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監督政治的起點──選後談澄社立委評鑑報告


反冷感研究室


 立委選舉已經結束半個月,為什麼我會選這時討論前陣子吵得轟轟烈烈的澄社立委評鑑報告呢?我的出發點有二:一是討論澄社評鑑的貢獻;二是討論媒體的腥羶本色。

 澄社在1130召開記者會公佈第五屆國會立委第四、五期的立委評鑑報告。報告中針對委員會簽到出席情形,以及利益迴避、不良言行與涉及司法案件等多項負面指標,綜合評鑑出45位不及格名單與62位負面觀察名單。報告一出,許多立委立刻跳腳痛罵,指責澄社的評鑑不實。並且,由於藍色立委列榜黑名單者眾,有人也出聲
反擊澄社為綠營打手。有趣的是,這些開罵的立委豬公們恰巧就是因其不良言行而列榜黑單的人,澄社在這部份報告的可信度不證自明。

 除去這些三流的辱罵回應以外,也有些立委批評澄社的報告不夠專業,顯示出澄社不了解國會運作,所以,才會只以委員會出席簽到率作為負面指標、以國會發言記錄評量是否積極參與國會審查法案。被點名不及格或是未上榜正面觀察名單的立委都有怨言,認為澄社評量的標準過於簡化,不符合國會運作「現實」。所以連柯建銘這種委員會召委都沒有積極參與國會審查法案!然而,當我們丟開新聞媒體一貫的片面、聳動字句報導,回到澄社的報告原文,你就會發現自己又被劣質的媒體耍了一次。

 根據澄社報告原文,這份報告的目標在於「喚醒選民在選舉期間的理性思惟、擴大民主動能,建立起監督代議政治主動能力與常識」(詳細說明可參考自由時報連載的聲明)。但是,我們在新聞報導看到的只有觀察名單的數據,關於這份報告的精神目標絕口不提,再度顯現出新聞媒體追求腥羶話題的本性。

 媒體的腦袋裡只有如何炒作爆炸話題,增加新聞可看性。而且,各立委的回應也只是針對自己在報告名單中的位置思考;也許,他們跟其他被欺騙的閱聽者一樣,也是只讀新聞就神經緊繃的無知者。但是,澄社後來的這篇聲明點出了一個重點:評鑑報告的目標在於喚醒選民的民主動能與監督政治的常識。這個重點完全消失在各家的媒體報導中,澄社評鑑的相關新聞淪為藍綠兩方口水戰的火藥之一。這不是澄社的本意,但是,卻在媒體喜好重口味的原則下給調味成吃不出肉味的蔥辣雞,反正台灣人只看端出來的菜色是否色香,沒有人對廚房裡的真相感興趣。

 澄社後來的這篇文章(理性與狡辯──澄社立委評鑑後的反思)不是喊冤,作者們已在文章中承認,澄社評鑑不是正字保證。那麼,這份報告的價值在哪裡呢?我認為澄社的評鑑在於喚醒民眾對於監督國會的理性思唯,並且提供具體客觀的思考座標。

 許多選民思考國會狀況的參考點是立委的形象或是好聽點說是服務選民,事實上是立委關說的行動能力。然而,「形象良好」這個概念過於空泛寬廣,以致於小馬哥一直高居好形象先生的榜首,殊不知熱愛慢跑與好丈夫等優良形象與良質的執政能力有何相干?!並且,許多立委的形象是用錢財與媒體的合作建立起來的,「形象」作為我們思考國會狀況的參考只會是一個空虛而無用的想法。

 問政能力優秀的人也許多是乖寶寶,但是形象良好頂多只能證明這人的品行不差。澄社報告的意義在於提出幾項具體客觀的評量指標,作為選民主動監督國會的framework。指標雖然簡單,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連基本功都做不到的,立委的確應該下台一鞠躬了。

 澄社報告中,負面指標包括:委員會簽到出席情形、利益迴避、不良言行與涉及司法案件等。正面指標包括:委員會出席率及格、相對積極參與國會審查法案,以及沒有負面指標。

這些標準不需要專業的知識即可評量,只要我們動動手指頭、點進立法院的網頁就可以查到大部份的資料。所以這些標準不是專家學者專用,而是普羅大眾監督國會心裡的底。如果民眾都能掌握這幾個原則,作為我們民主社會公民的基本知識,國會流氓就無法繼續囂張下去。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4.12.25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