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名專題首頁邱垂亮專欄

教授們!不投票不行吧!

 立委、總統大選迫近,台灣風起雲湧,噪音四起,一片混亂,令人眼花撩亂,看得心煩意亂。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的綠營,有人質疑謝長廷的中國政策、甚至國家認同有問題,有人看到阿扁和長仔互相嗆聲,一個大罵中國鴨霸,欺負台灣夠夠,一個要和中國和解共生,開放投資,要直航。有人看得霧煞煞,有人看不下去,大叫「含淚不投票」,有人氣壞了,不含淚也不投票。

 另外,還有很多泛綠人士,看到紅衫軍進入台聯,聽到阿輝伯發脾氣,對阿扁領軍的泛綠陣營嗆聲,對謝長廷不表態支持,對退出台聯的立委說氣話,要走就走,還呼應泛藍,說台灣有人吃不飽,看得人一樣霧煞煞,不知老人家變了,糊塗了,還是葫蘆裡亂賣藥。

 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傅欽雲說,謝長廷主張兩岸經貿開放,與馬英九沒有什麼區別。兩岸經貿開放的結果,兩岸勢必由經貿的統合,邁向政治的統合。台獨變成不可能,從而,有些獨派選民決定含淚不投票給謝長廷。

 金恆煒、曹長青等名評論家,也頗有微詞,批評李登輝和謝長廷,說他們失去台灣主權意識。

 日前,多位親綠學者表示憂心,為此共同連署「國家正常化同盟聲明」,要求謝長廷把中國政策講清楚,並促民進黨在中國政策上速訂更具體的政策,「否則我們很多人將放棄此次總統大選投票」。

 參與連署的有李永熾、李憲榮、林玉体、高成炎、張正修、鄭欽仁、等學者,都是令人尊重的學界菁英。

 聲明指出,謝長廷有關引進中資,乃至要將企業投資中國的40%上限改為個案管理,或者大赦偷跑至中國之企業,或將開放高科技至中國,否則台灣將會一無所有等言論。謝長廷挑戰民進黨現有的中國政策,這種作法令人憂心。

 聲明表示,總統候選人提出個人政見是個人權利,但政見不應與黨章、黨綱有所不同,如政黨推薦的總統候選人,政見顯然與政黨的黨章、黨綱不同時就「應該退黨」,讓政黨不會陷入政策推動上的矛盾。

 這些都是苦口婆心的話,有其一定道理。但是,政治分配權力和價值,是最複雜的人間事,層面錯綜複雜。層面不同,問題當然不同,看法、作法也就不同。因此,上述言詞橫看成峰縱成嶺,不同層次會有不同解讀和了解,也就不足為奇。教授們的話,有道理,但也有其片面之詞、偏頗之處。

 以台灣目前艱辛處境來講,比一般正常國家更困苦的地方是,台灣有國家認同的致命危機。國家認同,台灣是主權獨立,還是「中國」的一部份、要與中國「終極統一」,是台灣面臨的最高層次政治問題。這個問題有關台灣國家命運,它終極解決,才能真正解決其他次要層次政治問題。

 在國家認同問題之下,才有國政大策,如對中國的經濟開不開、舉不舉行入聯公投、討不討國民黨的黨產、憲政、選舉與公投制度要不要修改等,需要面對、思考、解決的政策議程。

 在國政大策下面才是政治制度的運作考量,如選舉策略、戰術的使用、政黨之間的合縱連橫、地方派系(樁腳)的操作等,都是這個下層次的政治問題。

 雖過於簡化,三個層次之間也不能完全區隔清楚,並有其錯綜複雜的關連性,但它們之間也應楚漢界線、輕重高低分明,不可混淆視聽。例如,「經貿統合導向政治統合」之說,就跳躍層次太大,其論述邏輯有問題。兩者要分辨清楚,不然會誤導。以歐盟為例,經貿統合沒有導向政治統合。以台灣與中國、民主與專制政治的根本矛盾與衝突,如是嚴厲,經濟統合很難,政治統合更比登天還難。

 所以,要確實了解、分析、評斷阿輝伯、謝長廷與馬英九等人目前在選戰烽火中的一言一行,理性決定總統大選中投票給謝長廷或馬英九,或不投票,更應該要層次分明、邏輯明確。不能說阿輝伯不認為自己是綠色的人、不公開支持謝長廷,有一個紅衫軍進入台聯,他就不再本土、不再愛台灣,不是台灣主權獨立派,甚至說他是紅的,是藍的,是統派。這未免扯太遠、太誇張了。

 同理看謝長廷,因為他主張和解共生、直航、開放、投資中國,就罵他不認同台灣主權獨立,和馬英九一樣要「終極統一」,是紅的、是統派,是賣台的,一樣層次邏輯不對,理念混淆不清,扯得太遠、太誇張了。

 當然,假如謝長廷真的放棄台灣主權獨立立場,像馬英九一樣認同「一個中國」,主張「終極統一」,那我們不僅不投他票,還要憤怒抗議、反對,並支持、投票給相信台灣、認同台灣主權獨立的候選人。如需要,我們更要在謝、馬之外推出另組認同台灣主權獨立的候選人,投他/她票。

 目前來看,在國家認同問題上,謝長廷和馬英九壁壘分明,一台一中,一獨一統,南轅北轍,沒有混淆不清的地方。

 在國家認同層次上,對於親綠學者的反彈,謝長廷強調,他的理論是從主權獨立的台灣出發,要有主體性、開放性,台灣要確保主體性,但不是鎖國,而且要增強競爭力。

 既使在下一層次的國家政策上,謝、馬之間也有明確不同。謝長廷以馬英九贊成開放中資為例,指馬是主張全面、無條件開放中資,這是沒有安全觀念的開放,馬英九還主張企業登陸40%上限全面鬆綁,他則認為40%數字呆板,應採動態審查,還是有管理,不是不管理。

 還有,謝長廷表示,馬英九主張開放承認中國學歷,他更是反對,「我與他差別很多,我堅持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他沒有堅持」,因此,馬英九落實到經濟政策,會前後矛盾。

 至於阿扁與長仔一黑一白、一強一軟的中國政策之爭,讓馬英九感到吃醋、寂寞。如是政策之別、之爭,那扁、長要說清楚、講明白,讓人民去理性判斷。如是選戰戰略、戰策之安排,那就不僅不值大驚小怪,還可能是高招。當然到頭來,我們是在選長仔,不是阿扁。

 同理,阿輝伯最近一些大動作,也應一樣理性看待。如是政黨政治運作的招數,並不是統獨路線之別、之爭,並非國家認同大是大非之事,那就應該沒有與阿輝伯劃清界線、罵他老人家老番顛、出賣台灣主權的莫須有之責怪。

 國家認同之爭是台灣目前之最痛,這次立委及總統選舉應以此為選民投票最高層次考慮變數,然後才考慮政策面的問題。最低的選戰策略、戰術運作層次,則實在不值我們太關心、重視,那是政治人物玩的把戲。

 國家認同,台灣與中國之間,黑白分明,沒有模糊地帶,選民的選擇清清楚楚。政策則變化多端,見仁見智,可辯論、可選擇的地方很多,候選人要講清楚,選民也要看清楚,投票時當然更要理性、明智。至於下一層次的政治制度運作,政治人物的把戲,選民要關心、注意,但看得霧煞煞外,其實也無能為力,心中有把尺就行了。

 我們一定要優先考慮國家認同問題,再考慮政策的區別,最後才看看政治人物玩的政治遊戲。如是,我們就盡了公民主權運作的正當權利和義務。含淚投票,太嬌情。不投票,則是違背公民文化的精神、民主政治的原則。教授們!不投票不行吧!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