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正名 511遊行篇

台灣是二千三百萬人民的共同國號

 台灣正名運動聯盟今天舉行「五一一台灣正名大遊行」,主辦單位日前在誓師記者會上,呼籲大家踴躍參與,走上街頭大喊「咱是台灣人」,並強調台灣「正名」不是「改名」,而是找回台灣原來的名字。

 活動的共同召集人之一黃昭堂指出,整個活動的口號「你是什麼人?我是台灣人」是出自前總統李登輝的構想;何文圮則希望在二○○四年前,陳水扁總統能把「中華民國」送入歷史,並制定台灣新憲法。 

 在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將滿二年的時刻,台灣正名運動熱潮的掀起,更顯得意義非凡。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台灣四百多年的歷史,幾乎是一部殖民史,不論是荷蘭、西班牙、日本,抑或來自中國的政權,對台灣都屬外來統治。甚至直到國民黨政府從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蔣介石以及蔣經國早年的統治,仍是一種外來政權的形態。

 至蔣經國晚年,亦即二十幾年前,統治者才開始推動本土化政策,不過此時的本土化乃是一種為消弭日益高漲的反對勢力的權宜措施,並非出自對台灣的真正認同,而蔣經國說出「我也是台灣人」,也有其策略性的考量。

 而真正本土化的推手則是前總統李登輝,在他主政的十二年,將本土化與民主化結合,形塑出一種台灣生命共同體的意識,為確立台灣的主體性奠下深厚的根基。

 然而,台灣確實是一個充滿複雜的歷史、血緣、文化與政治認同的國家,即使在政黨輪替之後,內部依然存在強烈的認同矛盾。

 由於大多數住民的祖先皆來自對岸,思想上仍無法完全擺脫中國意識的影響,尤其隨著國民黨來台灣的軍民,更是無法忘卻故國山河,實屬情有可原;不過,少數人在認同上出現混浠,甚至因為無法接受台灣人主政的事實,在認同中華民國不可得的情況下,竟轉而認同另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做台灣的主人,寧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奴。

 這種認同上的矛盾分歧,破壞了台灣的團結,撕裂了感情的傷口,是台灣發展上的隱憂。故而,此際台灣正名運動的展開,進行思想上的正本清源工作,應可化解內部的矛盾對立,吾人願在此呼籲全民予以全力支持。

 儘管在過去一百多年間,台灣與中國大陸僅有四年的連結,其餘時間都是各自發展,實際已形成兩個國家的事實,但是部份人士卻仍有「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認同混浠。

 其實,在世界上多的是一個民族形成不同的國家,而一個國家之內也有不同民族存在的現象,民族絕不等於國家,可以說是國際政治的基本常識,所以有人因為來自中國,自認為中國人,就認同台灣與中國大陸是同一國家,觀念上極為偏差。

 以美國為例,最初的北美十三州移民大多來自英國,更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是經過獨立戰爭後,美國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那些來自英國的移民,就不會自稱是英國人,甚至主張美國應該與英國統一。因此,來自中國的台灣住民,可以宣稱自己是華裔或華人,但不應該以政治認同為主要意涵的中國人自稱。

 從國際法看,中華民國從退出聯合國後,在國際上已經消失了,當前雖然有二十多個國家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但中華民國的名分已經名不正言不順,國際間也都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正字標記,甚至因此與中華民國混為一談。

 而從國內法來看,中華民國自從大陸領土淪陷於中共,少數軍民撤退來台,也等於是滅亡了。如今在台灣發展出來的,乃是一個實質的國家。

 陳水扁總統日前表示,布希以什麼名稱稱呼台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布希的認知中,台灣是一個國家。台灣是否為一個國家,當然是最重要的問題。

 在社會內部存在強烈認同歧異,以及使用中華民國名稱會造成國際社會混浠不清的情況下,台灣正名運動不但必要,而且具有高度的正當性,可以讓台灣人找回真實的台灣。

 

(2002.05.11台日社論)

TOP】【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