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媒體與政治的關係


/2003.01.19


姚人多專欄

 首頁 政治修理站

 針對昨日陳文茜委員對筆者的批評指正,我有所回應,希望藉著這次與陳委員的理性對話,來徹底釐清台灣媒體與政治間的關係。 

 讓我們鎖定在一個在我看來是最根本的東西:立法委員在電視上主持節目對不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個簡單的是非題,甚至在西方民主國家裡,這個問題根本不再是個問題,因為答案已經很清楚:政治人物不應該也絕對不能在媒體中主持節目。一向號稱深具國際觀的陳委員,不知是否可以舉出當今西方民主國家中像她這樣一個媒體政治兩棲動物的例子? 


 陳委員對她自己主持電視節目所提出的理由有兩個:第一、她不想「讓大眾喪失了解國家重大政策的機會。」我承認陳委員所講的,讓民眾了解國家重大政策的確有其必要性,不過,這個東西絕對不是靠一個政治人物到電視台開個節目來達成。難道台灣的電視工作者都沒有人才嗎?難道少了陳文茜的「文茜小妹大」,台灣的民眾便無法了解國家重大政策? 

 說實在的,如果陳委員主持的節目真的可以讓民眾了解國家政策,那也許可以彌補她作為一個立法委員跨足媒體先天上的「不正當性」。然而,據我長期的觀察,上陳委員的節目的來賓都是幾個固定的臉孔。咦,國家政策何止千頭萬緒,難道這幾個有著特定黨派的特別來賓有著通天的本領,台灣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他(她)們全都能談? 

 一個談話性節目應該是一個理性溝通的機制,這個理性溝通的機制是由下列要件所構成:客觀中立的主持人帶引代表各方意見的來賓在公平分配時間的原則下讓來賓們暢所欲言。這個簡單的基本原則在所有的民主社會裡都是成立的。然而,若是我們檢驗陳委員的節目,任何人都會發現,「文茜小妹大」離這個基本原則非常遙遠。 

 其次,關於陳委員所提的第二個她在電視上主持節目的理由:她希望有一個固定的工作。我非常訝異,如果陳委員的論點可以成立的話,那麼立法委員去開公司、包工程又何錯之有?是不是只要宣稱自己需要一份「固定的工作」,立法委員便可以捨棄基本的「利益迴避」原則?專業的立委、專業的政治人物乃是一個民主社會中最基本的要件之一,台灣的民間社會一向缺乏這種呼籲,這就為政治人物的主持工作開了一個方便之門。 

 我一開始就說,我希望與陳委員的對話是一個理性的互動。作為一個理性的互動,我必須承認我在「庫妮可娃與陳文茜」一文中單就出席率來論斷「兩棲動物」的確有失全面性的關照。這一點我在以後會引以為戒,在此特別謝謝陳委員的指正。不過,我深切地希望陳委員可以把對我學院中人冷靜客觀的要求套用在自己身上,下次主持節目時不妨問一問自己是否達到了自己所提出來的要求。 

 筆者身為一個社會學者,批判社會進而改造社會乃是社會學界自孔德、馬克斯、韋伯等大師所遺留下來的寶貴傳承。我想,任何人都不否認,陳委員在若干議題上的著力令人敬佩。然而,只要有政治人物一天留在媒體裡面,我的批判便一天不會停止。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