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左右台獨

民進黨走「獨」重於走「左」


/Ko Tsi-jin

 從左右路線或口號來看民進黨的總統與立委黨內初選,可以看出台灣政治演進途程的若干端倪與理路。

 「中間偏左」路線在與民進黨漸行漸遠的獨派盟友台聯黨公開宣示後,不少民進黨內政治人物也宣之於口。例如,參選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羅文嘉,在其「綠海」藍圖明白主張此路線;參選區域立委的李文忠也表示,願意為了環保和人權,犧牲一部分的經濟發展與地方建設;而中常委葉菊蘭公開呼籲民進黨爭取二○○八年執政權,應回歸創黨基本價值;初選候選人謝長廷主張「台灣優先、文化優先、弱勢優先、環境優先」;游錫堃也說「窮人出頭天」,都有「偏左」的調調。

 民進黨創立之初,本是各方黨外勢力組成的反中國國民黨雜牌軍,台灣政治發展史上所謂的左統、右統、左獨、右獨等陣營,除了中國國民黨代表的右統派以外,其他三派都可以在早期民進黨裡找到。

 日本統治時期的獨立運動,是訴求獨立於日本,和中國的關係則保持開放,台灣主要是以和朝鮮、蒙古等同樣遭受帝國主義欺壓的弱小民族的身分尋求獨立自主,「左獨」色彩較濃,當時許多中國主要政治人物皆曾應和。

 後來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台灣人同樣感覺受到欺壓,便訴求獨立於中國,這中國包含中國國民黨帶來的中華民國體制,以及懷抱台灣主權遐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右獨」的國族主義遂成為主軸。

 民進黨自從統派出走之後,就是身負台獨使命的右派政黨,不過,在與反台獨的更大右派的中國國民黨長年抗衡與比較的發展歷史中,多了一點注重社會與環境公平正義的理想品味。然而,在中國霸權的壓力與威脅強勢掩蓋下,陳總統所說的台灣只有國家定位的統獨問題,沒有左右路線的問題,的確是既存的無奈現實。

 聊可告慰的,是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台灣國族訴求從一開始就沾染上了左派理想色彩,至少有可以回歸的初始價值,在政黨輪替八年後形同民進黨執政路線總檢驗的立委與總統大選初選中,形成黨內言論主軸之一,比起對手中國國民黨的右派一言堂,自不可同日而語。日前傳出省農會欲結合農漁團體脫離中國國民黨,似乎有那麼一點左右路線的況味,究其實恐怕仍是地方派系樁腳的表態成份較濃。

 不過,民進黨終究是走「獨」重於走「左」的,例如參選區域立委的林濁水,經常為文對台灣在地傳統農工群眾受困於中國做為世界工廠崛起的全球化潮流,表達深切理解並寄予同情,但他批判民進黨的主要是「不夠獨」,而非「不夠左」;例如他於「現狀兩國 VS.虛擬一中」一文批評游錫堃以黨秘書長身分協助陳水扁總統修改台獨黨綱、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並以行政院長身分執行大受統派歡迎的四不一沒有政策,謝長廷先生則以高雄市長身分欲以虛擬的憲法一中強逼中台兩國的現實就範於其訪問廈門的意圖,質疑這兩位總統初選候選人台獨立場不夠堅定。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復古的「左獨」風格希望淡化「右獨」的國族主義情調,而導向環境與弱勢等社會公平正義的議題,然而,籠罩台灣政治的國族認同論爭,仍然要循著國族思辨的理路來進行,不是轉移焦點至其他社會階層議題,就以為可以進入什麼淨化空間可以形塑清淨身形的。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