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族與族群首頁林保華專欄

林保華由中國人變台灣人

 (本文是林保華接受《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的專訪,2006.10.09在該報刊出)

 從中國到香港,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前三天離開香港到美國,原以為將在此終老的林保華(筆名凌鋒),今年已經悄悄返台,決定把台灣當成他的最後一站,林保華說,「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國家」,在台灣更有其他民主地方所找不到的「認同」。

 林保華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畢業後,在上海的大學任教,一九七六年他獲准離開中國到香港,出來第一天就開始為文罵共產黨,學的是共黨史,曾經生活在共產世界,林保華卻說,共產黨的話絕對不能信,這句話任何時候都適用。

 認同台灣 已定居台灣

 林保華指出,想來台灣是一直存在於腦海的念頭,但從未付諸行動,九年前到美國時,抱持的是就此長久住下來的打算,買了房子也一切打點就緒,但是,隨著與台灣的連結愈來愈多,對台灣議題的持續關切,終於觸發他收拾行囊和太太回到了台灣,就此定居在台北市。

 林保華解釋,在香港,直接接觸的台灣人不多,到了美國,反而和台僑以及法輪功組織有了密切的互動,從這些人身上,他看到出錢出力無悔付出奉獻的一群人,讓他深受感動。加上在美國他學會了使用電腦,源源不絕得到來自台灣的政情變化資訊,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催化劑。

 他感慨表示,早在九七之前,他在香港以一個被中共騙了幾十年的過來人,大聲疾呼必須拒絕「回歸」挽救香港的民主,當時包括一些民主派人士甚至都認為他過於偏激,一些港人以為胡耀邦、趙紫陽的開放政策後共產黨已經變了,中國人應該回到中國。

 他說,英國在與中國簽約前,原希望聯合港人爭取更好的條件,遺憾多數港人對共黨本質認識不清,使英人陷於孤立,而接受所謂「五十年不變」的後果,就是現在香港民意走到死角,民主失去希望。

 林保華認為,台灣當前的氣氛很像當年的香港,親中浪潮高張,許多人訴說中國如何美好,看到所謂的經濟崛起,卻忽視政治緊縮倒退,但是,他這個真正在中國待過的人,必須說在中國連做一個人的基本權利都沒有,即使在殖民地當二等公民,都比當一等國民好,因為他有言論自由,不必再擔心受怕。中國這些年經濟是好起來了,但是,受惠者並不是普遍的中國人民,這種發展在他看來仍是失敗的。

 民主台灣 中國的典範

 林保華質疑,在香港時他與國民黨時有往來,長期在中央日報寫文章,但政黨輪替後的國民黨,這六年來已經在反共的基本信念上變質,甚至已經投共,許多作為一直在討好中共,不配當台灣的在野黨,這些現象讓他驚訝生氣,最後下定決心回台,到處為文、演講,希望為台灣做一些事,想辦法保住台灣的民主體制。畢竟,民主台灣的存在,對中國就是一個典範,中國共產黨沒有理由繼續一黨專政。 

 林保華開玩笑,如果要頤養天年,在美國最好,如果要趨炎附勢,應該找有國民黨產的馬英九比較快,選擇在台灣比較低迷的時候回來,很清楚這是義理之爭,台灣人真的要好好認真思考如何生存與壯大的問題,無論如何要挺住本土政權,更是嚴肅課題。

 他強調,當年到達香港,文革沒死的他曾感慨「我的第二生命保住了」,今天落葉台灣,由中國人改而選擇當台灣人,他想說的是「有自由與認同的地方就是我的國家」。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