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金光霹靂

彰顯台灣在地文化的正義


/Ko Tsi-jin

 台灣布袋戲通天教主黃海岱日前過世,享壽一百零七歲。

 黃老先生是國家文藝獎得主,其子黃俊雄大師也於去年榮獲同一獎項,其孫黃強華與黃文擇創立的霹靂布袋戲的王嘉祥導播也在前年拿下最佳戲劇節目導播金鐘獎。

 布袋戲是歷史悠久的台灣劇種,黃老先生引領風騷的洲派傳統布袋戲獲頒國家文藝桂冠沒有爭議,倒是以電視布袋戲創造風潮的黃俊雄得此頭銜似乎就是遲來的正義,而霹靂布袋戲壓倒其他主流戲劇製作菁英,則更引發議論。

 把這些獎項放在一起來看,除了彰顯得獎者本身的技藝與榮耀以外,所代表的恰恰是台灣布袋戲劇種發展的典範傳承與轉移,也顯現出民間俗民文化持續轉進的生命力。而在整個文化版圖上,也標示著大眾俗民文化與菁英階級文化之間界線的進一步模糊與位移。

 頒給當年橫掃街頭巷尾的黃俊雄布袋戲國家文藝獎的評審或許還有些許保留,金鐘獎得主王嘉祥先生所擊敗的其他精緻戲劇導播或許有點嘔氣,然而,常民文化狂放狷麗的想像,終究逐步穿透了那道長久以來分隔高尚和俗氣文藝世界的無形卻有力的牆壁。 

 實力蘊生,綿延增益,穿牆透壁,只待其時。

 從黃海岱的傳統布袋戲,到黃俊雄的金光布袋戲,再到更金光的霹靂布袋戲;從小型的野台傳統戲偶,到逐漸長高的戲院內台偶身,再到動輒一公尺高的大型電視劇偶;從現場鑼鼓樂到錄製混用當代東西洋音樂,以至於創作Holo台語流行主題曲;從取材古典小說和歷史文獻,到創作全新劇本,如今霹靂布袋戲更在茫茫無盡時空中展開華麗的奇幻冒險。

 一波又一波源自布袋戲內部結構和外部生態的流變更替前仆後繼刷洗著這長青劇種的不同風貌,也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獲取各個世代的目光與掌聲。

 其實,布袋戲的奇幻元素老早就存在於傳統戲偶製作中,如清代末葉泉州木偶雕刻奇才江加走就在在寫實的基礎上運用誇張巧妙的變形和濃烈的裝飾形象設計,其他師傅製作的也有不少極盡人體部分扭曲之能事,如眼睛活生生長出手臂等等,除了配合劇情,戲偶本身看來就有唐突的趣味和荒誕的巧思。

 在台灣文化明流暗流翻滾演出的展場上,布袋戲的指標意義和制高點在於其活潑多樣的表演型態與戲劇內涵,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所養成的多元複合性格,在轉折中有延續,在巧變中有執著。 

 從上個世紀九○年代開始崛起、如今在青少年文化圈自成一格的奇幻霹靂布袋戲,串連起七○年代已不受歷史故事制約的天王巨星六合大忍俠和雲州大儒俠,再往前回溯到鬧熱滾滾的內台野台各團各派爭奇鬥豔的掌中傳奇。在斷層橫亙、空白叢生的台灣社會和文化記憶裡,布袋戲在許多世代的共同見證下,成為想斷也斷不了的牽繫和印記。

 一九六○年代末期,歷時十五年左右的台語電影黃金時期結束前夕,黃俊雄的兩部布袋戲電影《大飛龍》和《大傷殺》預告了一九七○年代早期風靡全台的黃俊雄電視布袋戲轟動盛況。在當時政府仍全面壓制本土語言文化的年代,布袋戲和台語電影攜手為草根俗民文化共同開鑿出生猛有勁的突破口,是對強制意識形態的自然反撲,是在地文化力量盤根錯節難以盡伐的明證。

 如今,台語電影的在地記憶在政府和學界的努力下已開始出土和復甦,已發展出獨一無二台灣氣味持續衝鋒陷陣的布袋戲,更必須在歷史與教育意義呈現以及野台和電子媒體等各個領域的展演全面維持生生不息、動靜皆宜的均衡活力。

 這是台灣在地文化的正義,正義屬於擁有充分的情感投入、理解認知以及行動能力的一群人。

 據聞,當年黃俊雄先生因戲團演出常受地痞流氓看白戲騷擾,而把敢怒不敢言的情緒投射在舞台上,因而創造出六合和史豔文等身懷絕世武功卻百般吞忍的角色。觀眾常看到史豔文披頭散髮、落魄江湖,最後才忍無可忍使出驚世身手鎮妖降魔,在許許多多深刻感受台灣在地文化長期飽受欺凌打壓的人眼中,這不折不扣是其悲憤心情的最佳代言人。

 霹靂布袋戲獲金鐘獎最佳導播時,有入圍導播說也許以後最佳男女演員獎也可以頒給布袋戲,這話聽來酸溜溜滴,不過,仔細想想,如果要頒個最佳男主角獎或終生成就獎或最佳台灣形象代表獎給歷盡滄桑、功夫高深卻百般忍耐的史豔文,全體台灣人評審團應該會全體起立熱烈鼓掌通過吧!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