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施明德蓋棺論定首頁林保華專欄

倒扁運動與媒體暴力

 記得中共召開九大時,毛澤東曾在內部講話中說,吃飯的時候,要想到拉屎。這其實是毛澤東的夫子自道。因為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大民主」時,沒有想到最後居然無法收場,到最後自己「殉道」後,文革才結束。

 施明德發起倒扁運動,聲稱「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準備殉道,並且一再聲稱「沒有退場機制」。政治本來就是妥協的藝術,只有共產黨的政治才是誓不兩立,你死我活。因為共產黨與毛澤東都不諱言:共產黨的哲學是鬥爭的哲學;與人鬥爭,其樂無窮。

 在這個情況下,如何保證「靜坐」的施明德可以「必勝」,傷透施的核心幕僚與倒扁媒體人的腦筋。於是,因為「書生氣」而要與暴力、色彩區隔的發言人賀德芬還沒有開始靜坐就被淡出,換來一連串「創意」。除了組織「紅軍」製造赤潮,就是如何發揮暴力的威懾力量,而紅衣本身象徵的鮮血,就帶有恐怖暴力的視覺效果。

 當年的黨外與執政前的民進黨,在向黨國專制體制衝擊時,有一套「暴力邊緣論」的主張,作為「戰神」的施明德,自然懂得箇中三昧,拿來殺回馬槍。阿扁當然也瞭解其中奧秘,所以說阿扁不會倒,施明德也不會倒。然而,他們忽略了,萬一群眾運動過程中,出現情緒失控,或黑道與中共強力介入,就不是沒有出現擦槍走火的可能。

 如果瞭解文革期間「兩報一刊」對運動的指導作用,也怪不得有人質疑台灣是否也有「兩報一台」在引導這場靜坐運動,甚至煽動暴力。這在香港的法治社會是被禁止的,但在台灣民粹情緒瀰漫下,陳水扁總統又因為施明德受他人委託的請求,表示了對新聞自由的尊重,保證任內不會關閉一家電視台,台灣的自由媒體就更加如虎添翼了。

 在九月九日倒扁靜坐的前三天,「中國時報」主筆楊渡在「網路主筆室」發表一篇非常有爭議性的文章「不敢動亂,倒扁免談」。從標題就可以看出它要傳出甚麼資訊了。文章在排除陳水扁下臺的各種可能性後說,只有美國才可以迫使陳水扁下臺,「但怎麼樣才能撼動美國的決策呢?唯一的辦法,老實說,這真的是唯一的辦法,就是動亂。」「是的,以群眾運動,讓台灣陷入動亂,十天,二十天。當陳水扁政府無法管理台灣,無法安定社會秩序,整個台灣在崩潰邊緣,美國才有理由出手,叫陳水扁下臺。因為他再不下臺,中共可能出手,美國也受不了。」

 因為煽動性太明顯,這篇文章不宜在平面媒體出現,但是,震撼效果一樣出現,因為該看到的人都看到了,網上點擊率立刻達到一萬次以上。

 同一天的「中國時報」評論版,則發表由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趙剛寫的文章「暴力、革命與社運」,反對「告別革命」之說。作者聲稱:「我也不喜歡暴力──這還需要表態嗎?」但是作者又說:「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公開反對暴力的,常常是手握暴力的,而他反對暴力,恰恰是為要解除別人的暴力,以便擴充自己的暴力。這種修辭的暴力,或是暴力的修辭特別當它是來自國家機器時,自主公民當付之以橫眉冷笑。」這是以比較隱晦的形式鼓吹暴力的必要。而最大問題是混淆了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對暴力態度的根本區別。這與有些人把台灣靜坐運動與中國八九學運混淆起來是同樣的錯誤。按照毛澤東的說法,是混淆了西安與延安的區別。

 於是,在這種暴力思想指導下,倒扁總部的「創意」不但圍繞暴力,某些媒體的報導,也充分展現暴力傾向。似乎「寶島」不變成「暴島」,某些人就不能安寢。

 為了鼓勵乃至升高倒扁情緒,統派媒體如同中共媒體一樣,開動宣傳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厭其煩實況轉播紅軍倒扁情況。人多時固然可以播送波瀾壯闊場面;人少時就播送局部地區個別人的激情特寫,不給觀眾看到場面冷落的情況,以免影響大局。

 廣電基金會對媒體報導倒扁活動進行側錄觀察,以倒扁總部發起百元募款期間的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每天下午二時至晚間八時之數據為例,顯示TVBS-N報導總則數及總秒數,均居各台之冠,該台每小時中有75%的新聞與倒扁有關;東森新聞則以62%緊追在後。

 台灣社委託廣電基金會進行「2006凱道群眾活動新聞播報觀察」,發現中天電視台在九月十四日下午二時至五時,每小時新聞有關倒扁的報導,平均則數為8.3則,但反倒扁新聞只有0.3則。十五日同一時段,中天電視台每小時有關倒扁的新聞報導,平均報導則數為9.3則,平均播報時間為60分鐘。換句話說,全部都是倒扁新聞。十六日同一時段,中天電視有關倒扁新聞的報導,平均是28.8分鐘,而凱道綠營難得二十萬人反倒扁新聞的報導,則是26.3分鐘;在九一六集會後隔天,也就是十七日,有關倒扁新聞的報導,平均是32.3分鐘,反倒扁新聞只有5.4分鐘,後者則集中於報導中天主播黃鵬仁被民眾騷擾的相關新聞。

 即使由藍營控制的國家廣播通訊委員會NCC,也在靜坐第三天的九月十一日表示,近來部份媒體在處理倒扁新聞時,使用了兩年前總統大選後的群眾運動畫面,卻沒有作出標示,容易讓觀眾以為又發生了激烈的抗爭。這不是誤導是甚麼?

 而在播送這些畫面時,當然少不了最激情與暴力鏡頭。

 九月九日靜坐開始前,一位十六、七歲小女孩走過凱道,因為表達了不同意見,被幾位台灣維園阿伯訓話,有一位用手指頭指著她的鼻子用北方鄉音罵「幹你娘」,事後這位小姑娘還被他們請到一邊接受「教育」。
 就如六歲男孩穿紅衣服上臺朗誦要把阿扁送上斷頭台的詩歌,電視也反覆播送,還有在場民眾的喝彩。
 機車騎士因為不肯伸出倒扁手勢,發生口角而被粗暴的推倒。在暴力面前,他唯有自認倒楣,扶起車子,倖倖然走掉。
 其他毆打、砸車場面,也透過電視傳播到全台灣。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九月十日應中天電視邀請到凱道現場接受訪問,也被倒扁民眾追打。
 到倒扁民眾移師臺北火車站後,因為那裡是交通要道,受影響的民眾更多。連附近商鋪只賣紅茶不賣綠茶,也被報導而煽動對抗情緒。
 九月十六日綠營集會散會後,車子被追打,特別是「歡喜婆婆」在火車站等公車回家時因為帶有挺台旗子被毆打昏迷,送醫院急救,更使綠營支持者嘔血。

 這些媒體播送的內容,使另外部分民眾非常反感,才在九月十六日那天發生阻止中天主播轉播的事件。而當施明德宣佈「遍地開花」,紅軍進軍南部時,由於臺北公權力不彰,沒有處理上述暴力事件,才迫使南部民眾自己出來保衛自己安寧的家園,導致發生流血衝突。這又為統派媒體渲染「挺扁民眾挑釁」的好話題。

 而一直表現溫和的警政署突然之間強硬起來,不但立刻抓人,而且組織專案組處理;而台南一個民眾只是喊「我愛阿扁」(按照共產黨的說法是「樸素的階級感情」),就被警察指為「挑釁」圍毆。這種「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能真正平息兩派的對抗嗎?

 如果紅綠對峙下去,情緒無法冷卻,暴力只能有增無減,對台灣是重大傷害,得益者只是中共。台灣媒體與政治人物,如果真愛台灣,還要保全自己國家的話,就應該做降溫的工作,鼓勵各種方式的退場機制。(原刊於香港《開放雜誌》2006年10月號)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