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施明德蓋棺論定首頁

『紅衛兵』:一群「吃飽換么」的大笨蛋


/西小路


 現在靜坐在倒扁現場的人,其實是社會上最被政府照顧的一群。

 老竽ㄚ們每個月有納稅人給的退休俸,18%銀行優惠的存款待遇,他們的妻子不管是台灣娶的,或是來自敵對中國的「天使兵團」們,都可以享受領到死的終身俸。有社會上享受優越待遇的藝人如:張小燕、高凌風、楊光友、熊海靈…等等。還有許多自國民黨執政以來就享受高職務、高待遇的公務員們。他們是一群不愁吃穿,令大部份台灣人羨慕不已的一群。

 但是,他們不懂得感恩,阿扁上台後並沒有將這些人趕盡殺絕,他們繼續享受原來的待遇。為了這些人,阿扁被泛綠選民罵臭頭,因為阿扁沒有做必要的、公平性的社會改革,18%仍舊存在,終身俸還持續發放…即便如此,阿扁還是無法讓他們認同,更不懂得感念台灣人五十幾年來對這些人的恩慈與包容。

 他們是被『寵壞』的一群,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不懂惜福的大笨蛋,他們相信只要吵就有糖吃,別人就要理他。一有不如意就要「哭爸──蔣介石、哭母──宋美齡」,要不就怪東怪西。

 不知道什麼叫作民主法制,因為他們向來享受慣特權;更不懂得尊重和包容,因為他們永遠高高在上,是一群傲慢卻又永遠長不大、更沒什麼大腦的白癡。因此,他們很容意被他們認定的「父母」──如過去的蔣中正、蔣經國、宋楚瑜、和現在的馬英九──,以及媒體、政客、名嘴所操弄利用。

 政黨輪替六年來,他們雖然口袋裡不缺錢,卻每天活在極度不快樂和仇恨的情緒當中,他們看不到台灣的花香鳥語,沒有食慾吃台灣的美食,每天只能從政論節目仇恨的論述裡找安慰,跟仇恨的名嘴、政客相互取暖。但是,這些仇恨的言論卻也讓這些人中毒,甚至於產生憂鬱、躁鬱症,更有許多人已經「起嘯」到不能自已。

 這一陣子,他們又找到可以讓他們「起嘯又撒野」的老爹,把凱道當他們彼此取暖的場地。雖然凱道可以讓他們找到仇恨的同好,但是,也再一次變成別人「鬥爭」和「賺錢」的工具。

 首先他們很聽話的捐錢給施明德,施明德雖然陪他們24小時靜坐,他們卻甘心樂意的讓施明德睡在百萬級的拖車中,而自己忍受餐風露宿,和風雨無情的的摧殘。在凱道喊了幾天,除了媒體之外,沒人鳥他們。

 所以,施明德又浪漫的發想要來個夜光「圍城」。這些人又很配合的再花錢買螢光棒,自備傘具等配備,很乖的尾隨在施明德座車的後面「圍城」。這些天來,為了仇恨、倒扁,他們無怨無悔的花錢又找罪受。

 倒扁總部根本不需要花什麼錢,施明德的拖車是別人送的,全天24小時的免費媒體廣告,據說至少有約12億以上的市值,紅衣服、螢光棒是倒扁總部想的,這些商機當然也是....。唉!這些人為了配合倒扁總部的創意,還莫名其妙的被倒扁總部戲弄成令人厭惡的「紅衛兵」,現在他們恐怕無法擺脫中共同路人的記號了。

 最可悲的是,他們被利用卻還樂在其中,過去藍綠的對立並沒那麼明顯,現在他們不但被范可欽的創意引蛇出洞,還被貼上更醜陋的標籤──中共的同路人──『紅衛兵』。如果這些人繼續要搞政治罷工、罷課,扁政府就必須拿出公權力抓人,以維護台灣的主權與法制。

 這些『紅衛兵』罵阿扁是貪腐的總統,如果阿扁真有如泛藍媒體和政客所稱的,貪污 SOGO禮券和國務機要費,其總金額還不超過5000萬元,但是,這些假清廉的百姓們,卻寧願讓國家花數十倍於這些金額的代價,去維護他們抗議的民主權利。如果他們繼續搞罷工、罷課.. 將會對台灣,這個他們賴以生存的國家,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這些人有沒有想過,如果倒扁成了、爽了後又如果?台灣垮了的後果是什麼?他們的最終「老爸」中共就來了,這些人還能繼續被「寵」下去嗎?在中共的眼裡,這麼會造反的一群,難不保要特別關照一下,這時這些人不是只好乖乖的當個龜孫!就是要懂得討好、拍馬迎逢,恢復過去思想被箝制的日子,難道這就是這群『紅衛兵』要的生活嗎?

 其實,這次倒扁的紅衛兵裡,除了泛藍的群眾之外,還加入了許多埋伏在台灣的中國客、中國妹和許多無知、想藉媒體的鏡頭出名、上鏡頭的投機份子。媒體的鏡頭已經讓他們搖身一變,成為如印度魔笛下被耍弄的毒蛇。黎文正就是一個例子。

 只要一有媒體和鏡頭,就開始『起乩』,小綠綠、建中學生、軍服、小朋友....創意十足的彼此利用,巴不得因此一炮而『紅』。

 於是,許多的學生、辣妹下海參加『紅衛兵』隊伍,只要一找到鏡頭,就拼命吶喊、作秀,極盡可能的搔首弄姿,因為媒體鏡頭已經成為他們可以利用,讓他們上鏡頭暴紅的管道。秀朗國小的小朋友,只要登高一呼,隔天就成為紅人中的紅人,也不管這個小朋友是不是問題小孩(在某電台隔日採訪下,可見他滿房間的不倫貼紙....),只要倒扁就是英雄、就可轉化成明星。

 是的,台灣的媒體就是耍弄毒蛇的那隻魔笛,這些「紅衛兵」隨著魔笛滿懷仇恨、張牙舞爪的起舞,雖然吸引許多圍觀的群眾,但是,這隻笨蛇最後還是會被關回籠子裡,繼續讓魔笛的主人帶到另一個舞台,繼續他流浪的人生。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