通、消費能力之便,讓大型藝文活動從不缺席,卻有近8成的官員,平均一年難得欣賞一次藝文表演,平均每個月的藝文消費只有345.5元,文化局預算佔市府總預算的比例逐年下降,甚至連文化局科長都可以把馬友友寫成「馬由由」。
如此之文化表現與素質,也虧馬市長好意思拿大型藝文活動來自我陶醉。更別說在龍應台、廖咸浩兩位文化局長任內,以意識形態領導文化行政,破壞了多少的古蹟?抹除了多少的城市記憶?
在馬市長主政下,交通滿意度年年敬陪末座,隨著大眾運輸使用率的提升,道路交通的壅塞未見舒緩,反而日益嚴重。道路品質逾半數為「極差」,工務局從1999年到2006年4月共為此付出3600多萬元國賠,2005年因道路不平聲請國賠的案件就高達90件,平均2天發生1起瓦斯管線被挖斷的事件,市府單位就在前10名佔了6席。像這些最直接影響市民生活的施政,市府的表現無疑是嚴重不及格。

市府花8億用於賠償
市府8年來大小弊案不斷,讓馬市長不斷地震怒、道歉,也讓市府不斷地賠償,市民的痛苦指數常高居全國第一。截至2004年年底,市政府也花了超過8億元用於賠償,創下紀錄。在馬市長執政下,台北市府創下2441億的新高負債,並榮登歷年來監察院糾正榜首。幾次水患,讓北市、北縣付出數千億的社會成本。這樣的執政成果,馬市長檢討過了嗎?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曾韋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