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櫥窗政治修理站首頁

誰怕談經濟?


/劉進興

 謝長廷下戰帖要跟馬英九辯論公投入聯,馬英九卻嗆聲說「笨蛋,問題在經濟」,並強調「要辯論,就先辯民生經濟問題」。馬英九以為辯
論民生經濟就可以逃避國家定位問題?以為談經濟就佔到便宜嗎?其實不然。

 讓我們看看馬英九的經濟路線。

 他的「經濟總設計師」蕭萬長提出「兩岸共同市場」的主張,要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一個前提」下,實施「三步到位」,即「三
通直航、經貿互惠協定、關稅同盟與貨幣同盟」。循序漸進的結果是,成立兩案自由貿易區,關稅減免,商品、勞動力、資金全面自由移動,
最後「從經濟統合走向政治統合」。當然,這時就是兩岸統一,一中各表的前提自然消滅。

 這樣的主張對台灣經濟與台灣人民真的有好處嗎?有位評論家指出,「兩岸共同市場對亟需爭取時間,作產業結構調整的台灣,是一招斃命
。鬆綁IC工業到大陸,更是用來討好國內IC業老闆們,置數十萬從業人員前途不顧....,低工資成本的大陸工業產品將長驅直入,台灣工業將
被迫全面關廠或搬到大陸。龐大失業人口,絕不是我們經濟體系所能承受」。(簡耀堂,7月3日蘋果)

 如果說馬英九的「終極統一」論,只是像「反正是人嘛遲早必死」般的詛咒,令人不安;蕭萬長的兩岸共同市場就像台灣經濟的處死企畫書
,讓人不寒而慄。

 台灣失業率從八十年代低於2%開始持續上升,現在穩定在4%左右,主要是經濟結構的改變。解決之道,除了建構社會安全網外,最重要的
是要一方面產業升級,發展以全球為市場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另一方面發展可以創造就業,提高生活品質的內需產業。

 馬蕭的中國導向經濟策略剛好是反其道而行。「兩岸共同市場」將台灣命運賭在一個政治不穩定,發展階段比台灣低,而且對台灣有敵意的
國家。除了破壞產業升級的步伐,造成大量失業,降低工資水平外,也將使台灣一步一步陷入無法逆轉的「終極統一」之路。

 前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杉本信行過世前寫下「大地的咆哮」一書,指出中國城市的發展並沒有讓九億農村人口獲益,日愈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
水資源的濫用必將造成嚴重的反撲。他無奈的說,「中國是個麻煩的鄰國,偏偏日本又不能搬家」。

 同樣「不能搬家」又受飛彈威脅的台灣,這幾年來致力於產業升級,基本的社會安全網已經建立,高鐵等交通建設也正將全國整合起來,卻
有總統候選人將危機四伏的中國當作拼經濟的新希望,真正不可思議。

 民進黨不要避談民生經濟。政治與經濟分不開,就公投入聯與民生經濟一起談吧。(劉進興個人部落格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