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萬支票之謎


/2002.12.06


姚人多專欄

 首頁 政治修理站

 台灣的民眾往往對國內各家報社的政治立場心知肚明,但很少有人有機會證明這個政治立場真實存在。今天我就利用總統府與中國時報的爭端來談談那個難以被捕捉的報社政治立場。

 事情是這樣的。十二月四日中國時報刊登一則消息,消息中表示蘇惠珍曾透過余陳月瑛轉交給謝長廷一張四百五十萬支票,最後輾轉作為民國八十三年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期間的政治獻金。這個消息刊出後立刻遭到總統府嚴正駁斥。隔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這所謂的台灣三大報在十二月五日分就這個事件做出相關報導。我現在就來做一點比較的工作。

 首先,就數量而言。十二月五日中國時報的相關新聞總共有五則;聯合報十二則;自由時報七則。除了「總統府澄清」、「本報啟事」、「陳總統委任律師函」、「編輯部說明」這四則自我澄清、道歉以及總統府的新聞之外,中時只刊登了「謝長廷遺憾總統無端波及」一則相關報導,顯然地,中時對這四百五十萬不願多談。特別值得一提的,這三家報紙中動用最多篇幅來處理這則新聞的是聯合報。該報十二月五日的報紙中,除了頭版一則有關WTO的報導之外,前三版全部是相關的新聞報導。

 接下來我的重點在於比較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對這個事件的新聞處理。讓我們來看看當天兩家報紙都有的新聞。這種新聞總共有五則:總統府去函中國時報、陳總統的委任律師函、施明德的意見、余陳月瑛說事隔多年記不清楚、謝長廷的記者會。然而,如果認為同樣性質的新聞代表兩家報紙見報的文字都一樣,那就大錯特錯了。舉施明德的新聞為例,聯合報給的標題是「政治獻金亂無章法,施明德:應速立法」;而自由時報給的標題則是大相逕庭:「施明德:獻金應與扁無關,李全教用意在於打擊謝長廷選情」。也就是說,政治獻金該立法的事被自由時報給忽略,而施明德所說的獻金與陳水扁總統無關的事卻被聯合報給忽略。這中間的差異難道還不能說明那個難以捕捉的政治立場嗎?

 如果不能,讓我們再來看看只有聯合報有的新聞。這種新聞有四則,分別是:「言論自由猶在耳,國民黨團指扁說話不算話」、「檢調曾經查到四百五十萬支票流入謝長廷帳戶」、「謝長廷掌福利國,應是派系運作經費」、「連戰:應講清楚,宋楚瑜:應查到底」。而只有自由時報有的新聞有一則:「陳定南:新瑞都案總統從未介入」。這中間最有趣的地方則在於,這些新聞出現的「報社」不能也不會互換。也就是說,國民黨團指責陳水扁控告中國時報的舉動乃是自打嘴巴的新聞不會出現在自由時報,正如同陳定南為陳總統背書的新聞不會出現在聯合報。

 報社有它們的政治立場並不是件見不得人的事。在英國,人人都知道泰晤士報是親保守黨的報紙,而衛報則是親工黨的報紙,儘管如此,沒有任何英國人質疑這兩大報的水準。在台灣,所有的媒體都宣稱自己最客觀、最中立、沒有顏色、沒有政治立場、最能代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如果這是真的也就算了,但實際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在此,我於是要斗膽地呼籲台灣各大報,乾脆明天投票日的時候在頭版刊出支持哪一位候選人。這樣一來,不只讀者很明白報社的立場,而報社也不用繼續維持客觀中立的假象,一天到晚在新聞編輯及標題上行些遮遮掩掩、躲躲閃閃的小技巧。

 我個人非常期待那一天的來臨,不過在這之前,身為讀者的我們必須培養一點閱讀的小技巧。當我們每天看報紙的時候,不只要去讀它們刊出來的東西,而且還要去讀那些它們不想刊、不能刊、不會刊的東西。因為,一些寓意深遠的政治意義都是寫在這些白紙黑字之外的地方。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