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台、中關係(香港篇)林保華專欄

香港泛民主派破解中共統戰

 

 十二月二十一日傍晚,香港立法會表決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泛民主派以二十四票反對,超過基本法所規定的三分之一票數予以否決。

 香港特區政府所提出的政改方案被稱為「鳥籠方案」,因為基本法規定了香港必須實現普選的目標,北京與特區政府就不得不以「循序漸進」為口號,以微小表面的所謂改革卻又增加許多枝節問題來阻撓目標的實現,企圖使這個目標變得遙遙無期。針對這個焦點,泛民主派要求政府提出一個普選時間表。這樣一個簡單問題,特區政府就是不肯答應,顯示他們根本沒有推行普選的誠意。

 香港二○○三年五十萬人大遊行以後,中共對香港政策改為以統戰的收買分化為主,這有些像中共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失敗後,轉而欺騙拉攏那樣。但是,這次表決結果,顯示中共分化民主派的企圖失敗。除了連集會遊行都不參加的劉千石投棄權票之外,其他都投了反對票。他們如何對付中共的統戰,值得台灣借鏡。

 中共的統戰手段有以下幾點:

 一,邀請包括泛民主派議員在內的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廣東。其中,曾經被沒收回鄉證的根據不同表現發給十年期回鄉證或一次性通行證,借以鼓勵他們有「良好」表現。

 二,繼續與由大律師組成的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溝通。多次邀請他們訪問國內,並且表示方案表決後還請他們到北京,他們是「泛民」中民望最高的派別。

 三,公佈可能與政府合作的泛民主派議員名單製造分化。因為政府只要可以爭取到二十五位泛民主派議員中的六票,方案即可通過。因此,哪六位可能轉向,成為媒體猜測的對象,連共黨的香港機關刊物也開出六人名單。他們大多數是有理念但沒有加入民主派政黨的議員。而四十五條關注組因為形象溫和,他們的四位議員也成為可能集體轉向的懷疑對象。

 四,在投票前夕,甚至那天開會以前,特首曾蔭權還公開宴請被認為可能轉向的議員溝通,以造成他們當中可能已經被爭取的假象。曾蔭權甚至上電視喊話說,只差個別票就可以通過方案了,誰投這個一、兩票就是「民主英雄」。

 這些心理戰造成泛民主派不少困擾,特別是香港媒體大部分已被中共滲透,更借此大肆炒作。但是,民主派應對策略成功,所以最終沒有被分化瓦解。

 第一,他們接受邀請訪問廣東「溝通」,有人一度輕飄飄,但是,因為雙方都堅守自己立場而導致訪問沒有成果,因此,泛民主派批判中共的作秀「圈套」,破解北京的統戰宣傳。他們在中國期間,夜間集體行動或攜帶家眷以免被「色誘」而成肉票。

 第二,十二月四日大遊行前夕,在反對為國安條例立惡法與五十萬人大遊行冒出來的四十五條關注組,宣佈他們將成立政黨,著名學者鄭宇碩、著名媒體主持人毛孟靜等坐在記者會的台上,不論他們是加入這個新政黨,還是只是表示支持,這個宣佈已經是對第二天的遊行產生巨大激勵作用,也粉碎了他們可能轉向的謠言。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參加遊行據說也和他們的鼓勵有關。

 第三,被媒體「報派」的「動搖人士」不斷表達自己的立場來粉碎謠言。其中,由會計功能組別產生的譚香文議員受到本組別巨大壓力,後來被認為最可能轉向的,在立法會投票前的表態中出來說話,率先發表感人的講話,哽咽的表明處境困難但堅決反對方案的立場,被認為「一錘定音」,從而奠定了除劉千石之外民主派的整個立場。

 在全過程,北京表面上低調而沒有插手,但是,港澳辦主任廖暉坐鎮深圳就近觀察指揮。遠在北京的七十六歲「護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許崇德在投票前夕則跑出來,指責主張二○一二年普選的陳方安生因為不甘寂寞而「一枝紅杏出牆來」,老學者的這種表態未免顯得為老不尊了。在政改方案被否決後,他又出來恐嚇說,特首有權解散立法會。可是,自稱代表主流民意的特區政府與中共,敢這樣做嗎?這個情況也與台灣有點相似,號稱「主流」者,卻是最反對公投。也是這位許教授,清楚知道政改騙局破產後特首也不會解散立法會,因此,只能無奈的說,北京還會繼續與香港的泛民主派溝通。

 北京以為給香港市民一些甜頭,還換了一個民望頗高的特首後,香港民眾就會放棄民主訴求,再經統戰分化,就可以全面控制,為所欲為。曾蔭權也非常自信,但是,他只對付香港市民而不是說服北京尊重香港民意,導致結果他所主張的「強政勵治」碰了一鼻子灰,威信受到打擊。而香港泛民主派破解了中共的統戰,天也沒有塌下來,難道中共要派出解放軍鎮壓不成?台灣在「一個中國」之外,如果不是某些政客欠缺民主理念與私心作怪,在對付中共方面,應該比香港民主派有更好的條件和表現。

200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