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龍應台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應台不台

龍應台護馬──應台不台的奇幻言說


/Ko Tsi-jin

 龍應台在近作《自首報告:路走得寬闊,人顯得從容》裡,說她台北市文化局長任內,也和馬英九一樣把一半特支費當作政務官薪資補貼,還說馬英九不要把微小的自己看得太重,讓台灣前往民主政治路程多一種選擇,不要有道德潔癖,積極勸進馬英九選總統。

 然而,就在大約半年前,陳總統罷免案立法院投票當日,大感光榮的龍應台在其大作〈今天這一課:品格〉裡,也是在同樣的華麗文藝腔伴奏下,自己的道德潔癖就發作了,對於「台灣人行使罷免權,督促一個總統下台」,讚許是「在喧囂中磨利他對政治人物的判斷,在紛紜中加深他對公共政策的理解,在混淆中培養他對真偽價值的辨識」。

 然而,在台灣人民行使監督權,督促一個市長遵守規範時,那位曾經眼光銳利在喧囂混亂中直指公民素養與品格教育的道德家,卻轉而要求台灣人在喧囂中放過她對那位市長的判斷,在紛紜中放鬆他對公共政策的理解,在混淆中放縱她對真偽價值的辨識,因為「道德不能處理法律問題,法律又不能處理政治問題」以及「道德、法律、政治糾纏不清,真正的價值因而混沌不明」!只是龍應台口中的台灣人仍然頭腦渾沌不明,因為她不懂,怎麼道德、法律、政治要糾纏還挑時間、看時辰的?

 美國文學批評大師哈洛卜倫(Harold Bloom)於其以莎士比亞為西方文學傳統核心的名著《西方正典》(Western Canon)裡,對文學作品裡最深邃細膩的莎士比亞式人物和其他次等的文學人物所做的比較與區隔,其一是後者「說話是極為浮誇的,度量事物的標尺是合不合乎華美崇偉,增一分則喜,減一分則憂。」

 龍應台老師拿出總統罷免案教材所上的〈今天這一課:品格〉,上述次等文學人物的浮誇風格躍然紙上,華美崇偉之思綿綿不盡,說不完宏觀的歷史意義,沉浸於「台灣人民用無比清晰的聲音做出宣示」的快感,只是這樣的高蹈語言一再演練,深入社會脈絡肌理的同情理解一再缺席,恐怕留下來的只有那把度量事物的尺,被度量的事物本身已經消失不見。 

 於是,當龍應台對總統罷免案額手稱慶,彷彿看到了台灣更寬闊的民主政治路程,對這華人世界驚天之舉迫不急待宣告來自「整個華人世界裡政治敏感度、成熟度、自主性最高的公民群體」時,那所謂的高度成熟堪稱華美崇偉的公民社會其實不過是龍應台心中那把尺的投射而已,她想丈量的公民社會並沒有真實的存在,許多台灣人聽她這麼說,下巴可能只會以其有幾分的政治敏感度、成熟度、自主性而往下掉幾分。許多台灣人會想:「這敢是台灣?」

 可能有許多台灣人難以理解,為什麼龍應台高呼立法院總統罷免案表決日為「光榮的一日」的那一身傲氣,和她念茲在茲的公民素質、品格力量、文明教養是那麼格格不入,因為如果把自己認知與感受的驕傲與榮耀有意無意建築在許多台灣人的憤懣與不平上,姑不論這憤懣不平所從何來,神經如此大條,到底合了哪一條做人的道理和公民道德規範?同樣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龍應台一面強調必須「凝聚人民的認同感」,卻還是反手操作,把駁雜多樣的人民感受瞬間提昇為國民整體的光榮感,如此斑斑斧痕,和龍應台所期許的國民「健康的自豪感」相距何止千里! 

 可能也有許多台灣人不瞭解,帶給龍應台驕傲與光榮感的罷免總統案,其發動者與擁護者,包括國會、政黨、媒體、支持者,到底有什麼道德立場或品格教養,夠資格「在華文世界的民主進程和憲政史上,豎立一個全新的里程碑」?套句龍應台自己說的,這些團體或個人有幾個值得讓小學生在寫「我的志願」時做為人生立志的效法對象?如果這座里程碑是那些團體或個人不顧許多台灣人感受豎立起來的,那麼,這座碑所標示的應該也會是許多台灣人氣惱怨懟的里程吧!

 而龍應台的傲氣啊,就像是飄浮在台灣上空不染塵泥的祥雲瑞氣,連在台灣為人詬病的瘋狂爆料文化,都被那朵祥雲化為「每一件貪腐弊案的揭露都使政府的權力運作增加一分透明」的乾淨與妥貼。

 我不知道,在龍應台心中那把丈量公民社會的表尺上,馬英九特支費事件的爆發,算不算使政府的權力運作增加一分透明的弊案揭露?我也不知道,高舉公民素質、品格力量、文明教養大旗的龍應台,有沒有勇氣即使自己也牽涉其中,也能發揮成熟自主公民的政治敏感度,對首長特支費調查增加政府權力運作透明度樂觀其成?能不能無私針對前長官馬英九之前就國務機要費口口聲聲「人民觀感」如今卻改口「別人也這樣」的卸責推拖,提醒他「人民觀感」並沒有改變,而不只是無厘頭替馬英九開脫,說她「非常驚訝,發現原來中華民國的直轄市政務官首長月薪才十萬塊上下」,然後理直氣壯把一半特支費當作首長酬勞,完全不管或完全沒想到或者不願去想,也有其他政務官儘管知道這是公務慣常作業卻仍然戒慎恐懼不以私帳處理? 

 如果這些都不是龍應台的考量或關心所在,那麼,她之前在總統罷免案表決時所讚揚的高度成熟堪稱華美崇偉的公民社會,恐怕不過是拿來唬弄她念茲在茲的大華人社會的幌子罷了,並沒有真實的存在。

 龍應台喜歡以全稱口氣呼叫「台灣人」,我只會說「許多台灣人」。之前總統罷免案表決時,龍應台的立論言說,也許會激發出許多台灣人的榮譽感,許多台灣人深覺自己參與了台灣民主憲政史上輝煌的一頁,讓自己因支持罷免而亢奮的情緒落坐加大加寬的尊榮席位,但在這同時,也有不少台灣人感覺不到一絲絲光榮,覺得這光榮就像是那再次同步佔據台灣、香港、中國、馬來西亞等大華人社會報紙巨大版面,娓娓述說某個政治人物「在或不在二OO八的歷史裡面,對台灣的未來是不一樣」的奇幻故事,而所謂不一樣的寬闊從容的未來,終究只停靠在那巨大的、浮誇的、華美崇偉的奇幻言說裡。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