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初選民調

排藍民調是正確的路線與策略


/Ko Tsi-jin

 最近有關立委與總統選舉民進黨初選民調排藍程度的問題,可從初選制度設計初衷和發展方向來觀察。

 民進黨初選的三成黨員投票和七成一般民調的設計,原屬早期民進黨黨員較少時的暫行措施,今天的執政黨對其早年小黨時期的制度設計不免要有所變革,排藍民調的設計,就是對當年權宜之計的檢討,是制度變革過程的一環,最終目標則朝向初選一般民調的比例調降甚至廢除。

 高比例的七成不設限民調,代表對一般民眾政治意識與投票取向的重視,而且認為民調結果能相當程度反映在實際的投票行為上,這在民進黨成長階段時期,明確追求民主的社會整體環境中,是很合理的考量。

 然而,今天民進黨已執政七年,且二○○四年總統大選選票過半,民進黨的選戰優勢,必須從過去乘社會大勢再順勢補強的客觀態勢,轉進到創造與發揚社會形勢的更細膩、更多面的主觀努力。這種主觀的努力,內涵是對客觀形勢的體察,以及對路線與策略的選擇。

 前新潮流系主張排藍改為排統,也就是除了獨派之外,還要吸納不統不獨派的所謂中間人士。如我前文《深綠顯學系列之中間靠邊》所述 ,既然在中間,和統獨兩端的距離應該是一樣的,然而,就實際客觀狀況來看,在現存統獨兩大積極意識與消極立場參照點的大環境中,整體形勢造成了自主或不由自主的意識親近和立場趨從現象,也就是在流行時尚法則主導的主流言論意見市場上,「統派」或「不獨派」仍擁有不相稱的開明理性摩登形象;所謂不統不獨,其實是自覺或不自覺往統派意識傾斜,其民意調查結果,可能對以獨派基本價值為政治基底動能的民進黨選戰提名基礎,造成相當的干擾與磨損。 

 在初選排藍程度爭辯所帶出的策略與路線選擇問題上,理論上以堅定的台獨立場為基本價值的前新潮流系或穩健台獨派,必須理解所謂不統不獨派中間人士政治意識形態的邊緣或無根特性,可能必須由政治意識核心群來影響和感染,這是民進黨主張擴大排藍人士的立論基礎,也符合社會現實。 

 從初選不設限的一般民調到排藍民調再到擴大排藍之議,以及民調比例的調整,技術上有人頭黨員和民調對象及設計方式等問題,但所代表的一般民調和黨員投票落差的的持續磨合,則是明確而清楚的方向。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