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二二八慘案專題

二二八慘案專題

張七郎可憐,但不可敬,甚至應予譴責

/傅雲欽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在暴虐的統治者的眼中,反抗統治就是叛變作亂,是可恥的。但在受壓迫的被統治者的觀點,反抗統治是抗暴起義,是光榮的。

 關於二二八事件,當時的統治者國民黨現在固然有所檢討,但他們只承認鎮壓手段過當,有濫殺「無辜」的情形。基本上,他們不認為台灣人民在抗暴起義。也就是說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有參與反政府行為的,他們不認為全然無辜。

 不過,從台灣人民的觀點,二二八事件是台灣人民抗暴起義,慘遭國民黨政府鎮壓的血淚歷史。我們不能只有譴責國民黨政府殘忍鎮壓,而避諱談到台灣人民的英勇抗暴。

 台灣人民避諱談到台灣人民的英勇抗暴,或甚至引以為恥,就是附和統治者國民黨政府的立場。這是一種要不得的奴隸心態。

 台灣各界紀念二二八事件已經紀念了一、二十年,發言盈庭。關於台灣人民英勇抗暴(戰鬥面)的論述,比較少見,所談的大多是譴責國民黨政府的殘忍鎮壓(悲情面)。記述有反政府的言行(戰鬥面)的受難者的文章,如鳳毛麟角。記述從無反政府的言行(悲情面)的受難者文章,到處都是。

 有些人報導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事跡,都要再三強調受難者從無反政府言行,強調到好像有「如果受難者真有反政府言行就罪有應得,或不值得同情」的意思。可見,台灣各界對於二二八事件的論述,大多還是站在統治者國民黨的觀點,可說奴性難改。

 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我們不但不應避諱談到台灣人民的英勇抗暴,反而要宣揚它、歌頌它,並引以為榮。

 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中,有的曾有反政府言行,有的則沒有。受難者沒有反政府的言行,而只因得罪小人,被公報私仇嫁禍或純粹被誤殺的情形,屬於單純受難。有反抗政府的言行,因而受難的情形,才是英勇受難。

 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來看,單純受難者,如同一般民用飛機失事墜毀的罹難乘客,只是值得同情,不值得歌功頌德。英勇受難,如同美國九一一事件中「聯航93」班機的罹難乘客,才值得歌功頌德。

 此外,我要進一步指出,對於二二八事件,我們不但要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看,而且要站在台灣獨立建國的立場看。站在台灣獨立建國的立場看,有些受難者甚至也和國民黨一樣,應加以譴責。例如張七郎父子。

 張七郎父子從未參加二二八事件反政府的活動,只因張七郎被推選為花蓮縣長候選人,威脅到當時花蓮縣長張文成的政治前途,而遭張誣陷,父子三人一同受害。張七郎之妻詹金枝曾於事後的「訴冤狀」中說:「父子忠國死銜冤,天道昭昭自可憐,留得青青公道史,是非千歲在人間。」

 如前所述,未參加反政府的活動只是不值得歌功頌德而已,還不必予以譴責。張七郎父子應予譴責的地方是他認賊作父,作台灣歸併中國的幫兇。

 儘管很多獨派不承認於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歸中國,惟依照人民作主,人民的意思最大的國際法原則,台灣人民於第二次大戰結束後表達願意歸屬中國的意思,台灣因此歸屬中國。台灣人民於第二次大戰結束後表達願意歸屬中國的意思,由張七郎的經歷可以看出。

 張七郎幼年即開始學習漢字、閱讀古書。1900年,他十餘歲時,當時台灣為日本所統治,他曾前往清國廈門學習漢文3年。據李筱峰的研究,張七郎一向不穿和服和日式木屐,只穿唐衫或西裝。他與海外的兒子們通信,一概用漢文,如果孩子用日文寫家書,則必挨罵。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張七郎為了迎接新來的「祖國」中國政府,在花蓮籌建一個歡迎的牌樓,對聯寫著:「萬象回春事事須把握現在;一元復始處處要策勵將來」,上款則題「天下為公」、「國為民有」。

 從張七郎遺留下來的習字帖中,有的寫著:「歡喜江山歸依舊;迎來旗幟慶重新」、「四百餘里鯤身已去復返;五十一年婢僕垂死重生」、「治世三民無慚國父;共和五族一樣弟兄」。可見張七郎滿腦認賊作父的大中國思想,不知台灣獨立建國為何物。

 1946年3月,張七郎當選為花蓮縣參議員,並被推選為議長。同年10月,被選為制憲國大代表,赴中國南京,參加制憲會議。誰說「中華民國」憲法是外來憲法,與台灣無關?誰說台灣人民沒有歸屬中國的意思?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如果台灣人民能像韓國人民一樣獨立建國,或像1895年的台灣人反抗日本的接收一樣,反抗中國的接收(指建省,不是指受降),那台灣人民當然沒有歸屬中國的意思。

 但是,台灣人民在張七郎這種士紳的帶領下,歡迎中國接收,並參與台灣的省政及中國的憲政,說台灣人民沒有歸屬中國的意思,顯屬狡辯。如果台灣歸屬中國是錯的,那張七郎不是讓台灣與中國「送作堆」的幫兇嗎?

 總之,站在維護人權,譴責國民黨暴政的立場,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都很悽慘,令人一掬同情之淚。但站在台灣獨立建國的立場,像張七郎父子這種認賊作父,作台灣歸併中國的幫兇的受難者,並不可敬,甚至要加以譴責。其受難,說難聽一點是咎由自取。

 張七郎的倖存的兒子張依仁說,他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國民黨,只有國民黨倒,才會感到安慰。這也是反國民黨意識而已,不是台獨意識。

 張七郎的孫子張安滿曾帶著他的孫女向馬英九獻花,現在辯解說,他過去歡迎馬英九來訪,不代表他認同國民黨,只是馬跟他聯繫,他無法拒絕。就像國民黨中央要展覽張家史料,他也沒有拒絕之理。這連反國民黨意識都談不上,遑論台獨意識。台灣人民的奴性,不但從張七郎可見,從其後代也可見。

 有些獨派不分青紅皂白,把遭國民黨政府迫害的人,包括如張七郎之流的人,都當作英雄,當作「台灣神」來拜,可說糊里糊塗。這些人和張七郎的兒子張依仁一樣,只有反國民黨、藍綠對抗的心態,根本不知道台灣獨立建國是什麼!(傅雲欽/律師、建國廣場負責人)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