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歌影沉浮

從蔡琴與楊德昌看在地演藝事業的激盪與重整


/Ko Tsi-jin

 蔡琴悼念前夫楊德昌說:「作為一個女人,他給我的寂寞多過甜蜜。」蔡琴經歷丈夫外遇創痛,且遭「十年婚姻、一片空白」說法無情痛擊,其兩人互動歷程自非外人可以置喙,然而,觀諸兩人事業生涯,蔡琴似乎在「讓他活在我的歌裡吧」安魂聲中回復了某種「詩的正義」( poetic justice)。

 蔡琴和楊德昌結縭,除了兒女情長外,一歌一影的龍頭地位,從台灣大眾娛樂史來看,實為高度象徵性的結合。如今,台灣流行歌壇位居華人音樂圈領導重鎮,台灣電影則仍陷蕭條,逝去的一個電影年代,似乎真的只有在燦爛與魅力如昔的歌曲聲中,方能回味往日風華。

 蔡琴於一九七○年代進入歌壇,是當時校園民歌風潮中堅人物之一,至今仍然活躍於歌唱界和歌舞劇舞台,國內外演出都有很好成績,去年底在中國北京的經典老歌演唱會,更發下要用歌聲對華語流行樂做一次總整理的豪語;楊德昌則在由其領軍的新電影運動和台灣觀眾短暫的蜜月期之後,和國內電影工業長期處於緊張關係,不時嚴厲批判片商和院線等產業體制,不願妥協,最後連坎城影展掄元的得意之作《一一》(2000年)都未曾在台灣正式上映,無緣讓更多台灣觀眾欣賞本地才子的驕傲精品。

 楊、蔡各自站在其事業領域的核心位置,然而,其與在地大眾娛樂市場主觀或客觀的親近疏離程度有不小的距離,這可以從台灣流行音樂和電影發展史上找到線索。

 從台灣電影史來看,新電影烘托小人物樸素悲喜的小眾藝術風格,從一開始就有像侯孝賢的《兒子的大玩偶》(1983)等傑出在地鄉土元素的注入,但典範轉移的意義是取代了一九六○年代 Holo台語電影和七○年代華語電影裡每每有人物和劇情誇飾奇情傾向的通俗娛樂模式,贏得了藝術名聲,卻失落了和台灣在地觀眾談心博感情的俗民面向,未開發出本土市場,近年才由蓬勃發展的低投資成本紀錄片提供再一次典範轉移的契機。

 七○年代校園民歌,則是當年保釣運動、退出聯合國、蔣介石逝世以至於台美斷交等接二連三國內外事件,促使中華民族主義情緒全面發酵後,台灣歌壇在「唱自己的歌」指導原則下,揚棄東西洋再製「靡靡之音」,所產生的清新華語歌曲創作風潮。

 校園民歌風潮雖然留下了未能吸納 Holo台語和客家台語等在地歌唱傳承的重大遺憾,使得「民歌」一詞由於欠缺在地常民元素而顯得單薄且尷尬,卻已在台灣流行史刻下深刻痕跡,做為一個音樂運動的形式弱化之後,創意與製作能量隨即轉進唱片工業,等到一九八○年代中期,在台灣民族主義隨著解嚴與社會力釋放逐漸抬頭的政治形勢中,台語歌勢頭又起,再經過一九九○年代初期新台語歌運動,華語歌唱圈和台語流行音樂界動能彼此交匯融合,使得在今天,全面汲取在地能量的流行音樂成為台灣大眾娛樂市場最活躍的部門。

 可以這麼說,蔡琴和楊德昌各自代表的歌唱和電影潮流,雖然和在地演藝娛樂傳統都有相當距離,然而,相較於台灣電影圈自外於在地影視傳統的傾向,流行音樂界整體早已歷經本土台語歌曲元素的激盪與重整,身為這整體的一份子,蔡琴自然也受惠於一體鼓舞的長風,歌唱事業持續長紅,可以和許多台灣歌手一樣,不但在國內受到歡迎,也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華語市場引領風騷。 

 一九六二年,《舊情綿綿》等歌唱片促成第二波台語電影熱潮,在片中男主角洪一峰唱歌是首要,演技是其次,如今台語電影繁華落盡,而洪一峰依然以「寶島低音歌王」美名雄霸台灣流行歌史。

 一九八五年,《青梅竹馬》上映,因此片而和女主角蔡琴相知結合的導演楊德昌作者風格愈見成熟,直到戴上坎城桂冠,然而,誠如和楊導演同為新電影核心人物的現任華視總經理小野所說的,一個輝煌時代終究是結束了,而蔡琴依然是華語歌壇健將,「低音歌后」美名持續發熱發光,「讓他活在我的歌裡吧」顯得多麼情意悠長,又是多麼意氣風發。

 詩的正義,惆悵但堅定,正如蔡琴悼語:說不清楚的五味雜陳...卻是一次比一次平靜、勇敢。
 (南方本土書房)台灣電影閱覽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