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緊謝長廷首頁邱垂亮專欄

現實主義的揮灑──謝長廷的時代正在來臨

 政治有其理想、更有其現實主義的一面。兩者交互影響和運作,孰主孰從並無規律,千變萬化。政治人物如何掌握、拿捏、應變,應視變動的時空現實狀況。誰有政治智慧,能準確、靈活交互運作理想與現實,誰就掌握先機、勝算。

 台灣2008總統大選,謝長廷與馬英九爭大位,鹿死誰手,獨立變數當然很多,但處理台灣主權獨立、統獨問題及台、中、美三方關係,在理想與現實主義間取得有效平衡,絕對是最關鍵的決定因素。這毋庸置疑。

 對台灣泛綠,其終極理想是台灣國家正常化,法理獨立,獲美、日、歐盟等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外交承認,進入聯合國及其附屬國際組織,並與強鄰中國「國與國」關係和平相處。其面臨的現實則是台灣是法理獨立不完整的國家,美、日、歐盟等世界大多數國家都不僅不承認台灣法理獨立,還接受中國的「一中」原則,並不支持甚至反對台灣進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台灣是民主、中國是專制國度,則是這個理想與現實主義矛盾衝突的重要獨立變數。

 對馬英九的泛藍,其最終理想主義是與中國統一,其中程理想主義是「一中各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存共榮(兩岸共同市場),中國讓台灣「重返」聯合國並參加其他國際組織。其面臨的現實與泛綠一樣,還雪上加霜,專制中國根本認為中華民國已不存在,不承認「一中各表」,不讓台灣加入任何主權國家為成員的國際組織。還有,統獨之間台灣已有「典範移動」(paradigm shift),現在有70%的台灣人民傾向台獨,支持以台灣之名申請進入聯合國。

 阿扁日前在接見美國貴賓時說,明年台灣將舉辦總統大選,對2300萬台灣人民而言,也是面臨十字路口重要抉擇的關鍵時刻,究竟是要繼續走台灣主體意識的正確路線?還是走大中國主義意識形態的投降路線?明年不只是選總統,也是台灣主體路線與大中國主義路線的選擇,也是相信台灣、看好台灣與否定台灣、唱衰台灣的競爭。

 美方反對台灣舉辦加入聯合國公投,阿扁高分貝向美國喊話,台灣未來的前途、命運,應該要透過最民主的程序,也就是公投,來決定台灣的未來以及兩岸關係。 他說,有關台美關係,雙方關係目前有一個盲點,有一條線在那裡,要不要繼續往前走,走台灣的民主之路?還是到此為止,讓民主往後走?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美國總統、美國政府一再宣稱台灣的成功故事,也就是台灣在民主自由鞏固深化的亮麗成就,既然台灣走了這條路,就不可能只是有限民主。

 阿扁的這一席話一針見血點出了上述理想與現實主義的矛盾。他七年多來在兩者之間遊走、拿捏、運作。2000年的「四不一沒有」開始走現實主義的柔軟路線,一路走來,搖搖擺擺,成效不彰。2007年他才感覺荒廢時日,時不我與,由現實主義轉向理想主義,發動制憲、正名運動,為時已晚。

 馬英九要選2008總統,當然也在他的理想與現實主義間移動,尋找勝選的平衡。他的理想主義是「終極統一」,但他知道他的「九二共識」、「政治一中」在今日台灣沒有選票。他中南部「常駐」(long stay),和台灣人民搏感情,並請出蕭萬長,用他的本土色彩吸引選票,就是他要勝選的現實主義。他更在阿扁以台灣之名申請進入聯合國被秘書長潘基文退函的事件上,嗆聲潘基文。他說,台灣2300萬人的權益在聯合國向來沒有得到適當的代表,從1971年台灣失去代表權之後,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改變;事實上,申請進入聯合國有其正當性,也應獲得人民支持。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日前訪問美國,他坦言「確實承受比較大的壓力」,在訪美前就知道美方對入聯公投的態度,但他沒有逃避,到美國看到行政部門反應,「我沒有意外,也很心甘情願」,台灣人民做了決定要辦入聯公投,那全體人民就要承受責任。

 謝長廷拜會了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及國安會高層官員,深入交談,溝通良好,獲得好評。與民主黨及共和黨的國會議員餐會,一樣留下深刻印象。

 有媒體質疑謝長廷並未解決台美間重大歧見,謝長廷認為,他現在沒有這個權力去改變,而且「我認為這個時候不應去批評政策」,台灣現在正是需要團結的時候,「如果自己來這裡有些壓力,為了解除自己的壓力,為了享受高規格的接待,就去批評公投的決定,會造成內部分裂、分歧」。

 他強調,在和美方溝通中,「我沒有做任何的讓步和實質承諾」,因為他沒有身分做承諾。他選擇承受一些壓力,但是讓內部可以做比較理性的思考和討論。

 不過,他也坦承,兩天與美國官員會面時了解,美國對入聯公投的態度是「反對」,不只是「不支持」。他向美方表明不會舉辦獨立公投,確實是有「時點」的考量,為了在此時緩和美國的顧慮和不安。

 謝長廷強調,2008年若當選總統,不會推獨立公投,這是他一貫主張,因為他認為台灣已經獨立,不需要再辦一次公投。

 他指出,就他和美方接觸,美方認為,中國不會真的怕公投通過了,聯合國就讓台灣加入,因為中國知道聯合國可以控制,中國更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而台灣也知道,不會期待一次提出就可以加入聯合國,但入聯公投對凝聚台灣人民的國家共識和認同有很大幫助。

 謝長廷認為,在這種情勢下,中國真正擔心的是,「台灣舉行兩次公投後,再來就是獨立公投」。所以,他要在這個時間點上講出他的一貫主張,目的是在「緩和美國的顧慮和不安」。他認為美方反對的原因,最主要是對擔心「會造成現狀改變」。

 謝長廷對美國國會議員說,很多台灣人都疑惑,為何台灣總統不能訪美?他也很難解釋。但他深盼目前美國國會提出的修正案與決議案能盡速通過,讓他明年若當選總統可以回華府拜會國會友人。

 他向美國人介紹台灣的經濟與民主成就,他闡述,台灣是新的民主,須要時間成熟,如果他當選,將籌組聯合政府,與其他黨派合作,在立法院取得多數黨席次,如果他的理念能實現,相信大家再也不會從美國CNN上看到台灣立法委員的肢體衝突。

 他也重申,將努力恢復兩岸對話,但他不會預設任何條件,更不會為了對話而接受任何前提來傷害台灣的主權,更不會接受任何傷害台灣民主的政策。他呼籲,美台共同保護台灣這個民主的成功範例,讓台灣繼續成為世界上民主的典範。

 馬英九向本土化移動的現實主義,矯揉做作,虛假不實,台灣人民眼睛雪亮,一看就看透,神聖的一票不會投給他。

 阿扁六年多想與泛藍及中國和解的現實主義,處處碰壁,遍體鱗傷,因為時不與他,台灣兩極分裂的政治生態現實給他的運作空間不大。他的政治智慧、能力在選舉,衝勁大、爆力足,但政治運作細膩、圓熟度不夠,拿捏手腕不靈活、準確,失誤頻繁。

 不過,阿扁衝闖七年,也把台灣政治現實改變很大,給謝長廷的現實主義有更可以發揮的政治生態空間。謝長廷從選台北市長讓給阿扁,獨下高雄選勝市長,建設高雄成積裴然,由閣揆下台毅然投入不可能任務的台北市長選舉,表現亮麗,再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初選中擊敗強敵蘇貞昌脫穎而出,一路走來溫和、穩定但韌力十足,並充滿政治智慧,戰略運作細膩、穩重並準確、銳利,不輕易出手,但一出手,招招見效,把對手打得手忙腳亂、敗相百出,他贏得漂亮。

 謝長廷的台灣主權獨立理想主義,雖不像台獨基本教義派隨時隨地掛在口上,但一路走來基本沒變,應該可以信任。他這次訪美表現,有深綠論者不滿,可以理解。但他能在台、中、美錯綜複雜關係中,在台灣泛綠的理想及現實主義間,揮灑他的政治智慧和能力,淋漓盡致,讓美國人都折服,中國找不到借題發揮的渣(還有中國學者佩服,說他是勁敵),台灣淺藍、淺綠、甚至深綠也大都給予高度肯定、認同。

 真是難能可貴。謝長廷的表現像酒,實在越來越純熟、深厚,在台灣民主發展的時空點上,阿扁的時代要過去了,馬英九的時代早已成歷史陳跡,不復存在,謝長廷的時代則正在來臨,我們拭目以待。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