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阮銘目錄 首頁  1

站在歷史的高度 觀察台灣與中國

海峽兩岸的未來十年(上)

2

3

 感謝余文儀醫師給我機會來拜會台灣東社的朋友。他給我的考題,是「海峽兩岸的未來十年」。今晚在座這麼多台東師範學院的同學,未來就在你們肩上,這也是你們的考題。

 現代世界十年的變化,超過以往一個世紀。尤其科技的突飛猛進,可以迅速改變世界面貌和人的生活。我不相信「先知」的預言,有人剛預言高雄要「二次政黨輪替」沒應驗,又在預言2004「二次政黨輪替」,中國國民黨主席要結束「臥薪嚐膽」、「重回駕駛座」了。你們信不信?

 我們看兩岸,不能把眼光侷限於海峽,必須站到世界歷史的高度,去觀察台灣與中國。今晚我準備講三個部分:第一,世界歷史的重大轉折;第二,方向未定的胡錦濤中國:第三,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最近更新目錄


世界歷史的重大轉折

 世界歷史正進入新的時代。改變世界歷史的,不是中國共產黨的天安門屠殺,不是蘇聯、東歐共產黨制度的崩潰,也不是賓拉登九一一恐怖攻擊或布希的反恐戰爭。改變世界的是什麼?

 霍金(Stephen Hawking)在《胡桃殼裡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中說:「世界在這一百年間的變化,超越了過去任何一個世紀,這並非由於新的政治或經濟學說,而是基礎科學的發展帶動了科技的突飛猛進。倘若要為這些進展找個代言人,自然非愛因斯坦莫屬。」

 一點不錯。這一百年間,所謂「新的政治或經濟學說」,或所謂「新思維」,其實並無多少「新意」,沒有超越歐洲啟蒙運動時代;甚至更早,文藝復興、古希臘時代的基本觀念。無非一個自由,一個平等,人類有史以來最古老的哲學。直到最近去世的政治哲學大師羅爾斯(John Rawls)最後一部著作《Justice as Fairness》,討論的還是這兩個古老命題。有趣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寫了一部《Development aS Freedom》,書名正好配對。中文譯本譯作《作為公平的正義》、《經濟發展與自由》,我看不如譯為《正義即公平》《發展即自由》更合乎原意,這兩位作者都把自由與平等視為人類不可分割的基本價值。

 人生來自由平等,但現實社會中又達不到自由平等。於是有的主張自由先於平等,有的主張平等先於自由。現實社會中,沒有自由的平等是奴隸的平等,像中國的人民公社,一群被平等地綑綁在國家土地上的不自由的奴隸,無法自己支配自己的命運。而沒有平等的自由是貴族的自由,特權的自由,黑金的自由。中國已從不自由的平等走向不平等的自由。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Condoleeza Ricc)喜歡講的一句話是:「當美國開國之父講到『我們人民』時,他們指的不是我。」像她這樣的黑人、女性,當時被排除於自由人之外。這說明人類實現平等的自由和自由的平等,是漫長的歷史進程;而決定性的因素不是政治、經濟學說而是科學的進步。政治、經濟學說古已有之,那是一個想像的烏托邦;而科學的進步,使人類得以從「想像的烏托邦」,接近到「現實的烏托邦」。今天人類走到了重大的歷史轉折:科學的進步,使人的自由思想和創造力,取代權勢和暴力成為歷史發展的槓桿。這個新時代主導世界變化的,不再是戰爭與霸權,而是目由與平等。

 上世紀四十年代,人類終結法西斯暴政需要付出反法西斯戰爭的代價。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人類終結蘇聯、東歐的共產黨暴政已不需要武器,以自由思想與自由經濟就結束了蘇維埃帝國的軍事霸權擴張。科學與自由,是推進人類歷史的普世價值。

 愛因斯坦是德國猶太人,希特勒發動「反猶太科學運動」,出版了《一百名作家反對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說:「何必一百名?假如我不對,一個人反對就夠了。」同樣的道理,假如一個人是對的,一百萬人反對他,也改變不了真理。愛因斯坦被希特勒從德國趕到美國,這件事本身就決定了科學與自由的結合,必定戰勝摧殘科學與自由的法西斯軍隊。

 然而有人說,現在不是還有戰爭?美國不是打了阿富汗,又要打伊拉克?

 這種戰爭只是送走舊時代的輓歌,無法改變新時代的方向。在舊時代,國家的強大依賴土地、資源、市場和廉價勞動力的佔有,為了獲得這一切,就必須擴張軍事力量,發動侵略戰爭,攫取殖民地。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理論」,就是所謂「占有更大生存空間的天賦權利」。於是貪欲與權勢欲、戰爭與暴力就成為歷史發展的槓桿。這個舊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今天,基礎科學的發展和普及導致人的智慧和創造力的解放。既然人的智慧和創新精神已成為新時代生產力的根本要素,成為歷史進步的槓桿,那麼,世界走向民主、自由和開放就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這就是世界各地軍事獨裁政權皇冠紛紛落地的歷史根源。像阿富汗、伊拉克這種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戰爭,只是專制與恐怖主義結合的最後堡壘走向覆滅中的歷史插曲,再也不可能激起像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歷史動盪。

 所以未來十年,人類歷史將進入的,不是什麼「中國世紀」,不是「中國將成為全球發展火車頭」的時代。我們進入的,是自由與平等,自由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成為全球發展火車頭的新時代。我們進入的,是現代科學發展使古典政治、經濟學說中的烏托邦成為現實的新時代。

 季辛吉──布里辛斯基──柯林頓式的實力平衡戰略,是建築在大國集團貪欲和權勢欲平衡基礎上的舊時代戰略,早已不適合新生產力時代的歷史要求了。季辛吉主張美國扮演十九世紀英國的角色,「在歐洲加強北約,阻止俄國再起;在亞洲扶植中國,穩定亞太均勢。」結果卻使俄國向中國靠攏,讓中國稱霸亞洲,破壞亞太均勢。假如柯林頓──季辛吉戰略延續下去,全球自由力量將被迫跟著美國在共產中國軍事霸權面前退縮,而台灣將長期處於中國軍事吞併威脅之下。

 今年(2002)9月17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這個新戰略的核心,就是以自由的聯合終結專制與恐怖主義的結合,稱作「a balance of power that favors freedom」,比季辛吉──柯林頓的「balance of power」加了兩個詞:「favors freedom」,意義就迥然不同。萊斯十月一日在紐約演說專門論述這新戰略。她指出:「一切自由國家都應肩負起維護有益於自由的實力平衡,我們中間無人期待一個拒絕我們的共同價值的軍事霸權崛起。」像柯林頓那樣跑到中國去同「北京屠夫」在天安門下並肩檢閱屠殺無辜學生和平民的共產黨軍隊,跑到紐西蘭去同江澤民聯手開記者會打壓自由國家台灣的可恥演出將不可能重演。

 在變化了的世界和美國,民主黨代表自由主義、共和黨代表保守主義這樣一種傳統觀念已不適用。共和黨的布希,在維護自由國家的自由權利方面,比民主黨的卡特、柯林頓更言行一致。布希和他的政黨在美國獲得的聲望和支持不是歷史的偶然,他的確能夠站在時代的制高點把握住世界歷史的方向。

 台灣那些反對自由與平等的政客、立法委員、媒體人、假學者,攻擊台灣,抹黑台灣,攻擊美國,抹黑布希,歌頌江澤民,歡呼賓拉登,摧毀民眾對自由國家的認同與信心,有個「名女人」還把賓拉登的白鬍子掛在自己的下巴上瘋狂作秀。這些人顛倒歷史方向,妄圖開歷史倒車。他們喜歡說時間在中國一邊,不在台灣一邊。

 中國代表不自由,代表不平等,代表不民主,「三個代表」,代表歷史錯誤一邊。台灣代表自由,代表平等,代表民主,也是「三個代表」,代表歷史正確一邊,雖然還需繼續努力。時間究竟會在誰一邊?台灣與中國的未來,取決於誰能夠把握住自由與平等這個世界歷史的方向。

方向未定的胡錦濤中國

 中國的未來十年,是胡錦濤時代。十六大不但是世代交替,而且是時代交替。江澤民時代已經過去。這不取決於江澤民的個人意志,也不取決於中國一國。江澤民代表的,是那個貪欲與權勢欲成為歷史發展槓桿的舊時代。

 所謂中國發展的奇蹟,是以共產黨專制制度下國家壟斷的不自由勞工(包括大量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廉價農村工──在中國叫「農民工」,即做工人的工作,不得改變「農民」的身分,工資比工人更低,工時比工人更長,被剝奪工人的一切權利)和國家壟斷的土地、資源,「磁吸」國外資金、技術、行銷通路,形成「世界製造工廠」,向全球輸出其大量廉價產品,同時向全球輸出跨國企業超額利潤、製造業工人普遍失業、貧富差距擴大和通路緊縮。也就是以全球跨國企業和中國共產黨政府特權貴族攫取大量財富的自由,製造中國勞工和世界失業勞工生活貧困化的平等!

 所謂「中國競爭力」,就是以蒸汽機時代英國企業剝奪本國勞工和殖民地勞工的殘忍手段,製造數位時代的世界商品。如果說「中國是世界的火車頭」,那就是把「世界工廠」從二十一世紀開向十九世紀的歷史倒車的「火車頭」!

 江澤民開歷史倒車的成功,有其國際因素。他獲得了柯林頓和葉爾欽兩位「戰略夥伴」的攜手合作。柯林頓為滿足跨國大企業夢想攻占「中國巨大市場」之貪欲,同中國結成「走向二十一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不但讓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充斥美國市場,致使本國製造業衰退、製造業工人失業;而且促使中國軍事霸權迅速崛起威脅亞太鄰國。葉爾欽則源源不斷以軍事裝備、軍事技術、軍事科技人才供應中國,換取俄羅斯短缺的硬通貨和中國廉價消費品。這位大夥伴使江澤民左右逢源,自我膨脹到以為中美兩霸聯手,即可主宰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新秩序」。

 支持中國軍事霸權擴張的另一個小夥伴,就是中國國民黨和台灣民進黨內鼓吹「西進」戰略,掀起台灣企業「水往低處流」、「重心轉移中國」狂風惡浪的新、老「半山」。

 中共十六大是江澤民時代的終結。首先是世界變了。江澤民的兩個「戰略夥伴」葉爾欽和柯林頓已先後退出舞台。那個曾經統治舊時代的季辛吉──布里辛斯基──柯林頓全球戰略已退出歷史。布希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如此概括今天的中國:「中國領導人尚未對自己國家的性質作出根本性的選擇,美國期待同變化中的中國保持一種建設性的關係,而其決定性的關鍵是中國的民主發展。假如中國選擇擴張軍事力量威脅其亞太鄰國,將是一條阻礙其自身成為偉大國家的絕路。」

 這就是說:中國正走在方向未定的十字路口。究竟是走向自由民主,還是走向軍事擴張威脅其他亞太鄰國?中國新領導人必須作出選擇。

 中共十六大,概括起來八個字。「三個代表」,屬於過去的江澤民時代,屬於共產黨壟斷一切權力、主宰全國人民的時代,這個舊時代必須結束。「全面小康」,屬於胡錦濤時代,是中共十六大宣布的中國未來發展目標,但走向這個目標之路尚待確定。

 「三個代表」在理論上是不通的。誰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代表一個時代引領生產前進的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科學高峰,如牛頓代表的機械化時代,愛因斯坦代表的電子、資訊、數位化時代。中國共產黨靠專制制度下不自由的廉價勞工榨取財富,豈能冒充先進生產力?誰是先進文化的代表?蘇格拉底、但丁、莎士比亞、孔子、莊子、李白、曹雪芹、魯迅。箝制思想、踐踏文化的中國共產黨能冒充先進文化?誰是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只能是廣大人民自由意志選出的代表!共產黨能強姦人民意志自封代表?如此「理論」塞進黨章,還準備塞進憲法以滿足江澤民愚蠢的個人虛榮心,豈非給中國增添又一則荒唐的歷史笑話?

 「全面小康」,是理性的務實目標。上世紀末,江澤民已宣布中國GDP比1980年翻兩番,已提前完成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事實上江澤民時代中國廉價勞工創造的財富,大部分流失到江澤民擴張軍備、每年兩位數字軍費增長,共產黨貪瀆腐敗分子侵吞國家財富、轉移國外私人置產,以及國家大量冗員消耗、國營企業大量虧損等方面。全國形成少數特權階層暴富,「大多數人民」尤其農村地區貧困,貧富兩極化的不平等社會。

 中國第四代領導人看到了中國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嚴重性。他們對於中共十六大提出以二十年時間,在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是認真的。十六大一結束,溫家寶立即到貴州省貧困地區考察。回來之後,十二月二日,胡錦濤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經濟工作,決定近期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二月九日到十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十二月十二日,胡錦濤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研究進一步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問題。繼之,十二月二十六日,胡錦濤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農業和農村工作。

 這就是說,在十六大結束後的十二月一個月內,新的中央連續開了四次會議(兩次政治局全體會議,一次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集中討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問題。特別的是,每次都由新華社作詳盡公開報導,公之全國大眾。這在中共歷史上是空前的。胡耀邦時代只有中央全會和中央工作會議公開報導。趙紫陽增加透明度,也只每月一次政治局全體會議公開報導。江澤民時代則完全黑箱作業,幾乎返到毛澤東文革時代的做法。第四代領導確有新作風、新氣象。從公開報導看,會議務實,措施具體,可以明顯看出新的中央對於「全面小康」在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已有「憂患意識和緊迫感」,特別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於明年經濟工作,強調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發行一定規模的建設國債」;「國債資金的使用」,同「農村、西部、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建設傾斜」,同「擴大就業、改善人民生活、促進消費結合」,「實現投資、消費雙拉動」。也就是從江澤民時代的「出口導向」、「富國強兵」轉到「內需導向」、「富民為本」,確有新意。

 看來,在經濟領域,第四代已把「全面小康」作為重新出發的起點。但整個國家的未來方向尚待確定,就是從江澤民時代的「一手槍桿子(軍事擴張),一手筆桿子(意識形態專政)」轉到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社會的方向轉移,不但解決生活貧困問題,而且要解決國家公民的政治權利問題。

 中國要實現平等的自由和自由的平等,必須解放農民,解放工人,解放知識分子。不是要他們革命造反,打土豪分田地;而是讓他們獲得思想的自由解放,使十三億中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槓桿。那時的中國,才是偉大的中國。

 胡錦濤有沒有看到這一點,現在還不清楚。他從經濟著手解決不平等問題是對的。但若不繼之以從政治著手解決大多數人民的不自由問題,少數貴族、特權者自由掠奪國家財產的貪瀆腐敗問題也不可能解決。

 所以中國未來十年,關鍵是民主化。一個農民、工人、知識分子沒有思想自由、政治自由的國家,是不可能實現全面小康的。這是胡錦濤必須面對的選擇,方向的確定愈早愈好。

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台灣長期在外來政權統治之下的緣故,有些知識精英、政治精英、經濟精英發表的各種言論,沒有自信力,只有他信力。有的說,台灣的未來在中國;有的說,台灣的未來靠美國,爭吵不休。還有什麼「西進」、「南進」之爭,「兩岸分工」、「全球佈局」之爭等等。其實爭論各方都一樣沒有自信力,只有他信力。只是有人信「西」,有人信「南」,有人信「美」,都不相信自己。

 我看台灣的未來不在中國,不在美國,也不在聯合國。台灣的未來在台灣。台灣人只有贏得台灣,才能贏得世界。台灣人必須首先做好台灣佈局、台灣分工,提升台灣人的智慧和創新能力,才能以自身的競爭力去主導「全球佈局」、「兩岸分工」。台灣人必須先南進台南,東進台東,西進澎湖、金、馬,把全國國土未來發展戰略規劃好,才能保持永續發展的潛力,在不斷增強國力與競爭力的基礎上,前進世界而不致被邊緣化。

 所以台灣會不會邊緣化的問題,關鍵在台灣人自己的選擇。你要選擇做中國的邊緣,或做美國、日本、東協的邊緣,你就是自我邊緣化。除非你自己選擇邊緣化,任何外國都無法使台灣邊緣化。

 現在台灣自找邊緣化的「理論」充斥媒體和各種研討會。什麼「做世界通向中國的門戶」,什麼「研發在台灣,製造在中國」,什麼「營運中心」論,「平台」論,「橋樑」論,什麼「根留台灣」、主幹、枝葉都去中國等等,都是台灣人自己朝思暮想,要自我邊緣化的精心設計。其說各異,其無自信力則一。台灣只是一扇「門」,一座「橋」一個「平台」,只留一截「根」,只剩「研發」和「營運」,豈不一切受制於人?主幹、枝葉都給人砍去,你的根還能活?難道人家不會自己開門,自己造橋,自己築台,自己植根,自己研發,自己營運?那時你還有什麼?

 當然,自信力必須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我說過台灣過去十幾年的「寧靜革命」,完成了兩個轉移:一個是從外來政權統治到自由民主國家的轉移,一個是從勞力密集型出口製造業導向的開發中國家到資本技術密集型出口製造業導向的新開發國家的轉移。所謂民主奇蹟、經濟奇蹟,就是這兩個轉移。

 這是台灣未來十年前進的基點和起點。一個是民主要鞏固,一個是經濟要再轉移。二者命運休戚相關。民主不鞏固,經濟轉移沒有方向。經濟不轉移,民主鞏固沒有基礎。二者合起來,就是寧靜建國。

 台灣的未來十年,要在過去十幾年「寧靜革命」的基礎上,轉向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環境,全方位的寧靜建國。我今天提出幾個要點,供台灣東社各位先進和台東師範學院的同學們討論、研究。

第一、國家認同VS.國家分裂

 台灣的寧靜革命,已經完成從外來政權統治到現代自由民主國家的轉變。今天台灣還有沒有可能開歷史倒車,退回外來政權統治?

 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有兩個因素使台灣存在從現代自由民主國家倒退的可能。一個是內部存在不認同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政治力量,一個是外部存在以武力或以經濟吞併台灣的中國威脅。如果內外這兩種力量聯起手來,台灣就有國家分裂的危險。就是一部分國民認同和維護台灣的國家主權獨立;另一部分國民不認同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主張接受中國外來政權統治,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所謂「一個中國」、「九二共識」之爭,爭的就是國家認同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內部不認同國家的分裂勢力,在2000年政權和平轉移之後,不但沒有消退,且有增長之勢。即不認同國家的一方在長,認同國家的一方在消。這種狀況如果聽任發展下去,外來政權復辟危險確有可能就在2004!

 2000年以前,國家認同的主流是新台灣人論述。所謂「新台灣人」,就是不分族群、不分籍貫、不分血緣,凡認同台灣這個現代自由民主國家的,都是新台灣人。台灣從中國外來政權統治到現代自由民主國家的轉移,也就是對國家認同的轉移。

 蔣經國是國家認同轉移的第一人。他是外來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當他說出「我在台灣住了將近四十年了,已經是台灣人了」,就是從「反政大陸」的大中國認同,轉移到「革新保台」的台灣認同,跨出了台灣國家認同轉移的第一步。

 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李登輝舉起馬英九的手,馬英九說出「我是新台灣人」那一刻,可以說是「新台灣人」國家認同成為台灣主流意識的時代標誌。從蔣經國到馬英九,十多年中,不分族群、籍貫、血緣,絕大多數國民都接受「新台灣人」這一國家認同論述。當時我在電視上只看到一個人與眾不同,當記者問他對馬英九「新台灣人」論述有何看法時,不屑地撇了撇嘴回答:「我不是新台灣人,我是老台灣人!」此人就是連戰。

 2000年之後,連戰一派創造出「新半山」論述來對抗台灣國家認同,目的是引導一部分台灣人去認同中國,在台灣內部製造分裂。他們把金門前線叛逃的馬山連長林毅夫奉為「新半山」的「先知」與「前驅」。所謂「新半山」就是祖籍台灣而認同中國是祖國。於是林毅夫渡過海峽就不是背叛台灣,而是報效祖國。從林毅夫到連戰,認同中國是祖國的老台灣人即新半山,已在海峽兩岸「登上歷史舞台」,「有效消溶九十年代匯為主流的台灣意識、台灣主體、台灣主權論述」了。

 然而,「台灣民族主義」派似乎對此毫無警覺或不屑一顧,照舊在族群、籍貫、血緣裡兜圈子,視從蔣經國到馬英九認同台灣的新台灣人「非我族類」,視從林毅夫到迎戰認同「大中國」的新半山乃「吾家子弟」,一長一消,於是乎國家認同危機深矣。

 用台灣民族主義對抗大中國民族主義,解決不了台灣國家認同問題。必須從自由、平等普世價值出發,才能不分族群、籍貫、血緣,對認同這個共同生活的自由國家獲得共識。

第二、建國導向VS.出口導向

 未來十年,台灣的發展戰略,應逐步從出口導向,轉到建國導向。十年寧靜建國,把台灣建設成為台灣人的幸福家園,把台灣建設成為吸引世界各國來欣賞、享受、觀摩、考察、學習、觀光的世界樂園。

 中國的「磁吸」,是以廉價勞工、廉價土地,供外人來使用、榨取,創造微薄的附加價值,只是靠人口多取勝。台灣不需要也不可能在這方面降低自己去同中國競爭,所謂「水往低處流」。

 台灣可以創出另類「磁吸」,那就是依靠台灣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建設一個優美、潔靜、舒適、方便、豐富多采的高度文明國家,供全國人民享受,也供全球來分享、來消費。

 台灣發展戰略必須轉變,有國內因素,也有國際因素。

 先說國內,過去外來政權統治下,台灣只是反攻大陸的基地,以軍事為主。後來反攻遙遙無期,注意力才轉向經濟,走的是出口導向的日本道路。所謂「雁行理論」,就是小雁跟著大雁,台灣跟著日本走。從勞力密集型製造業出口導向,進到資本、技術密集型製造業出口導向,政府政策向出口製造廠商傾斜。相對來說,對國內建設投入不足。無論城鄉生活設施,環境保護,自然生態建設,文化藝術發展,觀光旅遊服務,與台灣整個國家發展水準有相當差距。台灣人把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自己的資金和技術,自己的人才和資源,投入到本國建設的時候到了。台灣的國家認同,應當落實到台灣的國家建設中去。

 再說國際因素,首先是中國因素。中國以其取之不竭的廉價勞工,成為「世界製造工廠」。而中國人均GDP只有九百美元,其國內市場有限。中國這個「世界製造工廠」,主要以廉價製品出口全球市場。你「水往低處流」去搶中國廉價勞工,降低成本;但產品價格跟著降低,你賺不了多少。張忠謀說,台灣增長到了極限,就已西下中國或準備西下中國的出口製造廠商來說,確是如此。你想以降低勞工成本取勝,你競爭不過中國。你到中國賺到廉價勞工,你也未必賺得久。所以你要同中國競爭出口,必須以創新能力取勝。你的產品高出一籌,能創造出中國達不到的新的需求、新的市場。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為什麼你不能把眼光放大,不但看到國外,也看到國內呢?(未完待續)

news.8k.com)

(2003.01.02)

TOP】【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