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謝志偉專欄 首頁

TAIWAN POWER──看吳乙峰的《生命》

 這不是一部尋常的紀錄片。《生命》記錄了四個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喪失親人的家庭,四年來如何重建「心靈災區」的歷程。其中一個家庭是在地震時失去年僅兩歲女兒的電鑽工人張國揚、吳玉梅夫婦。《生命》中有相當的片段是實錄國揚在山區裡深達兩層樓高的坑洞下鑽地,而站在坑洞上端的玉梅則將吊上來的石塊泥土傾倒出去的景象。也因此,怪手機器在烈日酷照下的廣闊崩塌山區裡四處挖掘搜尋罹難者屍體的情景,對照著痛失愛女的電鑽工人在同樣是山區裡漸次陰暗的地底下汗流浹背鑽地的「幹活」,正隱含著貫穿《生命》這部紀錄片的兩大人生哲學命題:「尋──死」與「求──生」。

 經歷「尋──死」的過程後,非但國揚、玉梅「再生」一女,另一對失去母親和兩名稚子的夫婦則「重拍」結婚照,「再度」蜜月行,而年僅十六歲、痛失雙親的女孩發覺自己懷孕後,也堅持生下孩子,期盼在婚後因延續出一個「家」而不再孤單。至於徘徊在「生死」之間的羅佩如最終在克服失去至親「尋死以求解脫」的夢魘之後,遠渡重洋到美國實現她留學的願望──也是另一種「再生」。

 「生與死」的對話也呈現在吳乙峰穿插於片中,與他早於多年前死於一場火災的大學同學之虛構的書信往來,更見於吳與拍片期間中風的老父之間的互動關係上。在家鄉宜蘭某個老人院裡,推著坐在輪椅上,目光呆滯,不時萌生尋短意念的父親,吳乙峰試圖點燃父親求生意志的同時,卻也不得不深感震撼地意識到,那個當年充滿生命力的父親實已死亡。躍進現場的「導演」吳乙峰奔走在自家老父「中風復健」與災區家屬「心靈重建」的記錄動線上,咀嚼著生命不能「倒演」,卻能延續的悲喜事實,正如片中一再出現的鐵軌,是兩條並行不悖、複製著重複的延長線!

 鏡頭裡,雨點不停地打在火車司機駕駛窗前,模糊了視線,卻也被雨刷不停地拭去,重現「前途」,此正如發表首映感言時,同樣來自宜蘭的田秋堇所指,儘管黑暗的山洞一再出現,火車終將出洞而重見天日。再看,在地底幹活的國揚一再地從深層升起,與在上端迎著他的玉梅會合,兩人一口飯、一匙湯,凝望著遠方,思念、掛記著逝去的稚女時,也正以最貼近這塊土地的方式建構著「生命」──他們攜手共為台電打「地基」,而我不由得想到,台電的英文不正是「Taiwan Power」?真正的「Taiwan Power」之一不正呈現在記錄台灣歷史,拍攝台灣故事的電影裡?不正在庶民的堅韌生命力裡,而非大人物的豐功偉業中?

 這不是一部尋常的紀錄片,它標誌出,生命的高貴不在「圓滿無缺」而在「掙扎無悔」。吳乙峰不僅拍了一部心靈重建的紀錄片,他還拍了一部人類生命的橫切片。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4.09.15

最近更新目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