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外省不外

寶島非眷村


/Ko Tsi-jin

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美國林肯中心《電影評論》雜誌(Film Comment)的二十一世紀頭十年最佳電影榜,楊德昌導演的最後作品《一一》(2OOO)高居第三位。這部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桂冠之作,許多國際藝文人士視為珍品、愛不釋手。

 在這台北的一個家庭故事裡,有頗多與吳念真飾演的本省籍爸爸連結的日本元素,而且都屬正面呈現,某大學者批評楊導徒弟魏德聖的台片驚天之作《海角七號》裡充斥「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逃不了日本文化控制的魔手」,不知是否也適用於這部世界級電影鉅作?

 楊導的電影成就與藝術高度,體現一位外省子弟對台灣文化細膩幽微的理解與呈現,這其中有他對外省族群內在文化屬性差異的認知。

 影人黃建業先生和楊導有段訪談,收錄在《楊德昌電影研究》(1995)一書裡。楊導自述,於一九四九年一歲半左右隨皆為公務員的父母從上海來台,住在台北市城中區和大安區的交界處,「
和眷村本身沒有關係」。楊導表示,台北市有許多政府單位,公教子弟非常多,而公教和眷村的家庭背景差異頗大,「只是沒有人討論」。

 在台灣,所謂「外省文化」,相當程度是和「眷村文化」劃上等號的,如朱天心的名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和取材自王偉忠嘉義空軍眷村成長故事的舞台劇《寶島一村》,都是強勢的外省文化主流符徵。

 相對的,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黃建業評為「確切地書寫出外省人士公教家庭的特殊生活現象」,也就是「沒有人討論」的外省非主流演義。

 對眷村系統所屬的軍方背景,楊導多所戒慎,例如在上述訪談裡,楊導提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一個「政工幹校化身」的角色,表示「掌握台灣文藝命脈的人都是這個派系出來的,他完全相信自己是搞文藝的」,而「這就是台灣文藝的一個問題」。

 台灣文藝的問題,除了自我感覺良好的政工文工,還有自我感覺正統的中國文化觀點問題。在討論其作品《獨立時代》(英文片名為A Confucian
Confusion,即「儒者之惑」)時,楊導提到中國文化「一直在儒教文化裡面打滾」、「儒教的框架最適合一些君王來大一統」,而其實「文化的活潑性、接納性是超過這個」。

 楊導對台灣文藝的劃時代貢獻,也就是其經典作品以及高徒魏德聖和戴立忍的《海角七號》和《不能沒有你》所展現的「活潑性、接納性」了。

 extended reading:都是因為王偉忠/【聯合報蔣曉雲】 2010.03.19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