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民到自決──陳總統的獨立策略


/台人


http://www.southnews.com.tw

 陳總統的520就職演說,洋洋灑灑五千餘言,談及了台灣民主的艱困歷史、公民意識的重要性、族群問題的來源、落地生根的觀念、選舉爭議的解決、大幅修憲的必要性、全民團結的信念、兩岸的歐盟模式、公投決定台灣和中國的未來發展,最後讚揚台灣人民的偉大。【註】

 這是一篇讓獨派不甚滿意的演說,因為其中把「制憲」變成了「修憲」(雖然是一種器官全部移植的整修),也間接表示「四不一沒有」的承諾還在。我想,渴望在陳總統未來四年任期中完成「正名」的獨派人士,一定會大失所望。不過,我在他的演講中,看到的是陳總統藉由「公民自決」以達成獨立化的策略,而且是一個高明的策略!

 正如在談及修憲時,陳總統說明為什麼暫時不處理國家主權、領土及統獨的議題,是因為「目前在台灣社會尚未形成絕大多數的共識。」他又說:「當前的台灣社會確實存在認同與族群的嚴肅課題。」是的,在統獨議題沒絕大多數共識,國家認同仍有分歧,以及族群之間還有難解的意識型態時,冒然進行實質的獨立化措施,未必是聰明之舉。

 那麼,陳總統是否放棄了「實質獨立」的企圖心呢?沒有,絕對沒有!相反的,陳總統認為必須先建立全民的普遍共識,未來國家主權、領土及統獨的議題,就能水到渠成的獲得解決。

 從演說中,我們會發現陳總統花了許多篇幅闡述公民意識和土地認同,並主張用民主的方式,決定台、中兩國的未來關係。這顯示了他「從公民到自決」的策略,也就是說,先奠定居住在台灣的人之公民意識,讓大多數的人都自認為「台灣公民」,然後以公投的方式進行「公民自決」,決定未來的台灣地位。

 這樣的做法,滿足了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信念:「所有人民都有自決權。他們憑這種權利自由決定他們的政治地位,並自由謀求他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註】

 雖然有人認為「中華民國早為主權獨立國家,無需再行使民族自決權。」但如同陳隆志先生所說的,已經獨立的國家,可以「靠這個原則來排除外力的侵略、壓迫干涉,維護國家的完整獨立,決定他們的共同命運。」【註】

 公民意識和土地認同,是公民自決的必要前提,而在台灣國內還有一群人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今日,建立公民意識,乃是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工作。我想,陳總統花了許多唇舌闡述這個議題,實在是用心良苦。

 當然,陳總統並不是空口說白話,因為新內閣的布局,教育部長用杜正勝和文建會主委用陳其南,都可以視為想要落實土地認同和公意識的重要棋步。

 杜正勝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近年來提出「同心圓史觀」,主張從台灣文化先了解起,再了解中國、擴及世界。這就是以台灣為主體的世界觀,如果能夠加以實踐,就能讓我們的小孩了解到台灣與世界的關連,培養出深厚的台灣人意識。

 陳其南是博學的人類學專家,他不是象牙塔學者,近來積極推行「社區整體營造運動」,希望建立公民意識,創造有特色的在地文化,讓社區民眾變成生命共同體。這一運動如果能普遍落實,那麼台灣人就會更關心本土,從而擴大為國家意識。

 如果杜正勝和陳其南在任期內,能好好的把理念落實,那麼,國家主權、領土、統獨、族群、土地的爭議,最終將不再是嚴重的爭議。只要台灣絕大多數人有了共識,那麼,台灣人以公投自決的方式,根據聯合國憲章來更改國名、確立主權,中國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總之,陳總統演說中,暢談公民意識、落地生根的觀念,並主張「公投入憲」,都是讓台灣成為真正獨立的、健全而偉大國家的策略。他所謂的「未來台灣與中國之間,將發展任何形式的關係,只要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同意,我們都不排除。」看似尊重各種可能性,但依其策略來發展的話,最後的結果將是:

 只要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同意,我們都不排除「永遠獨立」。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4.05.22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