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林保華專欄中國特區

中國正在揚棄「韜光養晦」策略

 
 朱成虎將軍七月十四日有關中美如果爆發戰爭中國將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狂言,雖然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但是中國境內的憤青大受鼓舞,豈止中國國內,還有愛(中)國的海外華人;豈止憤青,還有「憤中」、「憤老」。按照毛澤東時代的語言,可謂:大長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美帝國主義的威風。一些御用文人為此做出政策上的解釋,說這是中國擺脫了「韜光養晦」政策的標誌。

 韜光養晦是一九八九年六四鎮壓與蘇東解體後面對反共浪潮鄧小平提出的策略,全文是所謂二十四字箴言:「冷靜觀察,韜光養晦,站穩腳跟,沉著應付,朋友要交,心中有數。」簡稱就是「韜光養晦」,也就是收斂光芒、隱蔽待機之意。中國歷史上的經典例子就是劉備羽毛未豐寄在曹操籬下時兩人「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但是,中國內部也有人為朱成虎的大嘴巴跺腳,因為這洩漏了中國的國家機密,不但為「中國威脅論」提供更多的事實,一旦將來中美發生戰爭,美國因為知道中國要首先動用核武器而搶先自己先使用,因為美國並沒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中國將因為失了先機而大大減少反擊的力量。

 由於朱成虎的言論代表了中國的國策,所以美國的強烈反彈使中國很被動,外交部開始以「個人意見」推搪,再後來由外交部長李肇星出來勉強表示中國仍然遵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十天以後,另一個資深的外交官員、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表示,中國還將長期堅持鄧小平制定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吳建民並引述未披露姓名的中國高層領導人的話表示,韜光養晦的方針至少還要用上一百年。

 將韜光養晦加上「有所作為」,不知道是不是篡改了鄧小平的指示,但是顯然要表示韜光養晦不是消極的,還要「伺機出擊」,以安撫那些野心勃勃的將領。而吳建民所引述的中國領導人是哪一個?應該就是胡錦濤,因為中國的外事與軍事工作都由他掛帥。

 在中國表示韜光養晦還需要一百年後,馬上有輿論配合來平息朱成虎風波了,似乎中國內部鷹鴿兩派的「兩條路線」鬥爭以鴿派取勝收場。中國成了愛好和平的國家了,反而是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在製造戰爭恐慌。

 其實如果真正了解「韜光養晦」這句成語的內容,就應該知道這句成語與中國所宣稱的「熱愛和平」、「不稱霸」等等完全沒有關係。中國並沒有放棄或改變崇尚暴力、堅持獨裁、推行霸權的立國原則和不擇手段的流氓作風,並且向全球推銷這套價值觀,韜光養晦只是條件尚未成熟時的謀略。一旦時機成熟,不需要收斂與隱藏,就破門而出了。

 從實際情況來看,江澤民掌握實權後推行「大國外交」和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就開始告別韜光養晦的策略。胡錦濤上台後,要顯示一下自己超越江澤民的氣魄,並且討好軍方而要表現的更加突出,這也是由於他在黨內高層權力鬥爭中彆了十幾年充當「老二」、被迫韜光養晦的氣。因此,在國際事務中揚棄韜光養晦之說並不是朱成虎言論出來後的政策解釋,而是從中國不斷宣揚自己如何「崛起」和軍事擴張的必要,就意味著已經正在廢除韜光養晦的武功。

 去年北京公然制定戰爭法而提出反分裂法、今年對日政策突然強硬、高調收購優尼科等等,都是人們對中共拋棄韜光養晦策略的解讀,這時已經不是江澤民時代的「偶爾露崢嶸」了。只是因為朱成虎太「冒進」引發反彈,北京才需要調整腳步,平息外界的警覺和不安。那個韜光養晦還需要一百年之說就如當年鄧小平說香港五十年不變、一百年不變,都是哄人的言詞,完全不可相信。

 在九月胡錦濤對美國做國事訪問前,北京在韜光養晦上或還有進一步的表演,甚至更進一步的討好,如最近向波音公司訂購四十二架七八七飛機(其實是作為波音違法轉移先進技術給中國被美國政府罰款的補償),來換取其他方面的政經利益。

 想想中國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敵視,一旦中國「強大」後對美國與世界造成的威脅,美國能不警惕嗎?紐約時報一再攻擊的「反中派」其實就是「反共派」,反共是捍衛美國理念的必然,紐約時報為中國的專制主義立威,這還叫「自由主義」嗎?

(2005.08.15)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