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 首頁

「台灣區」該正名了


/陳生

 如果你從基隆開車上國道高速公路往台北走,進入第一個隧道,你會看到隧道前斗大的標語寫著:「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很醒目。上次我經過時,看到那些標語,以為是中國國民黨政府留下來的稱呼,心想現在早應該廢除了。

 沒想到上網一查,發現交通部真的有一個局就叫做「交通部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政權輪替後,行不改名,坐不改性,很大方的沿用大中國交通部的醬缸思維。

 交通部另有一個單位「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也使用「台灣區」。交通部這兩個官署繼續沿用「台灣區」,擺明其心態還停留在大陸時期的交通部思維。

 沿用此稱呼,把台灣連結成中國的一個省分,故需要註明「台灣區」。這樣的思維很阿Q,也很官僚,難不成將交通部的官僚仍舊認為將來(萬一)統一中國時,此兩局不必更名,直接套用就成。這個幻想(統一中國)我看是一萬個不可能。

 國道高速公路局、國道新建工程局前面加註「台灣區」這個名稱,讓我聯想到中國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初期的心態。

 1949年,中國國民黨蔣政權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狼狽逃竄來台灣。蔣介石的流亡政權原以為可以「一年整頓、兩年準備、三年反攻」。台灣只是一個暫時的落腳地。國民政府稱台灣為反共堡壘、復興基地。帶來的法統與中央政府繼續延續中國政府體制。初期還設有各省政府主席臨時辦公處所(實際上是空頭掛名的職銜)。中國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繼續以中央政府自居。

 如此心態下的中央政府創造了許多「台灣區」的地域名詞,例如台灣區運動會,台灣區中等學校運動會,「台灣地區」增額立法委員選舉,「台灣地區」增額國大選舉。蔣介石執政時期,以短期權宜措施政,百分之五、六十的預算是用在國防軍費支出,民生建設停滯不前,鐵路、水利電力沿用日治時期的建設,這就是流亡政權政府的統治心態。只管政治軍事需要,不管民生基本建設。

 民進黨在體制外時,批判舊政府得很用心很用力,許多改革喚起人民的支持。也因此我們才享有今天的民主自由。民進黨菁英進入中央執政後,民間卻失去改革批判的聲音,政府此失去改革的動力。

 民進黨執政有如穿起中國國民黨政府的舊衣服,穿久了就不覺得臭。體制內許多弊制窠臼沒人管,被擺懸一邊。交通部存兩個「台灣區」局處單位行之有年,沒人過問。看到此現象,豈不令人痛心。

 談到正名,多數人都想到的是國家正名,國家正名涉及的國際政治角力錯綜複雜。陳總統不只一次的向國人說明現在做不到。

 「台灣區」是體制內部正名,問題比較簡單,陳總統也公開宣示中華民國是台灣,既然如此,為什麼通令檢討「台灣區」的名稱,公開宣示取消「台灣區」的官是稱呼,通令公文往來不得使用「台灣區」或「台灣地區」,這是簡單容易可以做的事,為什麼不馬上做?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08.29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