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國民小學

國民語文教育的天險


/Ko Tsi-jin

 台灣雖已由本土在地派政權主政七年,然而,作為根本的思想和語言教育的國民學校「國文」教育,卻仍緊扣傳統漢文語言傳統,在教學體制短期難見根本變易的情況下,所有具有台灣認同意識的老師和家長都應提高警覺。

 從上世紀初開始,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各挾其文化與軍事力量連年對峙、彼此抗衡,最後共產黨贏得內戰,建立「新中國」,和「舊中國」劃清界線,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喊出「破四舊」口號向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宣戰。這些舊思想文化則跟著中國國民黨蔣政府來到台灣,成為鞏固遷佔者國家(settler state )政權(或失去內地母國的殖民者)統治基礎的意識形態與樣板教條。

 傳統漢文所擁有源遠流長的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各司形、音、義的俗稱「小學」的語文學根基,對於採用簡體漢字、甚至有漢字羅馬拼音化之議的共黨政權而言,自然不是主流學問。而漢文語文學傳統跟著宣示要建立「中華文化復興基地」的蔣政權來到台灣,成為一門專業學問倒也不失美事一樁,遺憾的是卻在政治意識形態的推波助瀾下,大大撈過界主宰了台灣的國民語文教育,沿襲至今,嚴重排擠與侵蝕在地語言文學與文化意識根基,形成難以超克的天險。

 廣義的訓詁學也包括聲韻學和文字學,所謂「訓詁」就是用通俗、當代的語言解釋艱深、古代的文義,分析古文詞義、語法與修辭,幫助讀者閱讀古典文獻。以上雖是在定義一門中國傳統學科,卻似乎也同時交代了現代台灣「國文」老師教授古文充斥的課本教材的首要任務。這些老師可以說是現代的訓詁學家,幫助學生閱讀古典文言,如果課文的白話文數量增加,其釋義功能勢必縮減,教學權威將大受衝擊,也難怪之前教育部研議縮減中學文言文教材比例時,「國文」老師要大大抗議了。

 這些老師大都中文系「國學」出身,傳統漢文經史子籍和古典文學是其學術養成的骨幹,對於語文教學必須帶領年輕學生養成現代語文運用能力及認識語言的思想人文內涵,常常力有未逮,甚至思不及此。如今各大學台灣文學語言學系的成立,或可稍稍舒解現代語文教學師資來源的窘境。

 然而,教材久不更易,教學體制盤根錯節,在可預見的未來,傳統訓詁學仍會是台灣「國文」教育的當道顯學,學生仍必須努力咬文嚼字、望文生義,在看似高雅莊重的文言詞藻背後,也不見得就是什麼深刻甚至正確的道理,也和台灣當代社會疏隔千里。

 古典漢文語文學做為專業學門,既是台灣文學傳統的一部分,也可延伸為高等教育通識教材,自有其學術地位,也是其學問本色。然而,國民基本語文教育應以當代流通語言的學習與運用為主,再旁及語言社會環境認知歷史長河流變,希望有心的老師和家長加強關注與輔導,至少能對教學時弊做某種程度的導正。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