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淵專欄 回首頁 

第四世界的悲歌

 

 二次大戰後,整個世界三分天下:由美國帶頭的「自由」世界,由蘇俄帶頭的「鐵幕」,及由曾被強權侵略或殖民過的國家所組成的第三世界。時至今日,「鐵幕」已瓦解,歐洲漸漸脫離美國影響,而中國則逐漸成為第三世界的強國。

 但對台灣而言,被逐出聯合國後成為「自由」世界的附庸,但隨著中國的壯大,台灣的國際地位則越加困窘,並被孤立成一個有實無名的「第四世界」國家。這樣的台灣,有數個特色。

 其一,「國際化」是台灣的「殺手」。台灣位居東亞的策略樞紐地位,所以,四百年前當歐洲強權開始「國際化」時,台灣立刻淪為荷蘭的殖民地。之後,鄭成功、滿清、日本、中國都曾是它的主人。今天,台灣仍處世界三大強權(美國、日本、中國)的夾縫之中,每一個強權都想利用台灣達成其政治目的,但又都不願意為台灣伸張權力。

 其二,「國際化」也是台灣「買辦」經濟的恩主公。四百年前當荷蘭人以競標方式獵殺台灣的梅花鹿,以輸出皮革(當時台灣最大宗的出口),台灣人也學會了如何以資本主義的剝削為獲利手段。日本或中國國民黨統治時期,台灣人更學會了如何充當「買辦」以獲利。而即使是今天,台灣的經濟仍未脫離殖民經濟結構,而其中又以高科技業者最為明顯;這些業者絕大多數沒有自己的品牌,也「沒有祖國」,只是承接、模仿美國、日本的科技,競逐「專業代工」。這種「買辦」經濟,使台灣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但也使得台灣山川面目全非,財富分配失當。

 其三,台灣人民缺乏對殖民歷史創傷的認知,或甚至以當強權的「順民」為榮。事實上,台灣的教育、媒體及文化仍未脫離殖民「買辦」的本質。在教育上,台灣的中小學仍充滿奴化並扭曲歷史;在媒體上,「認強權作父」的媒體比比皆是,不是天天醜化台灣,就是「哈美」、「哈歐」、「哈日」、「哈韓」、「哈中」。也因此在文化上,台灣失去主體性。

 在政治上,二○○○年政黨輪替了,但外來政權只是被集美、日、中三強權「買辦」於一身的「殖民島都」台北取代,台灣也因此進入「自我殖民」時代!難怪蟄居台北的民進黨會墮落,也難怪這次三合一地方選舉只剩南台灣勇敢的向「自我殖民」說不。

 「國際化」、「殖民」、「自我殖民」譜下了台灣「第四世界」的悲歌。台灣無法避免,但並非不能反抗。

 只是這個反抗需要台灣人民有勇氣來探索這數百年的台灣殖民創傷,並有決心來參與、改變台灣的命運。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2.05