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官逼民反,號召民眾走上街頭


綜合報導

 屬於中時報系的《工商時報》七日社論呼籲,政黨或立法行政間相互制衡的功能已不復存在,民眾為求「自保」,只剩下一條路可走,那就是上街抗議,直接表達心中的憤怒與訴求。

 中時報系被視為深藍媒體,一向都是偏袒中國國民黨及馬英九,《工商時報》這篇社論已經引起台北政界及媒體界的震撼,政情分析人士認為,這對阿九詐騙集團是一項非常嚴重的警訊,阿九集團如果繼續一意孤行、獨裁獨斷的蠻橫作為,將會成為台灣的最大動亂的炸彈。

 這篇社論指出,賦改會學者委員為了遺贈稅問題與行政院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導致幾位重量級委員憤而退出賦改會,行政院仍然固執的快速通過遺贈稅法修正案,將遺贈稅率從50%降至10%。更令人遺憾的是,日前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在審查此案時,由於大部分執政黨立委的護航,使得會議在混亂中完成初審,稅率調降獲得通過。

 社論說,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情況下,行政院想要做的事幾乎沒有做不到的,在野黨能夠杯葛與制約的空間微乎其微。處此「非常時期」,政黨或立法行政間相互制衡的功能已不復存在,民眾為求「自保」,只剩下一條路可走,那就是上街抗議,直接表達心中的憤怒與訴求。

 《工商時報》社論已經多次強調遺贈稅制不是不能改,遺贈稅率也不是不能降,但卻不能是如此粗暴草率的做法。

 社論說,遺贈稅的課徵既是為維護社會財富分配的公平,政府如今要調降稅率,自應對其可能造成分配面的不利衝擊有一完整的評估,讓民眾知道政策的後果與真相。

 社論又說,政策的制定不應只建立在「虛幻」的基礎上,遺贈稅調降到底有無資金吸引的效果,從未見財經官員有任何有力的論據,迄今皆仍只有一些「如果式」的說明。如果一項政策的效益只建立在不確定的條件上,則未來社會因此所承擔的風險代價將難以計數,因為政策錯誤比官員貪污代價更大。

 《工商時報》強調,以目前的情勢看來,國民黨的行政與立法體系已沆瀣一氣形成利益共生體,難以再有突破或改變的可能。民進黨立委雖曾試圖杯葛,惟卻顯得有氣無力,其中在野黨人數居於劣勢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民進黨在執政期間與大選時亦曾大力主張此項遺贈稅調降政策,如今陷入把自己綁死的困境毋寧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

 社論說,台灣的政黨在意識型態上或有統獨之區分,但在財經政策理念上卻只有執政與在野的差別而已,即使是自己執政時曾經有過的主張,如今淪為在野就流為因反對而反對,這樣的反對通常作秀的成分居多,自然不可能有制衡的效果,碰到這樣的在野黨,人民如何能有所寄望?既然如此,人民就只有「被逼」著走上街頭了。

 《工商時報》呼籲,為了表達人民對朝野政黨的不滿以及對稅制不公的憂心,上街抗議的民眾應該明確地提出以下幾點訴求:

 (一)撤回遺贈稅案。被富人綁架而倉卒上路的遺贈稅調降案,應由行政院主動撤回或由立法院決議擱置,待賦改會提出整套稅改方案後再議。

 (二)改組賦改會。賦改會的組織與運作方式過度受到行政機關的控制以及工商團體的干擾,目前「跛鴨式」的運作已喪失理想的功能,行政院應展現魄力重新調整賦改會的組織架構。

 (三)稅改案須採具名表決。立法院係一利益糾葛複雜的場所,民眾有權利知道每一位立法委員對於稅改法案的立場為何,以便做為下次選舉時投票決定的參考,此亦是民意代表對選民負責任的表現。

 (四)要求政府嚴格執行財政紀律。馬政府上任以來,不斷推出各項增加支出與減免稅的措施,財政赤字增加2,000億以上,全數皆打算以舉債支應,不但破壞國家租稅體制,且嚴重斲傷財政紀律與安定性。

 社論最後強烈警告,如果民眾走上街頭還不能夠讓政府懸崖勒馬,進而重新檢討稅改方向,則官逼民反的結果必然就是下次總統大選的選票教訓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